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南齊暴君罄竹難書

南齊暴君罄竹難書

暴虐為禍罄竹難書 中國歷史上帝王們的青春期
  
  讀《南史·齊本紀上》中齊國開國皇帝蕭道成的傳記,其中也少不了中國史書中特有的“異徵奇相”的描述,什麼“姿表英異,龍顙鐘聲,鱗文遍體”等等。為了把帝王附會成天授龍子,史書中有不少怪力亂神的類似記載。此外還有“重瞳”的描述——上古的舜、楚霸王項羽以及大詞人李煜都是“重瞳”,當然還有北齊的高洋是“重踝”。總之,除了生時“紅光沖天”、“異香滿室”或其母夢與神(龍)交合以外,身體形貌也算佔了一大截。究其實,“重瞳”不過是早發白內障,遍體鱗文是牛皮癬,重踝也是腳跟部多長了根凸骨算是畸形的一種,什麼東西到了帝王身上都會被史家雲山霧罩一番,不知是哄弄人還是騙自己。每個朝代的史書都由後人或滅其社稷者的臣下們所編,修史者仍舊那麼津津樂道帝王與凡人不同的靈異,想必是對自己奴才身份的一種自慰:甭管別人坐上龍座一年兩年,但總是“真命之主”。

  《南史》的蕭道成本紀中不僅記載了他諸多祖墳冒煙、讖言童謠、龍影朦朧等等“龍光吉兆”,還有他做夢有神人對他說“子孫當昌盛”的鬼話。自蕭道成479年篡宋建齊到和帝蕭寶融禪位給蕭衍被殺,有齊一代不過短短四代二十二年。而且二十二年之間,子孫相互屠戮之慘,小皇帝暴虐為禍之烈,用“書罪未窮”、“罄竹難書”八個字形容,一丁點兒也不過分。

  蕭道成的帝位是從劉宋少主劉昱手中奪得的,最後他自己國家的敗亡也歸於蕭家幾個不爭氣的少主,且發揚光大,一個壞過一個。

  南齊的基業,始自蕭道成。蕭道成之所以日後建國,也是因劉宋的後廢帝劉昱(死後被貶為蒼梧王)荒淫濫殺而起變端所至。

  宋明帝死後第二年(474),桂陽王劉休範謀反,右衛將軍蕭道成臨危受命,平滅反叛。476年,蕭道成升任尚書左仆射(宰相)。

  南朝宋國後廢帝劉昱即位時,才12歲。在太子東宮,這個孩子自小就喜歡猴一樣地爬竿玩耍,喜怒無常,太子師傅等左右教習對他都沒有辦法,氣得宋明帝每每令他的生母陳太妃用大棍子教訓他。

  剛繼帝位時,宮內有太后、太妃管制,宮外有諸位元勳大臣經營國事,劉昱還未敢放肆。十四歲,劉昱加元服(行成人禮)後,宮裏宮外都以成人之禮待之,劉昱開始肆無忌憚,頻頻出宮遊幸。

  開始時,劉昱還有個帝王的樣子,前後儀衛隊伍齊全。而後,他就微服出入,身邊只跟幾個從人,或出郊野,或入市裏。陳太妃怕出事,常親乘犢車跟隨他。一入郊野荒道,劉昱輕騎跑得飛快,轉瞬之間就沒影兒,陳太妃追之不及,其餘儀衛從人也怕招惹禍端,只能停在當地遠遠瞻望小皇帝飛揚的馬塵。

  陳太妃年輕時,宋明帝有次一高興,把她賜給自己的男寵、同性戀夥伴李道兒。不久,想起舊好,明帝又把陳太妃接回宮中,後來就生下了劉昱。劉昱自己聽左右講過這段故事,因此出去遊玩時常常自稱“劉統”或“李將軍”。每次出玩,他身穿窄小的衣衫,隨從數人,或夜宿客舍,或大白天在路旁斜臥,與週遭一幫賣柴養馬的商販買賣交易,被人喝斥辱罵也怡然承受,真有些與民同樂的平民天子的味道。

  史載,劉昱“凡諸鄙事,裁衣、作帽,過目則能;未嘗吹篪,執管便韻”,天生一個手工匠人加音樂家的料子。即位第四年,劉昱就“無日不出”,常常是夜裏從承明門突出,夕去晨返,晨出暮歸,從人各執長矛大棒,路上凡遇見男女行人及犬馬牛驢立時殺死,致使人民驚擾,道無行人。

  小皇帝左右從人常攜帶鉗鑿斧鋸,每每施行擊腦、椎陰、剖心的刑罰以為樂趣,每日都殺死數十犯人。如果跟隨他的從人中在施刑時面有不忍之色,劉昱就讓那人立正站直,親自用長矛刺穿殺掉。

  劉昱還是一位動物愛好者,在耀靈殿上養著幾十頭驢,自己所乘的禦馬就在床邊餵養。出門時,遇見婚喪嫁娶,劉昱就下馬與那些拉車擔貨的少年相坐一處高歌飲酒為樂,別人也不知道這位衣裝普通的小子就是當今天子。

  這個少年還非常喜歡親自動手殺人,對朝廷捕獲的造反頭目常常親自殺死臠割。有一次,一個叫孫超的親信口中有蒜味,為了證明他吃過大蒜,劉昱讓左右抓住孫超使之不能動,用刀剖腹探視看看他肚子裏到底有沒有大蒜頭。不久,聽說大臣孫勃家裏金銀財寶非常多,劉昱就親率人馬去劫掠,而且挺刀衝鋒在前,“身先士卒”,第一個衝入。孫勃當時正居喪在家,眼看皇帝帶兵前來,知道家族不免橫死,就撲上前揪住小皇帝的耳朵,罵道:“你比桀、紂還要壞,日後難逃屠戮!”左右殺掉孫勃後,劉昱恨這位大臣敢揪自己的耳朵,親自臠割屍體以解恨。

  如果哪天沒有殺人,劉昱就悶悶不樂。由於太后多次教訓申斥自己,少年很煩,就讓太醫煮毒酒,準備鴆殺太后。左右從人勸他:“太后死了,陛下您就得以孝子身份參加那些複雜的喪禮儀式,那樣就沒時間出去玩了。”劉昱這才打消毒死老媽的念頭。

  一次,劉昱大熱天忽然闖進領軍府,看見蕭道成挺著大肚子正在午睡。他命令蕭道成起立,在墻邊站直,又用筆在老將軍大肚子上畫個箭靶,引弓持滿,瞄準欲射。蕭道成嚇得動也不敢動,只是嘴裏連稱“老臣無罪”。

  劉昱有位親信,見狀在旁邊勸說:“蕭將軍這大肚子是上好的箭靶,一箭射死,以後就不能用了,不如用代箭射著玩玩。”劉昱換枝代箭,一發正中肚臍,投弓大笑道:“這手活兒怎麼樣?”

  過後,忽然無故發怒,劉昱邊磨劍邊咬牙切齒,“明天得把蕭道成殺掉。”他生母陳太妃在一旁罵他:“蕭道成有功於國家,殺了他,誰還為你出力。”於是劉昱一時間就沒有再琢磨殺蕭道成的事情。雖如此,蕭道成內心不自安,密與幾位大臣想借機廢掉劉昱。禁衛軍首領越騎校尉王敬則也與小皇帝身邊的親信暗中聯繫,伺機行事。

  劉昱喜怒乖節,稍不如意,左右親信不免橫死。先是孫超被剖腹,而後張五兒騎馬隨行未趕趟摔入湖中,氣得劉昱掉轉馬頭馳奔過去,倒楣蛋張五兒剛從湖水中濕淋淋地走到岸邊,就被劉昱一矛貫穿,然後又被切劈成幾塊。一名叫楊玉夫的侍從本來很受喜愛,劉昱忽然無理由地憎恨他,見他就咬牙切齒地大罵:“明天就殺了你這個小子,取出肝肺下酒。”趕上當夜是七夕,傳說中牛郎織女渡河相聚,他就命令楊玉夫坐在殿外守看,說如果看不見牛郎織女轉天就要砍頭,言畢自己去搭建好的氈房露營。

  王敬則等人探知消息,聯同驚惶失措的楊玉夫,集召二十五個小皇帝平日的親信,夜中突入氈房,殺掉了還在睡夢中的小皇帝,時年才十六歲。

  王敬則等人拿著劉昱的腦袋去領軍府向蕭道成報告,老頭子還怕是小皇帝矇騙他出府好殺他,緊閉大門不敢出去。王敬則等人把壞小子的腦袋扔入府中。蕭道成用水洗凈後觀看,驗明果然是混世小魔王,這才一顆心落肚,戎裝上馬出門,以重臣身份處理國家後事。

  蕭道成以皇太后的名義,貶被殺掉的劉昱為蒼梧王,迎立明帝第三子劉準為帝,時年僅八歲。

  479年,機會成熟,蕭道成自立為帝,並假模假式地封劉準為汝陰王。不久,汝陰王家門外有人跑馬,監衛害怕有人劫持廢帝,衝進室內一刀砍下十一歲小王爺的腦袋。蕭道成聞言大喜,不僅沒有怪罪監守,還賞他個大州刺史的官噹噹。

  蕭道成篡宋後,建立齊國,在位四年,五十六歲駕崩。長子蕭賾襲位,是為齊世祖武皇帝。在位十二年,五十四歲撒手西歸,傳位於皇太孫蕭昭業(其父文惠太子蕭長懋早死)。

  蕭昭業繼位時已經二十歲,改元隆昌,時為西元494年。

  蕭昭業眉目如畫,容止美雅,寫得一手好隸書,齊武帝非常喜愛這個孫子。他自小由二叔竟陵王蕭子良撫養,很被嬌慣。竟陵王鎮守西州,少年時代的蕭昭業也隨行,由於無人管教,他與左右無賴二十幾人衣食飲酒皆在一處,天天嬉樂無度。他的妻子何妃也是個輕薄女子,與蕭昭業同玩的幾個美貌少年私通。後來,竟陵王蕭子良入京城,蕭昭業一個人留在西州,更加膽大妄為,天天到各個營署淫宴,又暗地裏找當地的富人索要錢財,見是太孫要錢,也沒人敢說個“不”字。為了犒賞左右無賴,他都以黃紙預先寫上爵號官位,許諾自己當皇帝後立刻任命。

  這些荒唐事情,武帝和文惠太子並不知情,蕭昭業的老師和侍讀都是七十多歲的老年人,又怕出事又懼禍,雙雙自殺。文惠太子隱隱察覺其情,就抓緊了對他的監管,並節制他的花費用度,讓這位皇太孫很是老實了一陣子。

  不久,文惠太子病重,蕭昭業演戲逼真,哀容慼慼,哭聲不斷,一旁不知底細的侍行、官員見到皇太孫如此孝順,都感動得嗚咽流淚。但他一回到自己的住處,就歡笑酣飲,大吃大喝,方才的戚容一掃而空,可以說從小就是一個矯飾大王。

  文惠太子死後,蕭昭業被立為皇太孫,移居東宮。爺爺齊武帝前來探視,他迎拜嚎慟,哭得背過氣去。武帝親自下輿抱持安慰,對這孩子的孝心非常感動。

  後來,聽說武帝得病,蕭昭業派巫婆楊氏詛咒爺爺早死自己好早登皇位,又給妻子何氏送信一封,上寫一大“喜”字,周圍繞以三十六個小“喜”字。但是,待他進入宮內侍疾,蕭昭業一抹臉又變成一臉哀戚狀,這位皇太孫言發淚下,在武帝床前跪問病情。

  齊武帝對這個孝順的皇太孫深信不疑,認為他必能負荷帝業,囑咐說:“寶貝兒,好好幹吧,想念爺爺我,就一定要好好幹。”說了兩次,言訖而崩。

  武帝剛剛大斂,蕭昭業就把武帝的樂工演員們召來奏樂歌舞。樂工演員們懷念老皇帝,邊獻藝邊流淚,小皇帝則在寶座上嘻笑自若,歡飲大嚼。

  武帝發喪之日,蕭昭業剛剛送葬車出端門,就推說自己有病不能前去墓地。回宮後,馬上召集樂工大奏胡曲表演歌舞,喇叭胡琴,聲徹內外。大臣王敬則問身邊的蕭昭業親信蕭坦之:“現在就這麼高興歡歌,是不是太早了點?”

  蕭坦之也不乏幽默,回答:“這聲音正是宮內的哭聲啊!”

  蕭昭業登基後,極意賞賜左右群小,一賞就百數十萬。每次看見下面端上金銀寶錠,就自言自語:“我從前想你們一個也難得,看我今天怎麼用你們!”禦庫中總共有錢八億萬之巨,金銀布帛不可勝數,蕭昭業繼位不到一年,已經揮霍大半,都賞賜給得意的左右、宮人。宮中遍佈的文物寶器,一群人平時拋擲擊碎,以此為樂。

  估計蕭昭業有奇裝異服的癖好,常在宮內穿五彩錦繡衣服。又高價買來公雞鬥著玩耍,鬥雞走馬,樂得不行。他自己的皇后何氏也非常“自由”,天天與左右淫通亂交。這對年輕夫妻,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性開放者,也是“伴侶交換”的先行者。

  同為齊國宗室的近衛軍首領蕭諶、蕭坦之見小皇帝日益狂縱,心中驚懼日後事發受禍,就都暗中依附西昌侯蕭鸞,準備行廢立之事。

  494年,蕭鸞引兵入宮,當時蕭昭業正光著身子和寵姬霍氏飲酒,聞知消息後馬上命令關閉宮門。遠遠看見蕭諶領兵持劍奔來,小皇帝知道近侍謀叛,自知無望之下,用刀自刺脖頸,因酒喝多了加上膽力不夠,手哆嗦著未能自盡。

  蕭諶派人用帛粗略地給蕭昭業包紮了一下,以肩輿把他抬出延德殿。蕭諶初闖宮時,衛士們見有兵人進入都持盾挺劍要迎鬥,蕭諶大呼:“所取自有人,卿等不須動。”衛士們以為蕭諶身為禁衛首長,是奉皇帝手令入宮抓人,都放下兵器原地待命。不久,皇宮衛士們看見皇帝受傷被人扶出,都欲挺身上前救護。如果皇帝喊一聲,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奇怪的是,蕭昭業悶聲不言,耷拉著腦袋坐在肩輿上,大家只得眼看他被扛出殿門。從衛士們的視野中一消失,蕭鸞的兵士就在西弄裏面一刀結果了這位淫樂天子,時年二十二。

  蕭鸞乙太後的名義廢蕭昭業為鬱林王,迎立其弟新安王蕭昭文。不到四個月,蕭鸞廢蕭昭文為海陵王,自立為帝,是為齊明帝。很快,明帝就暗中派人殺掉時年十五歲的海陵王。

  齊明帝蕭鸞是齊高帝蕭道成的哥哥蕭道望的兒子,其父早亡,由蕭道成撫養成人,恩養之情過於己子。

  蕭鸞即位後,自認為帝係旁枝,得位不正,加之自己親子皆幼小,宋高帝、宋武帝子孫都日漸成年,於是藉故大殺兩帝子孫。

  高帝蕭道成有十九個兒子,其中七個兒子於蕭鸞稱帝前病死,四個早殤,其餘八個鄱陽王蕭鏗、桂陽王蕭鑠等都被明帝親口下令殺掉;齊武帝蕭賾二十三個兒子,只有文惠太子和蕭子良是因病善終,魚復侯蕭子響在武帝時因造反被殺,四人早殤,其餘十六個兒子,廬陵王蕭子卿、安陸王蕭子敬等,皆被明帝殺戮無遺。文惠太子的兩個獨生子,即廢帝蕭昭業和海陵王蕭昭文被殺後,明帝又殺了文惠太子的另外兩個兒子巴陵王蕭昭秀和桂陽王蕭昭粲。

  王朝興迭之時,殺戮前氏皇族都很慘烈,但自家骨肉相殘之酷,是以齊明帝為最。齊武帝第十三子巴陵王蕭子倫英果剛毅,被殺前正值守衛瑯琊,兵精城堅。明帝派茹法亮持毒酒與他,蕭子倫正衣冠受詔,對茹法亮說:“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從前高皇帝(蕭道成)殘滅劉氏(言其盡殺宋宗室子弟),今日之事,理固宜然。”又端起毒酒對茹法亮說:“您是我們蕭家的老臣,今日獲此差遣,肯定不是本意。這杯酒我就不讓您了。”言畢,飲鴆而死,時年十六。

  宋國王室互相殘殺之時,和北魏接壤的鎮將紛紛向敵國投降,致使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全部被北魏所佔。這樣一來,淮南立刻成為抵擋北魏的前線,當地人民天天提心吊膽,烽火陣陣。本來富庶的淮南地區,成為準戰場。後來,北魏軍隊進攻青州、齊州地區,就把這些地區的人民劫掠一空,掠做奴婢,押送魏國後,當作賞賜品賜給王公大臣以及軍將,稱為“平齊戶”。可見,南朝自己內部的紛爭,最終承受深重災難的,還是其國內的人民。

  齊明帝蕭鸞在位5年,西元498年,在他47歲時病死,太子蕭寶卷即位,時年16歲,這就是中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東昏侯。

  齊明帝蕭鸞死時,遺命徐孝嗣為尚書令,沈文季為左仆射,江祐為右仆射,劉暄為衛尉,陳顯達太尉主持軍政,始安王蕭遙光與上述大臣同參內外大政。凡此輔政六大臣,不久皆不得好死。


  蕭鸞剛死,繼位為新皇的蕭寶卷每每看見巨大的棺槨擺放在太極殿就不高興,黑森森的大木頭盒子影響他玩樂的心情,就讓臣下速速拉去陵墓裏埋掉。古代禮法森然,停柩有固定的日數,徐孝嗣爭執好久,才使蕭鸞的棺材又多擺放了一個月。其間,每當臣下祭拜或屬國使臣臨吊時,蕭寶卷作為“孝子”應該在旁“臨哭”,每次他都推稱“喉痛”,只是在一旁站立裝裝樣子。太中大夫羊闡是個禿頭,哭拜時官帽落地,露出禿瓢腦袋,蕭寶卷頓時哈哈大笑起來,對左右說:“這只大禿鷲也來嚎喪!”一旁大臣們心中驚疑不已,從未見過這樣的“孝子”,而且是在這麼莊重肅穆的場合。

  蕭寶卷在東宮當太子時就十分頑劣,討厭讀書寫字,天天玩樂,最喜愛的事情就是大半夜裏和幾個小太監一起挖洞抓耗子,一抓就抓到大天亮。

  蕭鸞訓子無方,臨死時沒有勸戒他如何當好皇帝守住社稷,反而提醒他要以被廢掉的鬱林王為戒,“作事不可在人後”,意思是對屬下王公大臣要果於誅殺,不能先被別人算計廢殺掉。蕭寶卷有口吃的毛病,是狗肉丸子上不了席的那種,不喜歡與朝臣士人在一起談論正事,總是和一幫太監和惡少們一起廝混玩耍。

  始安王蕭遙光、尚書令徐孝嗣等六位輔政大臣在齊明帝剛死後還挺盡力朝事,每人輪流在內省值班。時任雍州刺史的蕭衍(後來的梁武帝)對屬下參謀說:“一國三公猶不堪,況六貴同朝,勢必相圖,亂將作矣!”私下裏暗修裝備,招集驍勇,準備乘亂而起。同時,蕭衍又寫信給做益州刺史的親哥哥蕭懿:“今六貴比肩,人自畫敕,爭權睚眥……主上自東宮素無令譽,……嫌忌積久,必大行誅戮!始安王欲為趙王倫,形跡已見,然性猜量狹,徒為階禍。蕭坦之忌刻淩人,徐孝嗣聽人穿鼻,江祐無斷,劉暄暗弱,一朝禍發,中外土崩……”勸蕭懿據險重之地,在適當的時機廢昏立明。蕭懿是個忠臣,對蕭衍的一番分析和勸告絲毫沒有聽進去。

  江祐、江祀兄弟是齊明帝生母景皇后的侄子,所謂“姑表親,打斷胳膊連著筋。”殘忍好殺的齊明帝殺掉同姓叔、伯、兄、弟無數,卻十分信賴這兩個表弟。蕭寶卷繼位後,輔政大臣對他的淫樂遊玩雖有諫阻,但都是出於禮數上勸勸而已,唯獨這兩個天天在內殿值勤的表叔一點面子也不給,說不行就不行。

  蕭寶卷寵信的茹法珍和梅蟲兒更是常為二江兄弟所責罵,懷恨在心,不時在小皇帝面前說二江兄弟的壞話。江氏兄弟見小皇帝越來越不成體統,就與幾位輔政大臣商議,要廢掉蕭寶卷。幾個人意見不一,有人要立江夏王蕭寶玄,有人要立建安王蕭寶寅,有人要立始安王蕭遙光,各懷私心,拿不定主意。出於“國賴長君”的考慮,多數幾人想推立成年的始安王蕭遙光,但劉暄覺得自己起碼是蕭寶卷的親舅舅,蕭遙光當了皇上,自己就喪失了元舅之尊。蕭遙光聞訊大怒,派人想刺殺劉暄。

  劉暄察覺到自己有生命危險,驚惶之下先向小皇帝告發了江祐、江祀兄弟廢立的密謀。蕭寶卷即刻派人逮捕兩位表叔,虐殺於殿內。劉暄雖然首告,但聞知二江兄弟被殺,也大驚失色,撲倒在門外,嚇得連問仆從左右:“逮捕我的人到了嗎?”徘徊久之,回到屋內坐定,悲聲道:“倒不是我哀痛二江兄弟的死訊,我是自己悲自己啊!”

  殺了江祐、江祀兄弟後,蕭寶卷無所忌憚,白天黑夜地與近侍們在殿堂內鼓叫歡呼,跑馬為戲。快活之餘,他對近侍們說:“江祐常不讓我在宮內騎馬奔跑,這小子今天如果還活著,我怎能這樣快活?”又問:“江祐親戚中還有誰活著?”旁人回答:“江祐弟弟江祥還關在牢裏。”蕭寶卷在馬上揮筆寫敕令,賜死唯一活著的表叔。

  始安王蕭遙光得知江祐兄弟被殺後,心中驚懼。蕭寶卷又下詔召他返回建康議事,更加讓他相信小皇帝要殺自己,於是他以討伐劉暄為名,起兵造反。

  蕭遙光是齊明帝的親侄子。明帝在世時,凡是誅殺齊高帝、齊武帝子孫諸王,都是在蕭遙光的參謀建議下行使的,做了不少缺大德的壞事。他率兵連夜攻佔建康東城,由於出其不意,開始很順利,但由於本性怯懦,他並沒有乘勝攻入禁宮,喪失了最好的機會。

  天一放亮,臺軍(首都禁衛軍)大集,本來兵鋒佔優勢的蕭遙光一日之內兵潰退走,最後跑到床下躲避,被兵士搜出砍頭。從起事到被殺,全部加上才不過四日。

  說來也怪,這位蕭遙光少年時很正派,齊明帝讓當時還是個孩童的蕭寶卷常常和蕭遙光吃住在一起,感情很深,蕭寶卷常昵稱蕭遙光為“安兄”。蕭遙光被殺後,蕭寶卷登上舊時和蕭遙光一起玩耍的舊宮土山,遙望蕭遙光被殺的東府,愴然呼喚“安兄”不已,黯然淚下,估計孩提時代兩人的厚篤感情在他心中的印象十分深刻。蕭寶卷此種“正常人”的舉止,史書上僅此一件(《南史·卷三十一·齊宗室》)。

  平滅蕭遙光後,蕭寶卷覺得宰殺大臣太容易了。在近侍茹法珍等人的慫勇下,他不到一個月就殺掉本來參與鎮壓蕭遙光叛亂的功臣劉暄、蕭坦之和曹虎等大臣。殺劉暄時,蕭寶卷還有些猶豫:“劉暄是我親舅,怎麼會謀反呢?”一個侍衛說:“明帝乃武帝同堂(指蕭寶卷之父齊明帝與齊武帝是堂兄弟),恩遇如此,猶滅武帝之後,舅舅又怎麼可信呢?”於是族滅劉暄。

  六位大臣中,徐孝嗣、沈文季是文人出身不握兵,所以活得稍稍長久一些。有人也勸徐孝嗣廢昏立明,他總覺得大動干戈不妥,應該趁小皇帝出城遊玩時關閉城門,再召集大臣共議廢掉。“書生造反,三年不成”,遲遲也未見他有什麼行動。大臣沈文季藉口自己老病請假在家,不預朝政,想借此落個善終。他的侄子侍中沈昭略對他說:“叔父您六十歲的年紀,官至仆射,想要免禍是不可能啊!”沈文季笑而不答,很有死豬不怕開水燙的風範。

  499年冬10月,蕭寶卷詔令徐孝嗣、沈文季、沈昭略三人入宮議事,一進宮門,茹法珍就把毒酒端上來。沈昭略大怒,罵徐孝嗣:“廢昏立明,古今令典;宰相無才,致有今日!”說著話他用盛著毒酒的碗砸向徐孝嗣:“讓你死也做個破面鬼!”三人全家被殺。可能徐孝嗣平時應酬多,酒量好,那麼毒的毒酒別人飲了一碗就死,他飲了近一斗才被藥死。

  此時,六位顧命大臣中只剩下太尉陳顯達一個人了。

  陳顯達,彭城人,寒人出身,在南朝劉宋時以軍功被封為豐城侯。齊高帝即位,拜護軍將軍、益州刺史。齊武帝即位,進位鎮西將軍,在益州誅滅山夷和大度村獠人的反叛。齊明帝即位後,進封太尉。

  史載,陳顯達謙厚有智謀,自以為寒人出身而位居大官,每次升遷都有愧懼之色。他常常囑誡自己的十幾個兒子:“我本意不及此,汝等勿以富貴淩人!”知道諸子藏有當時的“天下快牛四隻(南朝人常以牛拉車比賽炫耀,如同今人賽馬。當時的名貴牛是非常昂貴的),陳顯達非常不高興子弟如此暴露富貴。其子陳休尚外出當官與之拜別,陳顯達見兒子手裏裝模作樣地拿著根麈尾(魏晉風度的象徵物之一),上前奪下當面燒掉,說:“凡奢侈者鮮有不敗,麈尾蠅拂是王、謝家物,汝不須捉此自遂。”

  齊明帝殘忍好殺,陳顯達更是心懷不安,平時所用車乘朽敗,隨從皆選用瘦小單薄之人。一次在宮廷侍宴,酒後他向齊明帝乞借枕頭一用。由於是三朝老臣,齊明帝馬上命人給老將軍取來一枕。陳顯達撫枕言道:“臣年以老,富貴已足,唯少此枕死,特就陛下乞之。”一句話,說得嗜殺成性的齊明帝也心有不忍,忙說:“公醉矣。”

  蕭寶卷即位後,陳顯達在外督軍進攻北魏,殺傷無數,驚得魏孝文帝親自率十餘萬大軍增援,雖然最後陳顯達被擊退,但累得大名鼎鼎的孝文帝回去後不久就病死了。就是這麼一個歷侍齊國三主、功高蓋世的老將軍,聽聞徐孝嗣等人的死訊後也感禍之將至。

  499年11月,他於尋陽起兵數千人,想掩襲建業,在採石與朝廷軍相遇交戰,大勝,都下震恐。由於身經百戰,陳顯達太過輕敵,即刻北上襲城,一時間禁宮四門緊閉。

  陳顯達只帶數百步兵,在西州前與臺軍大戰,七十多歲的老人揮矛如飛,矛桿殺斷後拿著矛尖還殺掉十多人。不久,增援的官軍大集,陳顯達不支敗走,被殺於烏傍村,時年七十三。諸子皆伏誅,滿門抄斬。

  誅殺陳顯達後,蕭寶卷更加驕恣放蕩,覺得自己帝位穩固。一月之中,他出外遊玩的時間竟有二十幾日之多。每次出行,都不想百姓見到他的真面目,只要儀仗鼓聲一響,百姓立刻奔走逃避,一被發現就當即殺頭。

  一次,蕭寶卷遊走至沈公城,有一個婦人正臨產沒來得及跑掉,他就和左右剖開婦人肚子,下刀前打賭嬰兒是男是女;又有一次到定林寺,一個老和尚生病未及走避,躺在草叢中想躲過一劫,他下令左右侍衛發箭,把老和尚射得像刺猬一樣遍體是箭。

  蕭寶卷出遊時頭戴金薄帽,著錦繡衣褲,手執七寶槊,隨從數百,呼嘯飛奔,不避雨雪。馳騁間感覺口渴,就下馬解取腰邊水舀,從水洼裏舀出些臟水喝下,解渴後又上馬馳去,過後也從未得痢疾什麼的,有副真正的好身體。

  他又愛玩“擔幢”的遊戲,做白虎幢高七丈五尺,左臂右臂來回擔玩,不過癮又把幾十斤重的白虎幢移到牙上擔玩,折掉了好幾顆牙齒,仍舊擔玩不已。

  蕭寶卷自小愛玩,身體強壯無比,彎弓能至三斛五斗。他又好以射野雞為樂,城郭周圍設射雉場就達二百九十六處,奔走往來,很少休息,簡直就是“多動症”的極致。

  由於數次誅殺大臣,豫州刺史裴叔夜很驚惶,以壽陽城降北魏。蕭寶卷聞訊,派護軍將軍崔慧景前去討伐。

  崔慧景也是三朝老臣,出城後大喜過望,說:“此脖項終能免於被這群小輩所砍!”

  蕭寶卷的三弟江夏王蕭寶玄當時坐鎮京口,聽說崔慧景帶兵北行,就發密信勸他造反,“朝廷任用群小,殘害忠良……君有功亦死,無功亦死。不如收吳楚勁卒,一同起兵立取大功。”

  崔慧景見江夏王蕭寶玄此信大喜,掉頭返回,攻下東府、石頭、白下、新亭諸城,包圍建康。

  江夏王蕭寶玄是蕭寶卷的親弟弟,娶徐孝嗣的女兒為王妃。徐孝嗣被殺後,女兒也誅連沒命。蕭寶卷把自己用過的兩個姬侍送給蕭寶玄,由此,寶玄又恨又羞,起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眾軍包圍都城後,都勸崔慧景發火箭燒掉北掖樓,城崩後就可直入城裏。崔慧景覺得勝利在望,入城後立了新帝又要重新造樓太浪費,不用此計。他本人又好佛理,有南朝人清淡的習性。大戰前夜,竟住在法輪寺與賓客高談玄言,諸將怨恨失望。

  蕭衍的哥哥蕭懿當時屯兵小峴,忠臣嘛,自然是要支援當今皇帝。他聞訊後即刻帶兵馳援,從採石渡江,淩晨時分進戰,率兵大破崔慧景軍。

  由於好幾個將領臨陣投降,崔慧景餘兵跑個精光,他單騎逃至蟹浦,遇見從前的門衛士兵太叔榮之,該門衛士兵假裝請他飲酒,趁其不備一刀砍下頭顱去請賞。崔慧景從起兵到被殺,僅十二天功夫。

  江夏王蕭寶玄也被擒獲。蕭寶卷把這個三弟招入後堂,用步障把他圍起來,令數十太監敲鼓鳴叫繞行鼓噪,告訴他說:“前幾天你和崔慧景包圍我時,我就是這種感覺。”隔了幾天,越想越氣,派人殺掉了這位三弟。

  當時眾兵收集到好多朝野人士投靠蕭寶玄的信件,想以此為據追索殺人。蕭寶卷命令把信全部燒掉,說:“江夏王尚且這樣做,怪不得別人!”同胞兄弟反叛,蕭寶卷肯定大受刺激,也“寬容”了一回。

  雖然眾叛親離,蕭寶卷仍然荒縱不已。當時他最寵信的左右侍衛有名有姓的有三十一人,太監十人,都見於《南史·卷七十七恩倖傳》,其中茹法珍、梅蟲兒最為有名。

  蕭寶卷最寵幸的妃子姓俞,樂戶出身。聽說宋文帝有潘妃,得以在位三十年,蕭寶卷就改稱俞姓女子為潘貴妃。蕭寶卷平素稱呼潘妃的父親俞寶慶和茹法珍為阿丈,呼梅蟲兒為阿兄,這些人常在小皇帝左右捉刀應敕,時人謂之“刀敕”。

  蕭寶卷常戎服騎馬前往諸刀敕家中游宴,婚喪嫁娶無不參加。一次前往俞寶慶家裏,小皇帝自己跑到井邊打水,給廚子做飯打雜,一群人嘻笑互罵,倒沒有一點兒帝王架子,與奴同樂。

  他最得寵的小太監名王倀子,年紀才十三四歲,也參與朝政,控制大臣,甚至騎馬入殿,呵斥天子,百官在一旁都屏息低頭,不敢仰視。當時這幫人被民間都暗中戲稱為“鬼”。有位趙鬼,會讀書曉文義,能讀《西京賦》,把其中盛讚漢朝宮室之盛的描寫讀給蕭寶卷聽,小皇帝大喜,按照賦中的描述大起宮殿,刻畫裝飾,極盡綺麗。工匠晝夜不停地營建,仍舊被上面催逼趕工。

  後宮之中,天下珍奇相聚,駭人眼目。蕭寶卷又派人打制純金蓮花鋪於地面,令潘妃舞行於上,嘆賞道:“此步步生蓮花也。”

  窮奢極欲需要錢,蕭寶卷不斷加重賦稅科斂,百姓困擾不堪。

  由於蕭寶卷常愛出外遊玩,宮殿內常有火災發生(不排除太監、衛士偷東西後怕人發現而縱火),最大的一次火一下子燒燬了華林至秘閣的殿宇三千多間。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蕭玉卷趁機大作新殿。其中專門為潘妃建造的就有神仙、永壽、玉壽三座宮殿,金碧輝煌,五彩絢爛。古代工藝不似現在的裝修,一層涂漆的大張木紋紙就能低成本地達到巨木大板的效果,那時一切物用都是真材實料,耗費浩巨。其中玉壽殿中的飛仙帳,四面織錦彩繡,窗間盡畫神仙飛舞飄蕩,殿內的一切書字、靈獸、神禽、風雲、華炬等等都是用純金純銀打制。小皇帝還命人把宮內外古代文物中的玉飾和佛寺中的寶物全部鑿剝下來,重新剖剔一新,裝飾潘妃的宮殿。

  由於性情急暴,往往蕭寶卷詔令下後,恨不得宮殿一日而成,情急之下,督建官員就大拆各個佛寺殿堂的藻井、仙人、騎獸等物,涂飾一新後直接安裝上去。

  小皇帝還喜歡園林景致,把閱武堂改建成芳樂苑,大暑天種樹,朝種夕死,死而復種,反正最後沒有一棵樹活下來,匠人反復無窮地把活樹挪進死樹搬出。為了保持園林常綠,城裏城外大肆搜刮,見樹就取,破門毀院,從居民家裏把樹木倒騰出來。不少幾人合抱的大樹,費盡人工移掘至宮內,沒看上幾眼就落葉蕩盡,僅供俄頃賞樂。階庭之內全部細草鋪地,綠色茵茵,都是刮取的草皮覆蓋其上,太陽曬一天就枯死,每天每日需要不停更換,以保持常綠常新。

  更為可笑的是,蕭寶卷下令把園林山石都涂上彩色,遠遠望去五彩斑斕,很像是童話世界。又建紫閣等臺閣,墻壁上繪滿春宮圖畫,以供淫樂觀賞之用。

  齊國大臣中有位名叫張欣壽的,私下對人講:“以秦之富,起一阿房而滅,今不及秦一郡,而頓起數十阿房,其危殆矣。”

  由於潘妃之父是小商販出身,潘妃自小就喜愛市場買賣的熱鬧景致。蕭寶卷專門為她在皇宮後花園設立店肆,模倣城內集市的樣子,放置所有日用百貨雜物,與宮人太監一起假裝商販立於店內高聲吆喝。潘妃充任市令(市場管理員),蕭寶卷自己作市吏錄事(管理員助手),時不時還“扭送”幾個“打架爭吵”的“商販”到潘妃前聽候處罰。蕭寶卷自己有過錯,潘妃也怒目圓睜大聲叫打,蕭寶卷很懼內,只得暗中吩咐從人不能在潘妃發怒時用大荊棍對他施刑。

  集市內遊走時,潘妃坐小轎,蕭寶卷自己戎服乘馬跟隨伺候。又在園中挖掘大渠模倣河流,在渠邊設置碼頭,潘妃於小酒肆內當老闆娘釀酒,天子立於肉案後當屠戶切肉,玩得有模有樣,不亦樂乎。

  宋朝人毛熙震有《臨江仙》詞,嘆述道:

  南齊天子寵嬋娟,六宮羅綺三千。潘妃嬌艷獨芳妍。椒房蘭洞,雲風降神仙。縱態迷觀心不足,風流可惜當年。纖腰婉婉步金蓮。妖君傾國,猶自至今傳。

  蕭懿平滅崔慧景之亂後,獲封尚書令,又掌衛尉(禁軍司令),旁人勸他密行廢立,蕭懿忠於齊室,不聽。茹法珍等人忌憚蕭懿的忠正和威儀,攛掇蕭寶卷殺掉他,說:“蕭懿想效倣隆昌故事。”(即蕭鸞廢鬱林王。)

  有人得知消息後,在江邊準備小船,勸說蕭懿逃往弟弟蕭衍處,蕭懿說:“自古皆有死,哪有尚書令叛逃的?”十月,蕭寶卷派衛士於宮中賜毒藥給蕭懿。此公愚忠,他仰藥之際,還唸唸不忘地說:“我弟弟蕭衍現在在襄陽,我深為朝廷憂之。”

  當時齊國國內到處搜捕蕭懿兄弟,九人中只捕得蕭融殺掉,其餘或佔據州縣,或藏匿鄉里,竟無人告發。自大功臣蕭懿攻滅造反的崔慧景到他自己被殺,總共不到半年。

  蕭衍聞兄長被殺,集諸將起兵,得甲士萬餘人,馬千餘匹,船三千艘,直髮都城。由於蕭寶卷不停地誅戮功臣武將,人人自危,蕭穎胄等人相繼投降蕭衍。蕭衍又挾持南康王蕭寶融為天子(明帝第八子,時年十四歲),連破竟陵、江陵,在湘中諸軍相會,直壓漢口,並攻克都城門戶郢州。

  郢州失陷後,蕭寶卷一點也不慌張,馳馬遊玩依舊,對茹法珍說:“一定等敵軍來到白門前(建康城西門),我才要和他決一死戰!”

  待到蕭衍兵已圍城,小皇帝才招集兵馬固守城池,又把監獄內的囚犯放出,發給兵器充當守城軍士,其中不可赦免的死囚就近在朱雀門砍頭,日殺百餘人(大敵當前,竟有此閒心)。

  西元501年10月,蕭寶卷派徵虜將軍王珍國等率精兵十萬人列陣於朱雀航南,讓宦官王寶孫持白虎幡督戰。蕭衍將士死戰,王珍國等人大敗,士卒土崩,淹死於秦淮河的不計其數,至使蕭衍兵士踩著浮屍就可以衝過河去,於是蕭寶卷諸軍皆潰。

  蕭衍長驅直入,命諸軍攻建康六門。蕭寶卷派人燒燬城內營署,驅逼士民,逃入宮城內緊閉四門守城。

  當時,宮城內仍舊有甲士七萬多人,蕭寶卷又喜歡打仗,外面攻城時還不斷與衛士、宮人在華光殿前演習戰鬥格殺。在殿中他也身著戎服,以金銀為鎧胄,遍插羽毛、寶石裝飾,晝眠夜起,跟平常一樣不慌不忙。聽見城外攻城鼓聲陣陣,他就穿著大紅袍登景陽樓往城外眺望觀賞,幾乎被飛駑射中。蕭寶卷之所以心中有底,主要是因為先前的陳顯達、崔慧景等人的圍城攻伐都以失敗告終,就覺得蕭衍肯定也不會例外,必敗無疑。蕭衍圍城前,他也不以為意,下令有司只準備城內百日用的柴米,基本上沒什麼充足的後勤準備。

  平日賞賜左右億萬計的蕭寶卷這時候忽然變得十分吝嗇,不肯出錢物賞賜守城軍士。茹法珍此時情急,叩頭請求他出金銀賞賜屬下,蕭寶卷回答:“賊來只是要我個人的命嗎,幹嗎只找我要東西。”後堂有數百張大木片,軍人想拿去加圍城防,蕭寶卷想留著做殿門,竟下令不與。又催促禦府趕制三百人精仗,準備蕭衍退拿後慶功時給儀仗隊用,並大施金銀寶物雕飾儀仗鎧甲。城內人聞訊後,莫不憤恨,都想逃亡投降。

  茹法珍、梅史兒又勸蕭寶卷說:“大臣們不盡力,所以叛軍攻城不停,應該把軍將都殺掉才對!”蕭寶卷表示要考慮考慮。

  退敗守城的王珍國等人聽說這個消息,害怕自己被殺,就密謀串通宮內的宦官和侍衛一起,先下手為強。

  十二月,丙寅夜,蕭寶卷剛剛在含德殿吹笙唱歌完畢,躺下還未入睡,一行人就衝入喊殺。哥們兒身板好,感覺不妙,翻身跳起,從北門跑出想逃往後宮,才發現大門已閉。手中無武器,叛兵紛紛上前,這位爺的膝蓋很快就挨了一刀。蕭寶卷仆倒,躺在地上還口中大喊:“奴才要造反嗎?”

  兵士大刀在手,揮刀就把這位皇帝的腦袋剁下了。眾人用浸過油的黃絹包起他的首級,派人送給蕭衍投降(油過的黃絹透明,以便蕭衍辨認)。

  蕭衍進城,收斬潘妃、茹法珍、梅蟲兒等四十一人,又以宣德太后令廢蕭寶卷為東昏侯。

  西元502年,蕭衍廢掉齊和帝蕭寶融,建立梁朝。

  明末大儒王夫之在評價這段歷史時,有很中肯的見解。他認為蕭齊的悖逆遠過曹操、司馬氏和有功於國的劉裕,東昏侯蕭寶卷的殘虐也非鬱林王(蕭昭業)和蒼梧王(劉昱)可以比擬的。“故蕭衍雖篡,而罪輕於道成。自劉宋以來,一帝殂,一嗣子立,則必有權臣不旋踵而思廢之。伺其失德,則暴揚之,以為奪之之名。”他又列舉東昏侯的輔政六大臣以及前後反叛諸將,指斥他們“不定策於顧命之日,不進諫於失德之始,翹首以待其顛覆,起而殺之”。其結論,則是“君臣道亡,恬不知恤,相習以成風尚,至此極矣”。

  一言及南朝,總是令人聯想起王謝風流、清談玄言、六朝金粉、南朝四百八十寺等等的飄逸與輕鬆,殊不知那個時代也是昏暴之君輩出、人民生活困苦的黑暗時代,統治者的荒唐、暴虐幾乎超出正常人的想像力,如果不細細研討史書,說起這麼多故事,還真以為那些事情是後人集殘暴之大成而編出來的演義呢。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