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做」字與「作」字之區別

「做」字與「作」字之區別

【文字意義辨正】


一、「做」與「作」之區別:

  一般而言,許多人總以為「做」字之用途較「作」字為廣,頻率較高,次數較多,感覺上,大都用「做」字,諸如:「做人」、「做事」、「做工」……;然細繹之,實則不然,在古籍及今日慣用語中,「作」字之出現數量遠非「做」字能比,茲說明如下: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第八篇上,釋「作」字:「起也,从人,乍聲。」清‧段玉裁<注解>引《詩經》、《釋言》、《穀梁傳》、<詩經鄭玄箋>,將之分為「起也」、「為也」、「始也」、「生也」等義,並言:「其義別而略同。別者,所因之文不同;同者,其字義一也。……」其究竟何謂也?整體而言,乃表明「作」字即“去進行、去展開某事、去作”之意。
  經本人多方查考古籍及字書,得知「作」字之意義暨用法甚繁,《易經‧乾‧文言》有「聖人作而萬物睹」之句、《尚書‧堯典》有「汝作司徒」之句、《尚書‧康誥》有「作新大邑于東國洛」之句、《尚書‧禹貢》有「萊夷作牧」之句、《尚書‧無逸》有「作其即位」之句、《詩經‧小雅‧何人斯》有「作此好歌」之句、《詩經‧大雅‧文王》有「儀刑文王,萬邦作孚。」之句、《考工記‧總序》有「作車以行路,作舟以行水。」之句、《考工記‧梓人》有「作其鱗之而」之句、《左傳‧莊公十年》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之句、《論語‧述而》有「述而不作」之句、《禮記‧少儀》有「客作而辭」之句、《禮記‧內則》有「肉曰脫之,魚曰作之。」之句(肉是用刀切的,魚是用刀削鱗片)、《樂府詩集‧擊壤歌》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句、《後漢書‧廉范傳》有「成都民物豐盛,邑宇逼側,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之句……。其餘多不勝數,可知古時多以「作」字為主。
  然「做」字呢?很遺憾,許慎的《說文解字》並未收此字,果真?請翻查即知!然則此字最早見於何處?別懷疑,晚至北宋‧秦觀<江城子>一詞始出現:「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其後多見於雜史、小說中,其多半作「當、充當」、「去完成」、「製造」之意,如《水滸傳》第四十四回:「這都是別人與我做好看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回:「既到了他家,他怎容得小婦人做手腳?」、《儒林外史》第十三回:「馬二先生做東,大盤大碗請差人吃著。」卻鮮見於文人之詩詞歌賦;本此,當可明悉——「作」為正體字,用於廟堂、官府、史館;「做」似是俗體字,用於野史、口語、方言。且大部分「做」字可用之處,「作」字皆可代之
  為俾便各位易於分辨、放心使用,今將此二字之詞語、成語臚列於下,冀望不致再發生訛誤。
 (1)「做」
做工、做人、做事、做官、做弄、做主、做活、做壽、做手腳、做媒、做文章、做衣服、做作、做蛋糕、做飯、做菜、做滿月、做實驗、做好一件事、做愛
 (2)「作」
作人(見《曾文正公家書》、梁實秋<早起>)、作難(古稱“起義”)、作古、作別、作用、作色(容貌改變)、作坊、作好一件事、農作物、始作俑者、帶頭作亂、作風、作活、作料、作家、作者、作祟、作假、作業、勞作、動作、操作、製作、創作、風雨名山之作、傑作、著作權、處女作、經典之作、日出而作、分工合作、作主、作答、作為、作品、作文、作法(作某件事之方法)、作法自斃、從中作梗、作案、打恭作揖、作惡多端、無惡不作、作勢要打人、作意好奇、為人作嫁、作對、自我作賤、作噩夢、作白日夢、當家作頭、默不作聲、作繭自縛、矯揉造作、作孽、作活(幹活)、作息、作戰、作奸犯科、作物成本、作威作福、作賊心虛、作壁上觀、作秀、作畫、佳作、作詞作曲、作筆記、作飯、作菜、作證、作媒、令人作嘔、作陪、作東、作客、作弊、作生意、醜人多作怪、苦中作樂、作實驗、作保、警示器作響、我就作個人情給你吧、作工、作廢、作對(跟人家唱反調)、下節課要實習作圖、作弄、作莊、作態(表態)、作月子、暗中作作手腳、自作自受、工作、耕作、發作、天作之合、作罷、裝聾作啞、裝模作樣、作舍道旁、彼此作禮(拱手行禮)、作愛

  註:其中有些詞是二者皆可用,相較起來,「作」字比「做」字多太多了,細細品味,大凡「做」字可用者,「作」字率皆可用;而「作」字可用者,「做」字卻不盡然可用。質言之,在考場中揮筆而不知該選用何者時,寫「作」字當萬無一失!

TOP

感謝分享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