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空周刊》爆料,洛克希德正在研製SR-72!這不僅是SR-71的繼承人,而且將達到6倍音速!美國空軍的下一代轟炸機計劃分為兩部分:遠程打擊轟炸機(LRS-B)和偵察轟炸機(ISR),洛克希德負責ISR。SR-72據說將在2018年作為技術驗證機完成,最快2020年可以飛起來。
這就是《航空周刊》披露的SR-72的外形
《航空周刊》還對SR-71和SR-72做了比較
超高音速的好處不用多說,不僅可以填補衛星偵察的空隙、提高及時性,還可以作為精確打擊平台,在敵人還沒有來得及隱蔽起來之前就進行精確打擊。超高音速飛機也沒有有效的攔截手段。戰鬥機飛不到那麼高的速度和升限,空對空飛彈和一般的防空飛彈也達不到那個速度和高度。具有反飛彈能力的防空飛彈可以達到更高的速度和高度,但反飛彈在原則上不是追逐式攔截,而是以“高空地雷”加有限追逐。換句話說,彈道飛彈的彈道正在起飛後就可以精確計算預測,中途變軌的能力也有限,否則就不是彈道飛彈了。反飛彈的飛彈根據對彈道飛彈彈的軌道預估,提前佔位,然後用有限追逐能力彌補預估誤差。對於那麼高的速度和高度的彈道飛彈彈要滿世界追逐,那不是現在飛彈彈技術可以做到的。但高超音速的ISR在速度上接近近程彈道飛彈彈的再入速度,還具有氣動機動能力,即使飛入射程,也只留下及其有限的攔截窗口,超出現有防空飛彈彈的攔截能力了。
SR-71也有偵察轟炸機的作用,相應型號為A-12,但一來60年代的精確打擊技術不夠,無法攜帶足夠有效和足夠精確的彈藥,另一方面電子系統的性能也有限,偵察機和偵察轟炸機只能分別研製和部署,極大地提高了成本。這些在現在都不是問題了,所以ISR不僅是偵察機,也是偵察轟炸機。當然不能指望它地毯轟炸,但精確轟炸還是做的到的。SR-72的航程還不知道,如果能達到幾千公里,那在戰術上可以作為中程彈道飛彈的有效替代,而且還具有可以中途改變目標和可以召回的優點。
超高音速飛行還是一個處女地。在大氣層內稠密空氣裡的普通超音速飛行已經不是問題,在沒有空氣的軌道上的飛行也不是問題,但在只有稀薄空氣的大氣層邊緣的超高音速機動飛行,這牽涉到氣動和熱工的交互作用,即所謂熱氣動學(aerothermodynamics),這裡還有太多的未知。另外,在這樣的條件下,飛行穩定性和飛行控制也是全新的挑戰。
但最大的問題還在於發動機。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壓氣機葉尖速度不能超過音速,否則造成的激波不僅影響進氣,也損壞發動機匣。但這就極大地限制了進氣速度。事實上,超音速飛機的進氣道最大的作用就是把超音速氣流減速到M0.5-0.6,以迎合壓氣機的工作條件。進氣速度更高的話,壓氣機實際上成為減速風車,極大地降低了效率。超音速推進是有燃燒、膨脹、噴氣實現的。顯然,飛行速度越高,這樣的減速-加速損失越大。事實上,渦輪噴氣發動機的理論速度極限在M3.5-4左右。超過這個速度的話,推力再大也不可能進一步增加速度,因為阻力同步增加。
沖壓發動機取消了壓氣機,但依然需要由進氣道把超音速氣流減速,然後才能有效地控制燃燒,產生推力。沖壓發動機的速度極限比渦輪噴氣發動機要高,但依然不能達到M6。然而,超音速燃燒沖壓(簡稱超燃沖壓)發動機可以在超音速條件下實現燃燒,就不需要對進氣減速,或者只需要較少的減速,極大地提高了高超音速飛行的推進效率。問題是正常燃燒時,火焰的傳播速度是音速,超音速燃燒實際上已經是受控爆炸了,實現穩定的超燃沖壓的難度可想而知,典型工作時間只能以秒計算。NASA的X-51代表了超燃沖壓的最高水平,但工作時間依然只是100多秒,這還是多次失敗後最成功的一次的記錄。
沖壓和超燃沖壓都需要外力啟動。也就是說,需要外力把飛行器加速到合適的工作速度才能啟動、加速。作為一次使用的導彈的話,可以用火箭助推。但用於反複使用的飛機的話,火箭動力就不合適了。Aerojet-Rocketdyne提出渦噴-雙模沖壓的組合發動機,解決不同動力模式的轉接問題。
Aerojet-Rocketdyne的渦噴-雙模沖壓的組合發動機概念
Kh-31也使用組合發動機,除了火箭助推不適合在飛機上使用外,分立的進氣口是高超音速飛行的大敵
Aerojet-Rocketdyne概念的關鍵不在於把不同的發動機捏在一起,而在於使用共用的進氣口和噴口,這對超高音速飛行十分重要。分立的進氣口和噴口將極大地增加阻力。Aerojet-Rocketdyne組合發動機在低空低速是用渦噴動力,這可以在跑道上起飛和降落,還有在低空低速下進行一般飛行。速度進一步提高後(估計在達到超音速後,比如M2),進氣道活門偏轉,改用常規沖壓發動機。但在速度進一步提高後(比如M4.5+),轉入超燃沖壓模式。
這個概念並不複雜,但實現起來挑戰極大。進氣口、進氣道、噴口如何在不同模式之間共用而不至於造成過度的進氣損失,這是一個極大的熱力學和流體力學挑戰。不同模式之間的無縫轉換在熱工、飛控上更是挑戰。常規沖壓和超燃沖壓儘管都是沖壓,但兩者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雙模沖壓的難度比單純超燃沖壓又是高了一個數量級。
這些科幻級的先進技術在理論上都是可能的,在實際上都有巨大的問題。NASA公開項目中,對單項技術已經有所突破,但還沒有達到消除關鍵技術障礙的地步。美國空軍如果有秘密項目已經實現突破的話,這就不知道了。但有意思的地方也正在這裡:為什麼要在現在公開這一本來應該是“黑項目”的項目?按照隱身時代的先例,在純粹理論性或者預研階段,還有一些公開報導,儘管這些報導通常淹沒在專業文獻的海洋裡,即使航空專業媒體的人員也“你認得我,我不認得你” 。進入到實質性研製的時候,更是全面“黑”化,絕對保,直到最後木已成舟或者需要利用威懾價值的時候才透露一點。F-117 、B-2都是這樣的,Have Blue、Tacit Blue都是很多年之後才披露的黑計劃。現在這麼大張旗鼓披露ISR,實在是一反常態。
陰謀論一點:一個可能:這離實際研製還差得遠,或者與真正的SR-72差得遠。隱形在F-117初戰之前已經有所風聞,專業媒體紛紛猜測,最後畫出的猜想圖與最後的F-117南轅北轍;F-22的前身ATF也曾透露多個設計方案,沒有一個與最後的F-22相似的。第二個可能是這是在國防和科研經費大幅度削減之後,美國空軍、洛克希德、NASA搞的公關名堂,試圖用聳人聽聞來釣魚。
還記得風傳一時的F-19嗎
80年代透露的洛克希德ATF與F-22也南轅北轍
真相如何,只有在未來揭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