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漢武鬥氣封柏將

漢武鬥氣封柏將

  漢元封元年秋,北伐匈奴凱旋而歸的漢武大帝統帥十八萬大軍,沿「秦直道」浩浩蕩蕩地回到中原,這天駐輦在河南嵩山腳下。嵩山是「五嶽」中的中岳,自古以來就是帝王們巡遊的勝地。漢武帝雄才偉略,二十餘年勵精圖治,國泰民安。此次北伐匈奴令其獻表稱臣,安定邊疆,難免讓他有些飄飄然。於是,在奸臣李廣利等人的鼓吹之下,漢武帝決定倣傚秦始皇,封禪嵩山。
  嵩山有七十二峰,以峻極峰為最高,峰上古柏森森,風景壯麗。漢武帝封禪用意在於自謂功齊與天,無人可比,自然要上峻極峰了。話說這天,漢武大帝在群臣前呼後擁下走進峰頂寺廟的頭道山門,迎面一棵高不見頂的古柏擋住了眾人的去路。武帝吃驚之餘命人丈量古柏有多粗,七個金甲武士手拉手還抱不住樹身。漢武帝不禁脫口讚道:「朕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還沒見過如此巨柏,真可稱得上柏中之王了。」李廣利見天子高興,急忙趁機諂媚:「聖上何不封它為柏中之王,天子口無戲言,恩澤及於山川草木。」
  武帝沉吟道:「直呼『柏中之王』未免俗氣!朕這次親率大軍北出長城,躍馬塞外,直逼匈奴單于簽訂城下之盟,這有賴於三軍受命,我封它個『大將軍』豈不更好?」武帝話音剛落,李廣利等人便齊聲喝彩,皆道萬歲文治武功空前絕後,歷代君王無人能及,從這柏樹封號足可見大漢之威!
  武帝聽了,更覺自得,當即便讓人給那古柏掛上「大將軍」的金牌。雖然,隨駕在旁的郎中司馬遷暗覺不妥,可也沒敢掃漢武帝的興。
  誰知,當漢武帝領著群臣走進中院,迎面又有一棵古柏擋住去路。這棵古柏更粗更壯,這可怎麼辦呢?漢武帝難住了,不由得非常後悔:「前面都已封過,不封豈能說得過去?封吧,他又想不出比大將軍更大的封號。早知如此,理應把「大將軍」改為「二將軍」才是,但是,天子無戲言,話既出口,明知是錯也不能更改。漢武帝想了半天,給自己想了個台階下,便對群臣說:「當年,高祖率兵翦滅暴秦之際,各路諸侯會盟中原,曾有約定,無論兵將多寡,實力強弱,先到咸陽者為君,後到咸陽者為臣。依此理,這棵古柏接駕來遲,凡事有個先來後到,朕就封它個『二將軍』吧!」
  「萬歲聖明,萬歲聖明!」李廣利一夥又是一陣吹捧。
  可是,隨駕的其他臣子大都覺得這個封號有點荒唐,後人若知此情,必會貽笑大方,有損天子威信。只是,大家誰也想不出比大將軍更大的封號,只好面面相覷,束手無策。
  這時,位小職微的司馬遷再也忍不住了,閃出人群跪地奏道:「啟稟萬歲!此議不妥。古柏封號,事情雖小,影響甚大。固然天子金口,語出難改。然不知錯,尚情有可原;既知錯而不改,則是以暗為明。所謂聖明之君,貴在知錯就改。知錯不改,非明君所為。眼前古柏,萬歲何不封其為『總將軍』,以使其不屈居於大將軍之下,不知萬歲以為如何?」
  司馬遷的話音剛落,周圍立刻響起一片贊同之聲:「好啊!」「妙哉!」「也只有這『總將軍』的封號,才名副其實啊。」
  「大膽!」善於察言觀色的李廣利見武帝面露不悅,厲聲喝道,「什麼好啊妙啊,欺萬歲胸中無墨嗎?這封號之事,是萬歲說了算,還是爾等說了算?」
  這時,剛才附和司馬遷的群臣方如夢方醒,意識到衝撞了皇帝,個個嚇得呆若木雞,臉色煞白。司馬遷也知道自己失言了。可他生來認死理,仍不肯改口求饒。一開始,漢武帝確實非常生氣,可他冷靜下來一想,覺得司馬遷確有才華,敢於直言,是個可用之才。今日要是因此事治他的罪,未免顯得自己氣量太小。這次就暫且作罷,讓群臣知道朕海量,以後再找機會治治司馬遷。於是,他瞪了司馬遷一眼,一甩袍袖不言不語獨自向前走去。群臣拉起還跪在地上的司馬遷,趕上去陪駕。
  怎想到了第三道山門,迎面又有一棵比前兩棵更粗更大的古柏。漢武帝站在樹下沉吟片刻,想出一個封號。可他沒有馬上說出來,而是暗忖:「你們剛才大讚司馬遷之才,這次朕倒要看他在「大將軍」、「總將軍」之上,還能想出什麼封號來?他若想不出,朕再說出來,不就能找回剛才丟了的面子?於是,他喚來司馬遷,故作為難地說:「哎呀,愛卿,你來看,這一進三道山門,院院有古柏,一棵比一棵大,這... ...這第三棵大柏可該封個什麼將軍呢?」
  大家都明白漢武帝的用意,齊把目光盯到司馬遷的身上。在這次武帝北伐匈奴歸來途中,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直言上諫,斥責李廣利一夥與方士勾結、蠱惑皇帝,結果觸怒龍顏,最終被棄周南病死異鄉。前車之鑒,尚在眼前,司馬遷怎敢貿然開口,忙說:「為臣才疏學淺,實在想不出什麼封號來了。」
  漢武帝見司馬遷如此,不禁開懷大笑,心說你這大才子也有詞窮的時候啊!你想不出,朕偏要你說,誰叫你剛才在朕面前逞能來著?因此,司馬遷越不說,他越逼得緊,李廣利一夥對司馬遷極盡嘲諷。司馬遷一忍再忍,不想惹禍上身。父親臨終時含淚囑咐他:「小不忍則亂大謀。司馬談畢生以修史為己任,他的遺願還待司馬遷去實現。
  司馬遷越退縮,李廣利一夥越步步緊逼,終於讓司馬遷忍無可忍。他抬頭高呼:「萬歲,臣想到了,只是先請萬歲赦臣不敬之罪!」
  漢武大帝先是一愣,接著又故作鎮定地說:「既然想出來了,還不快說。」
  「萬歲,」司馬遷說,「想這人間,大莫過於天子,萬歲就賜這棵古柏一個『帝將軍』的封號豈不為好?」
  帝將軍!群臣都覺得這個封號想絕了,但是心有餘悸,誰敢多嘴呢?一時鴉雀無聲。
  「帝將軍」這個封號,其實正是漢武帝剛才想好的。他本想等司馬遷張口結舌的時候,當眾露上一手,不想還是被司馬遷搶了先,他心裡很不舒服,不過,他心中對司馬遷的才思和膽色也感欽佩。這時倘若有人出面先同司馬遷之議,漢武帝正好順水推舟。誰知群臣偏偏都不識趣,竟無人開口。漢武帝很是不悅,只得蠻不講理地說:「滿口胡言!天下者,是朕的天下,朕說誰大誰就大,說誰小誰就小,豈能讓一棵古柏與朕比肩?朕偏就封它個三將軍,你們誰有異議?」
  群臣齊呼:「萬歲聖明!」尤其以李廣利一夥喊得最歡。
  漢武帝得意非凡,看著司馬遷,心說,這下看你還能怎麼樣!
  誰知司馬遷此時竟犯了牛脾氣,奏道:「萬歲,不可!大千世界,萬物有序,大小分明,豈可顛倒?天子雖尊,上還有天,從不聞父為子、子為父之理,還望萬歲三思啊!」
  漢武帝恨不得踢司馬遷兩腳,但有言在先,「赦其不敬之罪」,再想到修史確實需要這樣的人才,只好擺擺手道:「去去,還不給朕退到一邊。今日之罪,暫且記下,要是再敢這樣,小心二罪並罰。」據說,天漢二年,司馬遷身遭「腐刑」,禍根就是從這兒種下的。
  說來也怪,漢武帝給這三顆古柏亂排封號後的第二天,他封的這三個「將軍」竟都變了形:「大將軍」覺得自己比「二將軍」、「三將軍」矮小得多,以小充大,當之有愧,無臉站立人前,便把腰弓了下去,成了「彎彎柏」;「二將軍」對這名不副實的封號,愈想愈惱火,竟氣炸了肚子,變成了「空心柏」;「三將軍」更是怒不可遏,不由得奮起一臂直刺天空,以示抗議,變成個「振臂柏」。由此可見這世間誰若處事不公,連草木也不容啊!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