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恙蟲‎

恙蟲‎

古時候的居住環境不像現在的城鄉都市,在草木叢生的環境中容易被恙蟲叮咬,早在晉朝時代就有記載恙蟲病,古人因居住環境較差,容易被恙蟲咬傷引發疾病,所以「恙」就成了疾病的代名詞,而「別來無恙」因此成為當時見面的問候語。
一年之中,恙蟲發威的季節大多在農曆二十四節氣的驚蟄之後。「驚蟄」意思是春天到了,春雷乍響,大地萬物開始萌芽生長,在寒冬躲進土壤裡或在石洞裡蟄伏的動物被春雷驚醒後,也開始甦醒、活動,迎接春天的來臨。因此,驚蟄之後就要預防因蚊蟲叮咬所導致的疾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恙蟲的叮咬。
  恙蟲病是亞洲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特有的地方性疾病,經由帶有恙蟲立克次體的恙蟲叮咬而感染,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恙蟲宿主為野生動物,主要是野鼠。當恙蟲卵孵化為幼蟲後,幼蟲往往聚集一起形成恙蟲島,然後爬行到草本植物頂端等待宿主。一旦人坐臥或穿越草叢時,幼蟲即爬到宿主身上,並逐漸爬行尋找適當位置叮咬而造成感染。
  台灣地區恙蟲病主要是經由地里恙螨為媒介,地里恙螨為夏季螨,所以恙蟲病例大多自春末(4月份)開始增加。恙蟲喜歡潮濕的環境,經常躲在草叢的葉片尖端,伺機落入經過的人類或動物身上。因此一般恙蟲病都是經由戶外活動過程中,在草叢中行走而遭恙蟲叮咬罹患的機會較高。恙蟲病的染病潛伏期通常為9~12天,之後會持續高燒伴隨頭痛、背痛、惡寒、盜汗、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經發燒4到5天之後,皮膚會出現紅色斑狀丘疹並擴展至四肢,同時恙蟲叮咬處會出現無痛性焦痂等。
  過去以離島、台東縣、花蓮縣都市以外地區,及台灣本島山區較常發生。根據疾病管制局統計,每年驚蟄之後恙蟲病例會逐漸增加,到七、八、九月時達到高峰,高峰期一個月約有三百人染病,以常在戶外活動的青壯年人居多。感染恙蟲病,若未經治療,死亡率可達百分之六十,但如果及時發現並給予抗生素治療,死亡率可以降到百分之五以下,因此民眾在戶外活動之後,如果發現身體不適,務必趕快求醫。同時,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特別是出入草叢等暴露史,以提供醫師臨床診斷之參考。

  由於春、夏時節正是花季出遊的旺季,林務局提醒您,外出請做好個人防護,到森林遊樂區或步道中進行健行、踏青等戶外活動,請勿任意進入草叢地帶,同時活動期間亦請盡量穿著長袖衣褲及靴子,以減少被恙蟲叮咬的機會。每日活動後,並請儘速沐浴和換洗全部衣物。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