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花東傳騎談 縱谷滿是動人風景

花東傳騎談 縱谷滿是動人風景

花東地區由於有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南北縱貫,形成獨特的縱谷地形與山緊鄰海的景觀,也造就了適合茶與稻米生長的環境,加上當地擁有豐富的原住民與漢和移民文化,不論自然或人文條件上都極富觀光價值,尤其近來單車慢遊風潮興盛,花東更被視為發展樂活旅遊的最佳區塊,於是觀光局縱管處與台東縣政府投注資源,全力打造新概念、高感度的國旅勝地。

鄉鎮社區各顯特色 在地文化重現風采 慢享美食花海饗宴
  
為提升花東地區遊憩品質,交通部觀光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最具優勢條件的「自行車」,作為推廣行銷觀光旅遊的主軸,規劃不同生態景觀與文化體驗的自行車道遊程,以多樣化選擇來吸引遊客不斷前來體驗。

繼前年底的白鮑溪自行車道、去年12月初連接七星潭與鯉魚潭的兩潭自行車道啟用後,緊接著在12月中「瑞穗賞櫻自行車道」也正式開通,其涵蓋整個北瑞穗地區,由瑞穗火車站往北延伸,至瑞北到富源,之後銜接193線道,形成一條長形環狀的自行車道,全長29公里。特別是車道兩旁栽植櫻花,花季期間勢必成為騎鐵馬賞美櫻的熱門路線,另外,瑞北到富源段是利用舊鐵道改建而成,回程時沿著中央山脈與高架鐵道上下並行,遊客可享受列車呼嘯而過的獨特騎乘體驗。

縱管處日前結合15家旅行社,運用既有自行車道:鯉魚潭環潭之旅、白鮑溪乘風之旅、馬太鞍濕地之旅、安通舊鐵道之旅、大坡池親綠之旅、關山環鎮之旅、瑞穗牧場溫泉之旅以及瑞穗縱谷之旅,並整合當地美食、景點、社區、住宿規劃出幸福家庭團、單車美體團、極限挑戰團、背包旅客團及深度旅遊團等5條不同屬性的套裝旅遊路線,希望廣納各類客群體驗騎乘鐵馬遊花東縱谷的樂趣。

而台東縣政府則為了擴大推廣當地深度旅遊文化,以文建會所提倡之人文、歷史、節慶三大面向為主軸,將台東縣觀光旅遊多方延伸至民眾生活中,特別建置「台東。完美伴旅」行銷網站http://2009.ccl.ttct.edu.tw,透過宣傳大使溫士凱與部落客的走訪挖掘,讓台東深具文化內涵的山海美景展現出來。

社區營造創新 遇見原鄉活力

【花蓮壽豐 池南社區】

「樹屋」位於鯉魚潭風景區內,展現池南部落阿美族人自救的成果,族中長者以傳統造屋技巧豎立建築物的根基,作為推動社區工作的場域,除了可享用桶仔雞、碳烤台灣鯛、紅藜春捲等道地美食外,還有利用樹皮創作工藝品DIY體驗,充分感受部落振興傳統文化的活力與用心。

【台東鹿野 永安社區】

位在縱谷茶鄉鹿野的永安社區,可以漫步原本是舊台九縣的武陵綠色隧道,這條長4公里多的道路,兩旁種植樟樹與木麻黃樹齡約有60年以上,自然成為拱形廊道,路面兩側邊繪有白色半圓形連成的波浪標線,正是早期自行車道的原型。

途中還有讓人懷念的老式雜貨店,販售的五彩水餃很有養生概念,值得一嘗。永安社區的另一重要景點—玉龍泉生態步道,全長1,100公尺, 分為: 聖安宮階梯步道、玉龍泉溪畔步道以及高台林蔭階梯步道三大段,湧泉水質甘甜,從沿途保有豐富動植物生態,更能體會到仙人掌工作室營造社區的十足用心。

【台東鹿野 龍田社區】

龍田村是東台灣極富歷史又兼具人文風采的聚落,早年曾是卑南族人的狩獵場,被稱為「鹿寮」,漫天蝴蝶飛舞,並有成群野鹿奔跑嬉戲。其歷經不同時代的移民,帶來不同的文化,在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是著名的日本移民村之一,1915年開始從日本本土召集移民前來種植甘蔗,聚落至今仍保有相當幽靜的集居環境。

村裡擁有棋盤式農田與茶園風光,而最讓遊客津津樂道的「千人躺馬路」活動就在綠色隧道上舉行,躺在馬路上,從夾道的小葉欖仁枝葉樹縫仰望天空,既興奮又放鬆的心情格外難忘。

重拾在地文化 見證產業興衰

【花蓮玉】

花蓮所產的玉石十之八九都來自於豐田村。過去日本殖民時代,大舉炸山開採石綿,將石綿運回日本當作隔熱材料,但和石綿共生的玉石則被視為廢棄物丟棄在河谷中,直到1961年專家學者發現,河谷中的廢棄綠色礦石其實是身價不凡的閃玉後,才引發台灣玉的開採熱潮。

但在80年代,台灣玉生產過剩造成海外市場萎縮,使得台灣玉在市場上消失了一陣子。但是如豐琢玉工坊負責人姜錦源,仍舊堅持追求台灣玉的美,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輔導下,投入台灣玉飾品加工行列,這幾年來因應國人喜歡自己動手做的風潮,更轉型為玉石DIY工廠,吸引許多遊客前往享受DIY的手作樂趣。

【台東 成廣澳】

距離石雨傘風景區不遠的成功鎮小港舊名「成廣澳」,是成功鎮開發最早的地區。這段逐漸消失的歷史與記憶,都與至今依然香火鼎盛的小港天后宮,以及逐漸淹沒在荒煙蔓草中的「廣恆發」商號, 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結,兩處皆為見證東部地區早期開發史最重要的建築,走訪特意保留且經過整理的遺址,遙想當年漢人在此拓展的甘苦點滴,雋永深刻。

嘗特色美食

★花蓮瑞穗 掃叭頂景觀民宿

「撞牆水餃」是民宿主人林清和越南籍妻子梁清平的語言誤會。廚藝精湛的老闆娘,為了讓客人品嚐不一樣口味的料理,將越南傳統風味佳餚帶進民宿。

該店招牌「撞牆水餃」,是原自於老闆娘當初來到台灣時,得知水餃內餡包有韭菜,並聽說男人吃了韭菜會變「強壯」,但因越南語言文法不同,誤講為「壯強」,發音類似「撞牆」,客人樂於將錯就錯便把「撞牆水餃」廣為流傳。

★花蓮鳳林 月廬

月廬最為有名的是碳烤梅子桶雞,填塞著鹽漬梅、香料及純米酒的雞隻,在一個多小時的炭火悶烤下,香氣四溢。店家建議食客雙手並用撕下雞肉,沾上桶底香純雞汁,佐以九層塔或拌以白飯,保證一口接一口。此外,梅汁排骨以醃梅慢火細熬出濃郁梅子醬汁,再將酥炸子排投入鍋中續熬入味,直到醬汁密密地裹住排骨,梅香肉滑汁酸甜,最後再灑上點點香芝麻,也是不容錯過的一道招牌菜。

★台東池上 創意米食

台東池上的媽媽們特別利用池上的好米做成米點心系列,讓遊客可以品嘗到池上米的Q度及甜度,米福袋、米蛋糕還有米冰淇淋,入口充滿驚喜,配上大坡池的美麗景色,最道地又有創意的野餐實在享受。

★台東成功 和味海鮮餐飲

成功漁港又稱新港漁港,雖為二等漁港,卻是東海岸最重要和最大的漁港,以新鮮海產、柴魚聞名,是全台少數能供應當天新鮮漁獲的漁港之一。

和味餐廳以紅蟳冬粉石鍋著稱,而老闆章錡川堅持選用最好食材,特選當地上等旗魚製成生魚片,或是只用瓦斯噴槍炙烤再灑上岩鹽的作法,鮮美滋味教人傾倒。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