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劉璋的仁慈引來敗亡

劉璋的仁慈引來敗亡

  公元214年,經過了長達三年的精心籌備,劉備終於奪得了益州。益州之主劉璋,在滿城百姓的哀哭中,在劉備謀士簡雍的陪同下,帶著益州牧的印綬,開城投降。當時,城中還有精兵三萬,糧草足可以支撐一年,官員和百姓都願意為劉璋死戰,可是劉璋還是選擇了投降。劉璋說:「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初看這段文字,多數人會很同情劉璋,甚至讚賞劉璋。畢竟,漢末軍閥大都殘暴不仁,像殺人為樂的董卓,狂妄自大的袁術,蝸居在城堡中每天只和女人混在一起的公孫瓚等等。相比他們,劉璋確實很不錯,他的心中有百姓,不想因為個人的權力、名位而讓百姓流血犧牲,也就難怪說這番話時,群臣都淚流不止。可是像劉璋這樣百姓歡迎的仁德之主,為什麼守不住自己的地盤呢?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嗎?不是施行仁政則天下歸心嗎?究竟劉璋敗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劉璋敗亡的直接原因是劉備的入侵。而劉備之所以能夠順利進入川中,恰恰是劉璋自己發出的邀請。赤壁戰前,曹操已經消滅了盤踞北方四州的袁紹,三分天下有其二。當時的曹操躊躇滿志,滿以為只要自己出兵江南,定可以一統天下。遠在益州的劉璋,對益州的前途深感擔憂,於是派遣使者張松前往鄴城探聽曹操的口風,看能不能在曹操時代,繼續做自己的益州一畝三分地的君王。可是張松去的不巧,當時曹操兵鋒所指,荊州之主劉琮望風而降,而劉備也被打的屁滾尿流,落荒而逃。曹操對張松自然不屑一顧,小小一個益州即便造反,又能興起什麼風浪。
  弱國無外交,作為益州之主的劉璋,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除了滅人就是被滅,實在沒有太多的出路。劉璋連當初背叛自己的漢中米賊張魯都無法消滅,進兵中原,逐鹿天下更是不敢妄想。可是如何在群雄皆滅的大環境下,苟全性命呢?劉璋想到了劉備。劉備在漢末政壇上已經折騰了很久了,二十來歲平定黃巾,之後追隨公孫瓚、陶謙,好不容易取得徐州又被呂布、曹操奪走,四十來歲還一事無成,先後投靠曹操、袁紹、劉表。沒想到在赤壁之戰中渾水摸魚,撿了個大便宜,當周瑜和曹操在前線對抗的時候,劉備乘勢奪取了荊州南部四個郡,之後又從孫權手中借的江陵,隱隱然成為可以對抗曹操、孫權的第三股強大勢力。
  但是,劉璋對劉備並不信任。在那個爾虞我詐的時代,誰對誰又真正信任呢?可是形勢不饒人。在赤壁戰敗後,曹操空出手來剿滅了盤踞西涼的馬超、韓遂軍團,然後揮師南下,進攻盤踞漢中的張魯。劉璋是啃不動張魯,可是曹操有滿嘴鋼牙,張魯被滅只是遲早的事情。還是那位張松,說了一番話讓劉璋下定決心。張松說,曹操的兵馬無敵於天下,一旦打下張魯之後必然奪取益州,那時誰能抵擋呢?劉備劉豫州和主公您同為漢室宗親,又是曹操的大仇人,善於用兵。只要劉備出馬,讓他來平定張魯,那還不是小菜一碟。張魯被滅,益州就可以保住了。何況,在益州內部,像龐羲、李異等將領都倚仗自己的功勞不聽主公的調遣,一旦曹軍到來,他們叛變,那益州一定敗亡啊。
  張松的話很實在,當時的益州確實內外交困,請劉備來很危險,劉璋不是沒想過,可是不請劉備來,或許死得更快!於是,劉璋沒有採納黃權等人的意見,毅然決定邀請劉備入川。只是,劉璋沒有想到,在益州官居別駕高位的張松,早就不和自己一條心。張松此人有才,一直渴望施展自己的抱負。可是劉璋只是個守財奴,小小的益州完全滿足不了他的慾望,張松本來看中了曹操,可是曹操沒看上他,熱臉貼到了冷屁股上,讓張松很羞愧。於是張松退而求其次,找到了劉備。
  劉璋對劉備很真誠,劉備進入川中,就如同回家一樣,一直受到最好的招待,前後賞賜劉備的財物更是以億萬錢計算。可是,劉璋真心待劉備,劉備卻時時盤算如何奪取益州地盤。當時,劉璋率領人馬趕到涪縣與劉備正式會面。張松把這個軍事情報事先告訴給劉備,建議劉備在會面時發動襲擊,殺掉劉璋。劉備的軍師龐統也認為,如果能夠在此次會盟中擒獲劉璋,那麼就可以不用打仗輕鬆搞定益州了。可是劉備拒絕。劉備說:「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並非劉備顧及什麼兄弟情誼,他的目標不是益州的錢財,而是真正在益州扎根,把益州經營成為自己的大本營,像強盜一樣,像刺客一樣,都無法讓益州的百姓,尤其是益州的官員豪門真正支持劉備。
  於是,劉備選擇了等待,這一等就是一年。在這三年中,劉備消極抵抗張魯,積極收攬民心,開始了他經營益州的計劃。在公元212年,曹操第二次率軍南征孫權,孫權向自己的妹夫兼盟友劉備緊急求援。劉備根本不想去救孫權,他的心思全部放在奪取益州上。劉備寫了一份信給劉璋,說自己和孫權如何如何關係好,關羽又如何如何兵太少,自己現在不去救援的話,曹操必然奪取荊州,奪取荊州之後又必然會進攻益州。於是,劉備獅子大開口,要求劉璋給自己增加一萬軍隊和相應的軍糧。結果,劉璋只給了四千人和一半的糧草。
  劉璋做得已經很好了,劉備來到川中一年,不但沒有消滅張魯,反而動輒向自己要錢要兵,加上孫權和關羽是不是就那麼不堪一擊呢?事實上曹操進攻孫權根本撈不到什麼大便宜,當時的東吳,雖然周瑜、魯肅先後去世,可是呂蒙已經成熟,並且呂蒙經營濡須口,修築了堅固的沿江要塞,曹操轉過年正月份就撤軍走了。至於荊州的關羽,更是太平無事。
  可是劉備借口劉璋吝嗇,故意激怒將士,說大家為了益州抵抗強敵,可是劉璋卻如此小氣,這點錢糧就想讓大家去賣命嗎?恰巧此時張松溝通劉備的消息洩露,劉璋把張松給殺了。劉備知道已經不能再拖延,於是正式向劉璋宣戰,進攻益州重鎮涪城。當時,益州的一位叫做鄭度的官員向劉璋建議,他認為劉備孤軍在益州,人數不過一萬,沒有後繼部隊,沒有糧草補給。雖然剛剛兼併了益州的白水軍團,可是卻殺掉了白水軍的主帥,將士不服。如果我們把涪城附近的百姓全部後撤,把倉庫中帶不走的糧草全部燒光,然後修建工事,不必和劉備交戰,不出一百天,劉備必然斷糧而逃。那時,再率軍追擊,劉備必然被擒。
  鄭度的計策非常好,埋伏在劉璋身邊的其他奸細把消息告訴了劉備,劉備十分憂慮。可是來自劉璋身邊的法正卻說,不用擔心,劉璋是不會聽從鄭度的建議的。果然,劉璋曾經召開會議,告訴所有大臣:「我只聽說抵抗敵人來保護百姓,從來沒聽說,要遷徙百姓,讓百姓離開故土來躲避敵人的。」出於對百姓的愛護,劉璋放棄了這個絕好的計劃。仁慈的劉璋選擇了派出軍隊和劉備正面交戰。可是,諸位益州的將領或者戰敗,或者投降,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劉璋越打越痛苦,劉備卻越打越強大。
  在公元213年,曹操正式撤退,諸葛亮也騰出手來,帶著張飛和趙雲率軍入川。沿途攻城略地,很快就和劉備在益州重鎮雒城會師。而此時一直讓益州恐懼的馬超也歸降劉備,率軍進攻成都。此時的劉備得到兩股生力軍的加入,異常強大,在抵抗已是惘然,於是劉璋選擇了投降。  
  其實,早在公元207年,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曾經這樣描述劉璋:「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諸葛亮認為劉璋「闇弱」,做事情過於仁慈,沒有決斷。諸葛亮的這個評價恰如其分。劉璋此人仁慈,對於一個凡人,仁慈是美德,對於一個君王,仁慈或許就是一種罪惡。
  在益州有位叫龐羲的將軍,和劉璋是老朋友,又曾經救過劉璋的幾個兒子,於是劉璋很看重龐羲。可是龐羲這人屬於給點顏色就開染坊的主,藉著劉璋對自己的信任,在益州橫行不法。劉璋知道,也比較厭惡,但是又拉不下臉來治龐羲的罪。還有一位將軍叫趙韙,兵強馬壯,後來興兵作亂,也源自劉璋的仁慈。當初中原混亂,有幾萬戶百姓來到益州避難,劉璋徵召其中一些人當兵,號稱東州兵。本來,劉璋是一片好心,收留這些來自遠方的難民,可是這些東州士兵卻欺壓當地百姓,劉璋又總是下不了狠心整治,益州民怨很大。此時趙韙出面統領東州兵,沒想到趙韙勾結荊州的劉表,又聯合益州的豪強,共同叛亂進攻劉璋。雖然叛亂最後平定,卻導致十多個郡縣,幾萬人死亡。
  劉璋愛惜百姓,不忍嚴懲奸邪,心底可謂仁慈;劉備借口消滅張魯,實際奪取益州,手段確實猥瑣。只是,劉璋的仁慈,使得益州百姓一直承受豪強的欺凌,捲入更大的傷亡;而劉備的奸猾,雖然個人品德有虧,不符合劉備一貫的仁德口號,但是取得益州之後,卻給了益州百姓難得的幾十年的安定。看歷史滄桑變幻,有時候是非對錯,善惡美醜還真是很難判定。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