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智齒要拔嗎?

智齒要拔嗎?

智齒也就是第三大臼齒,因為萌發的時間最晚,在口內常是長不出來的問題牙,而成為阻生齒。智齒切除術後所造成的腫脹及疼痛,更常令患者害怕而卻步。到底智齒需要拔嗎?現在不痛,可不可以等痛之後再拔?這是牙科門診最常遇到患者提出的問題。

除非智齒萌發正常而且可以妥善清潔利用,否則,只要是歪斜或空間不足,無法正常生長或矯正的阻生智齒,都建議應該及早拔除。阻生齒不拔除,留下來會有什麼問題呢?最為大家熟知的是阻生齒周圍區域,因為有臉頰及舌頭的阻擋,導致清潔困難而藏汙納垢。日積月累不只會引起第二及第三大臼齒的齲齒及疼痛,更有機會造成周遭組織的感染發炎,輕則引發智齒周圍炎及牙周病,重則進一步擴散成蜂窩組織炎甚至壞死性筋膜炎,危及生命。最後不但需要拔掉智齒,甚至連前一顆第二大臼齒也需要拔除,嚴重時更需住院投予靜脈注射藥物,甚至進行手術由口腔內或頭頸部切開進行清創引流。

另一方面,阻生齒生長可能會擠壓前方齒列,引起排列不正形成咬合上干擾,並造成兩側顳顎關節的障礙,逐漸出現張口彈響、疼痛,甚或張口困難等症狀。此外,阻生齒周圍殘留的牙胚組織,有相當機會衍生出囊腫甚或造釉細胞瘤,而必須手術摘除甚至下顎骨部分切除。而且智齒的存在使下顎骨角產成一脆弱區,學者研究已經證實,智齒殘留是受外力撞擊時,發生下顎骨骨折的一重要危險因素。

基於這些理由,阻生智齒的確是需要處理的。至於何時拔除最適當?最好是在未出問題前,趁早將它拔除以絕後患。第三大臼齒的萌發時間,約在18歲前後,這也是最適合拔除智齒的時機。此時阻生齒已生長到接近咬合面,其上覆蓋的皮質骨較薄。牙根部分初形成或未完全形成,較少出現彎曲甚至倒勾的情形,在拔除時較好操作。此外年輕時,骨骼較有彈性,相對的術後的腫脹疼痛等不適的症狀也較輕微。以身體狀況來看,年輕時自然身體狀況也較穩定,不需要特別考慮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全身性疾患的影響。

到底令人害怕的拔智齒過程是如何進行的呢?其實拔牙過程中,均會施以局部麻醉。一般拔除阻生齒時,應該要看其相對於前一顆牙齒的位置,若阻生齒位置埋的很下面,且牙齒有骨頭包覆著,手術時都會將覆蓋的黏膜剝離翻開,以露出下方的齒槽骨,將齒槽骨做適當修整後,使牙齒露出,切削牙齒分段將阻生牙拿出。這是一般阻生牙手術的過程,當然如果傷口較大需要縫合來幫助止血,傷口會加速癒合。

阻生智齒拔除後常見的併發症有哪些?又該如何處理呢?以下提供四點供參考:

1.出血:一般出血大約1小時內就會停止,除非有做不該做的動作(例如:吐口水、用吸管喝東西),才會一直出血。但若是傷口太大或本身上凝血機制有問題,也是有出血不易停止的可能。此時可以在傷口內置止血棉或止血膠並縫合,應該可以改善。若有先天性血液疾病,應提早告訴醫師,以做預防措施。

2.疼痛、腫脹:頭兩、三天會比較不舒服,但術後會給與藥物控制疼痛。在拔除的過程,若有必要修磨到骨頭,則腫脹會於第三至第七天最明顯,若能確實做到術後第一天冰敷、第三天熱敷,將可改善此症狀。

3.周圍軟組織麻痺:若阻生齒的位置距神經相當近,那麼在拔除的過程中,可能無法避免的拉扯到神經,而造成附近軟組織暫時性感覺異常(以拔除下顎智齒,所造成的下唇麻痺最為常見),神經修復需數月甚至數年才能完全。

4.感染:拔牙後傷口未注意清潔,加上抵抗力較差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傷口感染。預防方式為術後多休息,每日以清水或漱口水清理傷口。若醫師有開立抗生素,應按時服用。

在完全了解智齒的處理方式之後,您是否發現心中的恐懼已減少了呢?聰明的病患,若齒列中仍有智齒存在,建議您及早到牙科門診就診並與您的牙醫師討論最佳的治療處理方式。

文/鄧德儀(國軍桃園總醫院牙科醫師)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