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的FBI
												
																											辦公室的FBI
  也許你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過FBI 特工破案的場景,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即使
 在嫌疑人守口如瓶、一句話都不說的情況下,FBI 的特工仍然能夠從他們身上獲取到
 很多有用的線索,事實上,許多FBI 的特工人員都在研究並運用身體語言來破案,因
 為人們雖然可以控制自己說話的內容,卻無法控制自己身體的下意識反應,也就是說
 ,身體語言比口頭語言更加真實而有說服力。
   除了身體動作、面部表情之外,我們穿著的服飾、走路的姿勢,在餐桌上的一舉
 一動,以及我們說話的方式,包括音量、語速、語氣,以及在什麼時間說、先說什麼
 後說什麼等等,這些與說話內容無關的非言語的行為也都在傳達著豐富的個人資訊,
 影響人際溝通的效率。例如,從一個人身上是否有文身、喜歡穿著什麼顏色的衣服、
 戴什麼式樣的眼鏡,我們可以大致判斷出一個人的性格。同樣,作為企業的員工,你
 每天到達和離開公司的時間、穿什麼衣服來上班、辦公桌上是井然有序還是亂七八糟
 、工作時間裡有多少時間用來網購、聊天、處理私人事務,這些雖然都是無聲之舉,
 卻無時無刻不在向你的老闆和同事傳達著你的個人素質和工作態度等資訊,影響著你
 的職場形象。
   從組織層面上講,企業中上司和員工的個人形象、服務細節,甚至辦公樓的建築
 樣式、燈光和裝潢色系、辦公室的佈局安排、企業網站的美觀和實用度等,也屬於非
 言語行為的範疇,所有這些都在用無聲的語言告訴人們關於企業的各種信息,影響企
 業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
   正是因為非言語行為能夠比口頭語言傳達出更多的資訊,因此,它一方面是我們
 理解別人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它是打造個人和企業形象的有力工具,運用各種無
 聲的、形象化的方式打造出來的視覺吸引力,比任何自我宣傳的言語都更有說服力。
 我們可以學習並掌握運用非言語智慧的方法,有效地解讀他人,同時正確地展現自己
 ,進行更有效的人際溝通、提升個人形象,在生活和工作中走上成功之路。辦公室的
FBI
★ 運用身體密碼— 
你瞭解自己身體語言的資訊嗎 
 人際溝通包括許多方面,言語溝通和非言語溝通是其中最主要的兩個方面。口頭語言
 和書面語言是言語溝通的兩種主要方式,非言語溝通則主要包括眼神、手勢、語調、
 觸摸、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這類顯性行為,以及通過空間、服飾等表露出來的非顯性
 資訊,其中使用得最廣的是眼神、手勢、觸摸、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這類顯性行為。
 正因為如此,美國行為學家斯泰恩將非言語溝通中的顯性行為稱為身體語言,亦稱體
 語。 
視覺傾聽——比交談更可靠的解讀方式 
 口頭語言被人們公認為是最直接的交流,在與他人溝通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有時甚
 至可以蠱惑人心。就像有些人,他們當面恭維你,背後則詆毀你,「兩面三刀」的例
 子,不勝枚舉。因為,人們能夠通過邏輯思維任意修飾自己的語言,只要能達到自己
 的目的,口頭上的承諾都可以推翻。同這類人交往時,如果你能更留意一些,就會發
 現這些人言不由衷的神情和其他表示排斥的動作。也就是說,他的身體在告訴你完全
 相反的含義。在這種場景下,你該相信哪一個嗎? 
 最佳的建議,就是相信他的身體。因為,人身體的動作是自發的,難以控制的。即使
 有人想通過長期的訓練,控制自己的身體,這也是相當困難的。人的身體語言太過複
 雜,所包含的細節太多,即便你刻意控制了其中的一個細節,也會在另一些細節上表
 現出來。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教授阿爾伯
 特‧麥拉賓在《沈默的語言》一書中指出:人的感情和態度能用聲音表達的只有不到
 百分之四十,而無聲的肢體動作表達能達到百分之五十。可見,身體的動作對於人們
 表達自己的感情起著主導的作用。儘管大多數研究人員都認為,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
 非語言文字——身體動作的溝通,但人們卻對此並不在意。 
 為了能找到個更有趣的方式來解說身體動作的作用,我們不妨來談談傳奇的占卜術。
 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沒有辦法理解一個算命或者占卜者是如何知道你那麼多的事情
 的。所以,你會認為這是一種靈幻的本事。但根據美國學者的研究,這些從業者實際
 上是使用一種被稱作讀心術的方法來讀懂對方的想法。 
 究其根源,這種方法就是基於仔細觀察個人的肢體語言信號,以及對人類本性的理解
 而展開的一種解讀。也就是說,每當占卜師拿出水晶球,認真觀察的時候,他實際上
 也在解讀每個人肢體動作背後的深意。他將從對方的外表特徵、談話,以及提出的各
 種問題來對此人進行初步的斷定,然後再將資訊綜合起來,根據以往的經驗,提供給
 人們一個模棱兩可但似乎又十分有道理的答案。 
 下面是亞倫‧皮斯《身體語言密碼》中一段占卜者的話: 
 歡迎來到我的世界。我能感覺到從你身上發出了一種很強烈的信號,它告訴我,你遇
 上了一些麻煩。我知道,一直以來,你都希望能從自己的生活中得到點什麼,但是這
 樣的想法有時候卻會顯得不切實際。所以,你常常會問自己,我到底能不能得到它們
 呢?除此之外,我還知道,你這個人有時候看起來會顯得為人隨和,友好且善於交際
 ,但是有時候卻又顯得內向、保守且警惕。在生活和工作中,你不僅能夠獨立地思考
 問題,而且也知道不能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輕易相信自己的所見所聞。為此,你感到
 很驕傲。你不喜歡一成不變的事物,不過,假如受到限制或習慣的過分約束,你又會
 覺得渾身不自在。你很想和那些最親密的朋友和家人分享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但是
 又覺得過於外向或過度地公開自己並不是個明智的決定…… 
這樣一段玄之又玄的話,再加上對他人身體動作的仔細觀察後的評價,你覺得還有什
 麼人,不能進行占卜和預測呢?身體動作的坦誠絕對能將每個人真實的情緒暴露在他
 人面前,甚至用謊言也無法掩蓋。所以,身體動作對於人們的溝通的確有著不可忽視
 的意義。
視覺吸引——比說話更有效的表達方式 
 以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通過觀察身體語言來瞭解別人
 是人的一種本能,是可以通過後天學習和培養得到的一種「直覺」。而通過個人的身
 體語言,我們則可以更加深刻地瞭解一些現象背後的秘密,也可以通過身體語言對別
 人產生有效的影響。 
 因此,如果你想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就要注意自己的身體語言給自己帶來的影響。
 在與人交談或者交往過程中,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站姿、手姿。如在交談中扯衣角、抓
 頭髮等,別人就會覺得你很不耐煩,不願意與你繼續交談下去。要是你雙臂交叉抱在
 胸前,別人就會覺得你可能對他抱有敵意,就會在心理上與你產生距離。所以在交往
 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語言,避免語言和行為上出現矛盾,讓別人產生厭煩感或
 者不信任感。   另外身體語言還能提高你的溝通能力,所以必須學會巧用身體語
 言,注意下列事項,對自己的肢體加以控制,做到用合適的視覺信號強化自己的語言
 資訊: 
——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有它的意義,懂得在什麼時候,配上恰當的面部表情。 
——無論面部和驅趕是多麼平靜,只要叉著雙臂或抖動著雙膝,都會明白無誤的顯露
    內心的不安。 
——延續時間少於零點四秒的細微面部表情也能顯露一個人的情感,立即被他人所識
    破。 
——如果跟人的距離不足五尺,會產生局促不安的感覺,聽者會本能地往後移動,如
    果與人的距離達到六尺,或更遠,聽者就會覺得你不在乎他。 
——溝通時候看著別人的眼睛,這樣做能防止他走神,更重要的是你樹立了自己的可
    信度。 
——面部微笑使人們覺得你和藹可親,真心的微笑能從本質上改變大腦的運作,使自
    己身心舒暢起來。 
 身體語言既可能產生好的影響,也能產生壞的影響,這就要看自己怎麼把握了,無論
 是言談還是舉止,都要時刻注意,做到言行一致,儘量讓身體語言發揮它積極的作用
 ,這樣才會讓人有信服感,也就會增強自己的自信,使自己走向成功。 
雙腳信號——最誠實的部位往往被忽視 
 從數百萬年前到現在,人類的雙腿主要有兩大作用,其一是幫助身體前行,進而獲得
 食物;其二是幫助我們在遇到危險時,可以迅速跑開。人的腿之所以有如此兩大主要
 功能,歸根到底,還是與人類的大腦有關。行為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天生就
 有兩種功能,即指揮身體去獲取可以維持生存的物品和命令身體迅速離開它不想要的
 東西,而能幫助大腦實現這兩大功能的就是人類的腿(這當然包括腳)。 
 正是因為如此,很多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一個人使用腿腳的方式,就能知曉他現在
 的心理活動狀況,也即他是要想離開呢,還是想留下來繼續交談,再或是有其他想法
 。把腿張開就暗示此人在心理上自認有優越感或是胸懷坦蕩;而若是雙腿交叉則表明
 此人具有較強的排外心理或者是較強的戒備心理。 
 一個人腿的習慣性姿勢除了可以反映他的心理情緒以外,還可以反映他對別人的態度
 。比如,當某個人犯了錯誤以後,其朋友、親人,或是長輩就會勸其儘快改正自己的
 錯誤。在勸說的過程中,如果犯錯誤的人坐在椅子上雙腿交叉,兩隻手緊緊扳起其中
 的一隻腿,極有可能其朋友、親人,或是長輩的苦口婆心是瞎子點燈——白費油,為
 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被勸者坐在椅子上用腿擺放出來的是一種典型的拒絕勸說的姿勢
 ,其意思就是:你們儘管說吧,我的態度與我的身體一樣,固定在這兒,不會改變一
 絲一毫。再如,在宴會上,當某位女士與某位男士交談一會兒後,發現和對方並沒有
 什麼共同語言,於是打算結束和此人的談話。想想她會怎樣做呢?一般來說,她會這
 樣做,首先她會把雙手交叉抱於胸前,再把雙腿交叉在一起,同時把腳尖指向對方身
 體的左側或右側,然後似笑非笑地看著對方。此種情況下,那位男士多半會識趣地主
 動結束談話。如果對方沒有察覺到自己的這一舉動,這位女士就會馬上採取進一步的
 行動,把一隻腿夾在另一隻腿上,身體側向一方,以此向對方表明:你想說就儘管說
 吧,我可不想聽!看見如此明顯的體語,那位滔滔不絕的男士肯定會安靜地、悄悄地
 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