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天冷時 別忘了喝水

天冷時 別忘了喝水

春天後母心!才剛嗅到春暖花開的氣息,明天就又有冷鋒逼近。天氣冷,不容易感覺口渴,但並不表示水可以少喝。喝水不夠時,體內血液變濃稠,體表缺乏滋潤,所以,天冷時也別忘了喝水,為身體保溼!

    冬季天氣又冷又濕,穿上厚重衣物保暖是絕對少不了的,但最近在衛教門診中發現,有些年長者或是患有慢性病患者,每天的飲水量不到500 cc,除了配藥喝水外,日常三餐飲食中也很少喝湯或喝水。問他們原因,不外是「天冷哪喝得下?!」不然就是「天冷不會口渴呀」、「又沒在流汗,天冷多喝會多尿」。



    是不是,天氣變冷就可以不必喝水?事實上,在冬天裡,人體若水分含量過低,對身體的健康影響非常大,以下我們一起來探討。

    皮膚水噹噹 新陳代謝好

    人體水分約占體重的70%以上,而人體中水分會因環境中溫濕度的變化而產生排尿、蒸發、流汗等現象,當溫度升高時,人體會藉由皮膚表面進行水分蒸發來調節體溫,當溫度降低時,人體內大部分水分會藉由尿液排除,所以在夏天時有些人的皮膚就會顯得較光滑亮麗,冬天時皮膚就會顯得較乾燥粗糙。

    由此可知水對人體皮膚表面的影響,皮表如常有排汗的情形,對皮膚是一種促進新陳代謝與保養的作用,除此之外,體內養分運輸、排泄廢物與各種生化體循環,都是必須由水來推動整體的代謝功能。

    喝水很重要!尤其對患有慢性病老年者,在寒冬中,每天建議應飲用2000 cc 以上的水量。而喝水不是唏哩呼嚕灌下肚,而是有訣竅的,最好能固定在三餐前一個小時左右,喝一杯約250cc的開水,飯後二小時再喝一杯,其他時間即可依個人需求加以飲用,如此較能達到一天所需的水分。

    體內缺水 血液濃稠問題多

    每天如果飲水量少於2000cc,對身體又會有哪些負面影響呢?例如糖尿病患者,體內血液濃度會因水分短缺,使血液變得較黏稠,新陳代謝速率變慢,進而會影響到血糖濃度與藥物的作用。另外,哮喘患者如未能維持呼吸道的分泌物濕潤度,較易引起胸部緊繃,且呼吸較會帶有喘噓的聲音。

    再如心臟病患者,在冬天裡未適度保持身體水分含量,體內礦物質就較易失衡;以一天飲用水量如二公升計,水中礦物質含量約15毫克,其中包括人體所需巨量元素如鈉、鉀、鈣、鎂、硫、磷、氯與微量元素如鐵、鋅、碘、硒、氟、鉻、錳…等,當飲水量少時相對水中礦物質攝取量就會減少,此一減少相對於體內的電解質濃度或多或少既會有所影響。

    其實,寒天中喝水較少,並不是只有慢性病患者才有的現象,甚至包括健康的你、我在內。所以,提醒自己和家人:保有全年無休的「喝水」情境,是常保一身容光煥發的法寶。

蔡清輝(埔里基督教醫院營養師)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