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的化學成分
屁的成分主要是一些複合醣類分解後所産生的二氣化碳、氫氣、及甲烷氣體,加上吞進去的氧氣及氮氣,還有一些氨氣、脂肪酸及其他氣體共同組成的。
正确的說法是指“腸氣”經由肛門排出體外,俗稱爲“放屁”;健康人每天亦有不等次數的放屁現象,其頻率由每天6至20次不等,而其排氣量亦在每天500至1500毫升之間;事實上,“屁”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吞食進入的空氣,二是某些較難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在經由細菌的消化而産生額外的氣體。個體吞食的空氣之主要成分爲“氮氣”,而經由細菌發酵所産生的氣體主要是“氫氣”;此外,三分之一左右的屁成份是屬于“甲烷”,其主要生産的場所是在大腸
而常見導緻細菌發酵形成氣體的食物包括有乳糖、麥芽糖、果糖、啤酒、豆類、香蕉、玉米、白蘿蔔、馬鈴薯、蛋類,甚至大麥及燕麥,而植物性碳水化合物産生的“屁”比較不會有惡臭味;假若在臨床上,腹脹合并放屁并伴随着腹瀉,甚至體重減輕,就要考慮是否存有潛在的消化吸收不良的病症,甚至腸道癌症。
屁的主要成分:氮氣(N2),占屁的20%~80%;其次是二氧化碳(CO2),占20%;再其次是氫(H2)、甲烷(CH4)和氧(O2)等...!
而屁的臭味主要來自于食物中的多醣類與蛋白質,受到大腸内的菌發酵分解後所産生出來的硫化氫(H2S)、氨(NH3)(一種有機化合物,存在于煤焦油和腐敗的蛋白質中)、靛基質、糞臭素、揮發性胺以及揮發性性脂肪酸等,其中尤其是硫化氫,雖然其含量極少,卻是最臭的氣體,足以令人掩鼻而逃。
而聲音是因爲氣體通過兩片肉時震動造成的,所以下次放屁時,把屁股的兩片肉,掰開就沒聲音了!
臭味
若屁較臭,則代表吃較多含有蛋白質的食物,使得腸道内細菌産生過量的硫化氫、糞臭質等。另外,若是澱粉不被消化,也會産生臭屁,如面包未趁新鮮食用,放置冰箱隔日再加熱食用,則多醣類被改變,會導緻無法消化。
次數
每個人每天的次數不盡相同,例如,平常平均每天放約2-3個屁,但如果發現最近次數比平常多或少,都代表飲食上可能有些問題。食物若無法消化或分解,就會被腸道中的細菌發酵而産氣,則屁會較多;若是腸道受阻,則屁會較少。平時可喝些優酪乳來改變腸道的菌叢,較能改善放屁的症狀。
無聲
屁若無聲,則代表氣的量較少;反之,氣量較多則屁有聲。如果食物完全消化的話,也就是沒有脹氣現象,那麽無聲屁是好的;但若是消化不良,腸道可能受阻塞,則屁無聲代表不好。
無味
有聲或無聲的屁,都有可能無味,因爲沒有糞臭素,飲食較正常,代表較好。
轉自:摩尼BBS網路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