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24歲白領猝死 企業加班再成焦點

24歲白領猝死 企業加班再成焦點

  奧美中國北京分公司一名年輕員工13日晚在辦公室突發心臟病,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年僅24歲。事發前一周,該名員工已有身體不適。而他個人微博稱其已連續加班一個月,每天23點以後下班。

  人們在惋惜之余也紛紛吐槽,許多人都有著一樣拼命加班的經歷,而且並沒有拿到加班費。企業真實的加班現狀如何呢,民企、外企員工加班最多,員工到半夜一兩點回家很普遍。

  加班年輕人普遍現狀

  像奧美離世的年輕白領那樣,連續加班一個月,每天23點以後下班絕對不是個例。在搜索中輸入“加班猝死”關鍵詞,近一年內就有多條新聞顯示因連續加班導致年輕員工猝死的事件。

  在悼念奧美猝死員工的微博上,很多人也感嘆,自己和他一樣,有的時候連續工作12個小時以上。加班對於員工來說已經十分常態化,沒有加班才是“不正常”的。

  在普華永道工作的小魏是這樣描述自己工作的狀態,周一至周五幾乎都在加班,如果駐場審計更是每天從9點直到半夜,短則一個月,長的要兩三個月。

  一次他淩晨1點實在累得看不清電腦上的數字了,就跑到衛生間休息了10分鐘,結果領導因為看不見他滿樓道喊他。在大多數畢業生起薪只有2000至3000元起,“四大”這樣的知名外企起薪就是6000元,但因為加班導致了身心疲憊,也有很多人最終跳離了公司。

  “你見過深夜北京的二環路嗎?我每天都能看見”。在一家高科技企業“孵化器”工作的王舟每天9點到公司,晚上12點下班,幾乎沒有休息日,由於常年沒時間鍛煉,晚上不好打車,他經常從位於東直門的單位走到位於劉家窯的家,他說,這是他一年中僅有的鍛煉。

  加班多數企業沒有補貼

  “不就是多賺一點錢,至於把命搭進去嗎?”奧美員工猝死事件後,很多人這樣評論,認為拼命加班不值當。其實,加班費這件事因企業而異,多數企業根本沒有加班費。

  “很多企業是沒有加班費的。”CHINAHRKEY合夥人劉明偉表示,雖然各企業HR都表示:“不鼓勵員工加班”,但是“沒人強制”的加班卻普遍存在。民企很多員工是自願加班,因為只有衝在最前面才能保留下來。

  “現在只有4點半,那裏的人差不多走光了。”劉明偉指著一座國企所在大樓出入口的人流告訴記者,每天這裏大部分員工都能在下午5點前回家,而旁邊樓內民企的燈光經常亮到半夜。

  一位資深HR透露,外企對員工執行加班費相對好一些,不給加班費的也會調休。比如強生,基層人員加班有加班費,或者可選擇倒休;中層以上實施項目承包制,沒有加班費和調休。

  比如IBM公司,實行彈性工作時間,員工加班可以申請倒休。不過,相比之下,多數民營企業是根本沒有加班費的。國企員工一般情況下也沒有加班費,但一年中大部分時間能保證準時下班,偶爾會有加班。

  在加班最多行業排行榜上,廣告業、市場營銷策劃、IT工程師、互聯網都能名列其中。一位IT工程師表示,換過3家單位,都是每天加班到很晚,從來沒有加班費。

  加班苦衷多維權難

  “我3年前頭發還蠻多的,現在都快掉沒了。”在一家外資投行工作的何先生臉色很差,3年前進公司時的滿頭烏發現在已經變得稀稀拉拉,這家銀行工資很高,就是需要從早上9點上班到半夜,幾乎沒有任何休息日。“我就是想年輕時多賺點錢可以養老,然後再找一個穩定的單位。”何先生說,物價漲得越來越快,一想到沒有保障的未來他就不敢懈怠。

  業內人士說,導致加班最大的原因還是高物價、個人的生存壓力和社會競爭。雖然,勞動法規定,企業加班一般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但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但這幾乎只是一紙空文,沒有多少企業嚴格執行。

  曾經有員工將企業違規加班的證據留下來,在離職時訴諸法庭,獲得了補償。但多數員工不敢這麽做,如果新單位對入職進行背景調查,有投訴老東家經歷的人很難被錄用。

  補白拼命幹不如聰明幹

  在不能改變加班的情況下,該怎樣才能最大程度保護自己?咱們不妨聽聽CHINAHRKEY合夥人劉明偉的建議,員工與其拼命工作,不如學會聰明地工作,能最大程度在單位時間內提高效率,比如工作先難後易,可以防止拖延癥;抓時間路上聯系客戶。高效率工作後多出來的時間就是自己的了。

  另外,員工應該學會用腦子,抓住工作的重點,核心工作只占日常大量工作中的一部分,而這部分將決定一個人工作價值。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