發新話題
打印

懷孕『不同時期,不同飲食』談孕婦的營養!

懷孕『不同時期,不同飲食』談孕婦的營養!

孕期營養是指從懷孕開始到生產時段的營養狀態。懷孕期間如原本體重就輕的母體,所生的小孩體型會小,也常有早產現象;而體重過重,特別是超重20%以上的孕婦,則死產的比例較大,同時得妊娠毒血症也比正常體重者高出三倍,如果懷孕期間的飲食佳,營養狀態良好,則生出來的小孩,健康情況都很好,所以孕期營養與胎兒的發育息息相關,同時也會影響嬰兒智力發展。 根據衛生署公佈我們每天的飲食必須涵蓋五大類食物「五穀類、奶蛋肉魚豆類、水果類、蔬菜類、油脂類」。而為了孕育聰明健康的優生寶寶,除了五大類食物外,媽媽還特別需要補充以下五種營養素:
1葉酸:是一種影響胎兒神經管發育的重要營養元素,懷孕時的葉酸需要量是平時的三倍。含多量葉酸的食物有:豆類、花椰菜、波菜、蘆筍、香蕉、柳橙汁、葡萄汁、穀類、肝臟。
2鐵:懷孕時,母體為供應胎盤輸送胎兒營養及循環之用,血液需求量增加,需要補充大量鐵質。含高鐵的食物有:肉類、內臟、豆類、穀類、核果、瓜子等。
3鈣:是胎兒骨骼成長及未來牙齒健康的基礎。媽媽必須大量攝取鈣質,以補給胎兒發育所需的鈣質,並同時保住自己的骨本以免造成產後骨質疏鬆的危險。高鈣的食物有:所有乳製品、鮭魚、沙丁魚、豆腐、胡桃、杏仁及所有深色葉菜類。
4DHA:懷孕最後三個月,胎兒腦部的DHA會增加3~5倍,為了讓寶寶的腦部良好發展,媽媽應攝取DHA含量較高的食物,例如:深海魚類。
5鋅:懷孕期間鋅的攝取不足,會影響寶寶體重和頭圍的發育。鋅含量較高的食物例如:肉類、全麥類。 不同時期─不同飲食  
害喜期  
◆懷孕初期,準媽媽宜少吃多餐,細嚼慢嚥;及進食易消化食物。  
◆早上噁心吐嘔現象厲害時,可以空腹進食烤土司或全麥餅乾,才漱口梳洗。  
穩定期  
◆懷孕第四個月開始,噁心現象減輕,胃口轉佳,但仍須緊記重質又重量的基本法,以保持營養均衡,確保自己健康。  
◆最好多吃新鮮蔬果,尤其深綠色的蔬菜,可以補充足夠的維他命及纖維。  
妊娠後期  
◆此時胎兒漸大推壓胃部,媽咪應選擇少食多餐,可免不適。  
◆按自己的喜好,設計食譜,增加食慾。
很多孕婦會問到,懷孕的時候需不需要吃維他命、鈣片等。由於懷孕後胃口會變得比較好,加上新陳代謝會變得更有效率,所以孕婦如果三餐正常,並不需要特別補充什麼營養。
唯一的例外是鐵劑。因為懷孕時血液中的水份會增加,造成血液被稀釋,到後期很容易發生貧血。貧血不僅會影響胎兒的發育,也會使得早產的機會增加。因此很多教科書建議孕婦在中期以後最好補充鐵劑。那孕婦需不需要吃鈣片呢?這一點就因人而異了。美國營養學會建議,孕婦每日鈣質的攝取是一千二百毫克(其實跟懷孕前的婦女是一樣的),根據一項國內的研究,國人每日鈣質的攝取大約是五、六百毫克。而一小杯的牛奶含有的鈣質大約是五百毫克。所以孕期可以衡量自己的飲食習慣,如果一天能夠喝上兩杯牛奶,那麼鈣質大概就不會缺乏。相反的,如果不能夠喝牛奶,那麼不妨考慮補充鈣片。
相反的,如果孕婦的三餐不正常,胃口不好,體重增加太少,或是有偏食的習慣,可以考慮服用綜合維他命。市面上也有許多專為孕婦設計的綜合維他命。但是維他命不是萬靈丹,絕對沒有辦法取代正常的飲食。畢竟均衡的飲食才是最重要的。
判定孕婦營養是否足夠的方法 怎麼樣知道孕婦的營養夠不夠呢?第一個是看孕婦增加的體重。孕婦在整個懷孕的過程中大約增加十一到十四公斤,太胖的人體重要增加少一點;太瘦的人體重要增加多一點。以各個時期來看,十四週以前只有增加一公斤,十四到二十八週增加五公斤,二十八週以後再增加五公斤。二十週以後平均一個禮拜大約增加一磅(0.454公斤)。
如果體重增加太少,胎兒可能會發育不好,因此要增加食物的攝取,相反的,如果體重增加太多,可能表示營養過剩,胎兒可能會太大,而使得難產或是剖腹產的機會增高,孕婦也可能會罹患妊娠糖尿病,增加懷孕的危險性,生產後身材也比較不容易恢復,因此最好要控制飲食。另外一個是看胎兒的體重。測量孕婦的腹圍和子宮高度,可以估計寶寶的大小,當然最準確的還是要照超音波。如果寶寶太小,可能表示營養不夠(當然還有很多原因),孕婦可以多吃一點;如果寶寶太大,就必須要減少食物的攝取。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