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中華文化天地介紹=花燈介紹

中華文化天地介紹=花燈介紹

花燈的介紹
在中華傳統藝術的領域裡,花燈是一門相當富於巧思,又具古色古香氣息的藝術品。花燈的製作是中國人所特有的,它的雕琢精巧,也唯有中國人才能表現的淋漓盡致。 上元之夜,一稱元夜,又稱元宵,舊俗這一夜都有「張燈為戲」,所以古人稱之為燈節。
花燈的起源
有關燈節的起源,相傳兩千年前,佛教傳入中國,第一次月圓的時候,人們都隱隱約約的看到月光下有一群天神在翩翩起舞,有一年忽然飄來一片浮雲,遮住天空,一時看不到天神,人們大為恐慌,各人拿著火把來找天神,從此以後,雖然看不到天神,人們依然不覺厭煩,年年點著火把來找尋天神,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種風俗。
  所以,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放燈」最早是用火把,火把古稱「燔燎」,祭祀神明都以它來照明。漢明帝時,道、佛二教鬥法,佛教贏了,漢明帝開始勒令上元點燈,以表示佛法大明。
   後來不但上元放燈,就是中元、下元也開始放燈了。從此也才有所謂花燈這項民俗藝術的盛行。而提花燈從古以來也一直是中國孩童的童玩之一。
花燈民俗燈會
二次世界大戰日軍治台期間,每年花燈行列時舉時輟,當時,艋舺青年團長黃玉對以提倡兒童娛樂為藉口,獲得日本政府特許,連續幾年在台北萬華地區舉行花燈比賽大會,獎勵兒童製作各種花燈參加比賽,而對參加的兒童每人分給牛奶糖一盒,在龍山寺前集合,編隊整列,遊行艋舺市區,到青山宮評定成績,發給獎品,花燈民俗才得以沿傳下來。
  台灣光復以後,日趨繁榮,而每年元宵的燈會也一年比一年熱鬧,到處都有人出售種種精巧的花燈,兒童們成群結隊,拿著各式花燈,或拖著各式車燈,在街上遊玩。也有民間音樂團體敲鑼擊鼓,在彩街上慶賀元宵。而更重要的是,各地主要寺廟都在元宵節懸掛花鳥人物等華麗的花燈供人欣賞。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