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輕武器基本常識:彈殼是怎樣拋出去的?

輕武器基本常識:彈殼是怎樣拋出去的?


手持的單兵槍械發射後的彈殼一般是向兩側拋出,這樣在設計上比較簡單,但容易燙傷或碰傷旁側的戰友或同伴。安裝在三角架上的重機槍彈殼多數向下拋出,而車載​​或飛機艙門處安裝的機槍則設有專門的彈殼收集袋

電影中彈殼像瀑布一樣從槍身中不停蹦出的鏡頭往往給人以深刻印象,但很少有人知道彈殼為什麼會朝一定的方向有規律地依次蹦出,實際上這是槍械上必備的一個部分—— 拋殼機構的功勞。

自從金屬彈殼定裝槍彈出現以後,槍械設計師們就得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在下一發槍彈進膛之前,先要將前一發空彈殼從槍膛中取出。在這一過程中首先起作用的是一個稱為“ 拉殼鉤” 的部件,它位於槍機頭部,顧名思義是一個鉤狀零件,它鉤住彈殼底緣部分,在槍機的帶動下將彈殼從槍膛內抽出來。接下來的第二步,就是讓彈殼可靠地拋到機匣外邊,因此必需設置一個可以對彈殼施以外力的零件,即通常所稱的“ 拋殼挺” ,其具體樣式隨槍械種類和自動原理不同而有一定差別,但根據安裝方式和動作原理,一般分為固定式和活動式兩種。大陸地區一般習慣把採用固定拋殼挺的稱為剛性拋殼,而把西方槍械常用的彈性拋殼挺稱為彈性拋殼。


採用固定拋殼挺的美國柯爾特.45 自動手槍,彈殼拋向右側。圖中1 為拋殼挺,2 為拉殼鉤


採用固定拋殼挺的德國M1896 毛瑟自動手槍,彈殼拋向正上方。圖中1 為拋殼挺,2 為拉殼鉤

剛性拋殼使用非常廣泛,自動手槍、衝鋒槍、自動步槍、輕機槍和重機槍都有應用。此時拋殼挺固定在拋殼窗內部與拉殼鉤相對的一側,並在槍機相應的部位開出通槽,以便拋殼挺能撞擊彈殼底部。當拉殼鉤連同彈殼高速後退到拋殼窗位置時,彈殼底部受到拋殼挺的撞擊,以拉殼鉤為支點形成一個迴轉力矩,使彈殼以較高的速度飛離拋殼窗。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拋殼可靠、穩定、有力,缺點是要在槍機上開槽,對槍機整體強度有一定影響。固定拋殼挺一般為單獨的加工件,採用鉚接、焊接或銷釘的方式固定,也有直接在機匣內部直接加工成形的,採用鉚接或銷釘固定的優點是在拋殼挺損壞時便於更換修理。



上圖是採用彈性拋殼挺的美國M16 突擊步槍槍機,彈殼拋向右側。圖中1 為拋殼挺,2 為拉殼鉤。下圖採用固定拋殼挺的俄國AKM 突擊步槍,彈殼拋向右側。圖中1 為拉殼鉤,2 為拋殼挺

彈性拋殼挺在西方被廣泛使用在衝鋒槍、自動步槍和各種機槍中,典型的應用有美國的M16 突擊步槍、​​M60 通用機槍,奧地利AUG 突擊步槍,英國L85A1 突擊步槍等。這種結構一般在槍機前端面與拉殼鉤對稱的位置上開有一個深孔,內裝拋殼挺和拋殼挺簧,拋殼挺由一個銷子限制住。當槍彈被槍機推入彈膛後,突出槍機端面的拋殼挺被壓入槍機體內,同時壓縮拋殼挺簧。槍彈發射後,槍機後退,拋殼挺簧通過拋殼挺始終頂住彈殼,當彈殼解脫彈膛的束縛後,拋殼挺便以拉殼鉤為支點給彈殼施加一個作用力,加上高速後退的槍機賦予彈殼的慣性,使彈殼拋離槍機體。彈性拋殼挺的優點是結構緊湊,所佔體積較小,缺點是拋殼不很可靠,在污垢多的情況下容易失效,同時由於空間限制,拋殼挺簧體積必須做得很小,壽命很難保證。此外還有一種與彈性拋殼挺類似的活動拋殼挺,也是裝在槍機端面後方,但其拋殼的能量不是來自彈簧,而是後退的槍機使拋殼挺與機匣內部特地加工出的一個配合面撞擊而將彈殼頂出,所以其安裝的軸線與彈膛軸線有一定的夾角。這種結構應用於前蘇聯和中國的一些重機槍和大口徑機槍上,優點是體積比較小,拋殼穩定可靠,缺點是加工複雜,需要在機匣內部加工出精確的配合面,而且拋殼挺對材料和熱處理的要求都較高,否則壽命難到達到要求。使用這種結構的典型槍械有大陸地區生產53 式、57 式重機槍以及54 式、77 式大口徑機槍。


採用固定拋殼挺的美國XD 手槍拋殼瞬間。由於拋殼挺與拉殼鉤共同作用構成了迴轉力矩,因此彈殼是一邊旋轉一邊飛離拋殼窗的,圖中的彈殼正巧旋轉到首尾顛倒的位置上

除上述拋殼方式外,還有一些不太常見的結構,一般都只在某一種或幾種槍械使用過,如前拋殼原理、打殼式、擊針拋殼式、抽殼鉤與拋殼挺一體式等等。如俄國NSV 大口徑機槍和新近推出的FN 2000 突擊步槍所使用的前拋殼原理,又稱擠殼式,因為其彈殼是由後一發彈殼“ 擠” 出機匣的,採用這種原理的槍械需要使彈殼移位,因此結構比較複雜,其優點是拋出的彈殼不會傷及兩側的同伴,而且拋殼時沒有猛烈撞擊,對射擊精度有利。而打殼式的原理是在槍械內部設置一個可旋轉的槓桿,當槍機在前方時,槓桿前部不接觸彈殼,而槍機後退到後面時會壓下槓桿後端,使槓桿前端抬起,伸入槍機前方位置從而將彈殼“ 打” 出,槍機復進到位後槓桿又會恢復原位。而擊針拋殼一般在手槍尤其是採用擊針擊發的手槍上比較常見,如白朗寧M1900 、M1910 和白朗寧BABY 手槍等。採用這種結構的手槍擊針都比較長,當槍機後退到位後擊針尖伸出彈底窩端面,頂出彈殼,其優點是零件數量少,結構簡單,缺點是拋殼不夠穩定可靠,因此一般不用於全自動槍械。抽殼鉤與拋殼挺“ 合二為一” 的一體式一般應用在非自動槍械上,在抽出彈殼的同時將其拋出,其原理是在拉殼鉤抽出彈殼後與一個撞擊面相碰,使彈殼獲得一定的速度而被拋出,或是讓彈殼借助重力自行掉落,這種結構廣泛應用在各種轉輪手槍、撅開式單雙管獵槍上。與自動槍械相比,這種手動拋殼結構的拋殼速度較低,零件壽命較長,缺點是加工比較複雜。


立式雙管獵槍拋殼的瞬間

拉殼鉤和拋殼挺雖然體積很小,但卻都是關鍵部件,它們的失效將導致武器發生故障,而且它們工作時的受力狀態非常複雜,特別是必須承受強烈的衝擊力,因此對其強度和韌性要求很高。為保證槍械的正常使用,這兩種部件出廠時都會多準備幾套,以備維修更換之需。此外,對於在直升機或裝甲車這樣有限空間內使用的槍械,為避免彈殼四處拋散所帶來的潛在麻煩,一般會裝有某種容器,此時的拋殼分為兩個步驟,即以上述某種方式拋出彈殼後,再將它們送入彈殼收集袋或排放管裡。


採用前拋殼原理的FN 2000 突擊步槍。發射過的彈殼被次發彈殼推動,從槍身前部的拋殼口魚貫拋出

雖然無殼彈技術可以避免抽、拋殼的麻煩,但這項技術還未達到足夠完善以致可以實用化的水平,因此現代槍械上拋殼機構仍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槍械的拋殼方式種類較多,即使是同一種自動原理的武器,也會有較大的差異,選擇何種拋殼機構,以及向哪個方向拋殼是由槍械具體結構和設計要求來決定的,一般要求拋殼穩定可靠、體積緊湊小巧,加工裝配方便,使用壽命長,從這個意義來說,上述各種拋殼方式並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