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從周瑜打黃蓋典故看大局意識

從周瑜打黃蓋典故看大局意識

  「周瑜打黃蓋」的典故源自三國時期的一場戰役。那是赤壁之戰時,孫權命周瑜為大都督對抗曹操。為了使曹操上當,周瑜和黃蓋決定使用苦肉計。在一次軍事會議上,黃蓋假裝與周瑜意見不和,甚至出言不遜;周瑜大怒,下令將黃蓋斬首;眾將苦苦求情,周瑜才改為對黃蓋處以杖刑,將黃蓋打得臥床不起。其實,這一切只是做給詐降周瑜的蔡中、蔡和看的假象。於是闞澤為黃蓋獻詐降書,蔡中、蔡和又恰好將這一假情報傳回了曹營,曹操就信以為真,覺得黃蓋有投誠之心。之後赤壁之戰爆發,詐降的黃蓋開船來投降曹操,曹操不知是計,當曹操的船隊突然被黃蓋的火船擊中而著火才恍然大悟,為時已晚。加上龐統的連環計和諸葛亮招來的東風,曹操軍潰不成軍,再經過周瑜的奇襲後幾乎全軍覆沒,甚至到了差點要被關羽所殺的地步。之後曹操對周瑜恨之入骨,卻也不敢草率對付他,很久不敢南下。
  在典故中,有兩個細節,我們需要注意:
  一是周瑜要將黃蓋斬首時,魯肅替黃蓋求情,而且暗示一旁觀看的諸葛亮一起求情,但是諸葛亮無動於衷。等到黃蓋被打五十大板之後,魯肅去營中找諸葛亮質問:「黃蓋被打,我等都去求情,你是貴客,為什麼見死不救?」諸葛亮聽完臉色一變:「子敬(魯肅的字)欺負我啊!」魯肅疑惑不解:「我一直對你都不錯,哪來欺負你?」諸葛亮大笑著說:「這是周瑜和黃蓋在用苦肉計,利用假情報讓蔡中、蔡和傳消息,我怎麼可以隨便說破?」魯肅顯得有點不相信,諸葛亮又說:「這事千萬別告訴周瑜。要不他又要找我麻煩了,你只說我也埋怨他就行了。」魯肅便答應了。回到周瑜營中,周瑜問魯肅:「諸葛亮對此事有何看法?」魯肅便按照諸葛亮教他的回答:「他說他也埋怨都督做法。」周瑜聽完非常高興:「這次瞞過他了。」魯肅問怎麼回事,周瑜回答:「這是我和黃蓋為了麻痺曹操使的詐降計,看來諸葛亮完全不知道,這人未必是我對手。」魯肅聽完大吃一驚,心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先見之明。可見苦肉計瞞得過曹操,瞞不過諸葛亮。
  我們說諸葛亮的先見之明,不僅有其智慧之處,也有其顧全大局的地方。在聯手聯合抗曹的大局面前,一切以終極目標為重,以爭取結果為重。有趣的是,此處暗含了2個啟示:其一,由於周瑜憑借一時一事就妄下定義,覺得諸葛亮不如己,萌生了驕傲與輕敵,致使他後來在與諸葛亮交鋒中敗北,不得不發出感慨述說鬱悶之情,「既生瑜何生亮?」 其二,假如曹操能像諸葛亮一樣謹慎和睿智,善於分析善於推理,不輕信不大意,那麼黃蓋那五十杖不但白打,赤壁之戰的歷史也要重新改寫了。
  二是周瑜與黃蓋皆為孫吳大將,都名聲顯赫,為設計欺騙曹操,不惜上演「苦肉計」,自願忍受皮肉之苦,很是需要幾分毅力、幾許度量才行。畢竟為了戰役的勝利,個人犧牲點痛苦、丟棄些面子是事小,打敗曹操方屬事大。孰重孰輕,周瑜和黃蓋確實理解得很深透,把握得很到位,掌控得很逼真。竟讓一貫多疑的曹操毫無察覺,實在不易。這其中不僅黃蓋的敬業精神值得推崇,他的奉獻意識和大局觀念尤為值得稱頌。
  今天,雖然不再是多國爭霸戰火紛飛的年代,不再需兩軍陣前勾心鬥角的謀略,但大局意識從來就不過時。我們不能為了部門利益、地方利益,而置全局於不顧、置整體於不顧。否則,任何事務都可以變為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古人尚且能夠做到做好,今人安能被古人恥笑?!但就一般規律講,理論上是如此,現實中卻未必能夠樂觀,有些部門有些官員緊緊抓住手中的特權或職權,謀求著小團體和個人的利益,忘記了國家利益,拋棄了群眾利益,很是悲劇。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