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中職中繼投手的分數計算

中職中繼投手的分數計算

中繼投手的問題本身就是一個令人玩味的問題。中職在成績上在勝敗之外,有區分中繼成功、救援成功以及救援失敗三種表現方式,中繼失敗視同救援失敗。最佳中繼投手則以中繼點最多者獲得。相關規定相信大大們都比小弟更加熟悉,所以在此不一一贅述。

但是在小弟於網路上查詢資料時發現,如何計算中繼投手的貢獻度是一件相當辛苦的事情。世界各國的現行規定不盡相同。台灣的規定大家都很清楚,但以日職為例,日職對於中繼投手的分數計算是經過改變的。早在職棒雜誌156期(1996年8月出版)中,就有人為當時的日職提出說明。當時的中央聯盟「優秀中繼投手獎」是以「Relief Point」(中繼分數)作為評定的基準。中繼分數計算方式相當為複雜。首要條件必須不是先發投手也不是獲得救援成功的後援投手之外,還有以下規定:

1.獲勝的隊伍中,每位投手可得所獲得出局數×1.5的正分;落敗的球隊則可獲出局數×0.5的正分;若兩隊平手,則可獲得出局數×1的正分。
2.平手,或者是因領先而滿足獲得救援成功的條件時登場,無失分則追加2分;落後1分的情況下登場,若未失分則追加1分。
3.如果登場時,前任投手於壘上有留下跑者,且為讓壘上跑者回來(也就是守住沒有再丟分數),則可再加自責分跑者人數×1、非自責分跑者×0.5的正分。
4.如果讓前任投手所留下的跑者得分,則需扣除自責分×3、非自責分×1.5的分數。
5.如果在投球中,失去自己的分數,則需扣除自責分×4、非自責分×2。
6.如果留下自己的跑者在壘上而退場,則需再扣除屬自責分跑者人數×2、非自責分跑者×1的分數。
7.最後將上述分數合計後除以10即得「中繼分」。

這個複雜的計算公式最重要的在於,不管球隊勝敗,中繼投手都有獲得肯定的機會;當然,也有可能被否定而慘遭扣分的可能。由於當期出刊為8月,所以該文作者計算至7月25日為止,領先最多的是廣島隊山內泰幸的+8.85分,當時旅日於阪神隊出賽的郭李建夫也有+8.55的高分;而巨人隊的西山一宇儘管有5勝2敗1救援的中繼成績,但在「中繼分」的計算上,卻是-1.55。

相較之下,太平洋聯盟沒有那麼複雜,是有點像台灣的直接算法。

可是當我前往日本野球機構官方紀錄的網站查詢時,我突然發現一件事:2006年之後日職普遍採用HP的計算方法。所謂的HP扣除不是先發勝與救援成功的狀況下,由中繼勝加上中繼點所得的總點數。例如去年央聯的中繼王為巨人隊的山口鐵也,成績為9W1L35H4S,HP=44。當然,這種計算會有一個問題:那敗投要算誰的?去年中日龍的淺尾拓也是央聯中繼排行榜第三名,HP=37。但是他個人為球隊貢獻9敗!那這該算誰的呢?

不過小弟的重點不在日職,而在中職今年的表現。如果用日職HP的計算方式來計算中職目前的牛棚表現狀況。那麼各隊的狀況就真的如Wind520大大所觀察到的,牛棚真的占有相當大的重要性。目前四隊排名合他們各隊的HP值是相同的:

第一名的興農團隊HP分數為11分,陣中的王牌中繼沈鈺傑個人HP為6分
排名第二名的LaNew團度HP分數10分,陣中王牌中繼許銘倢HP分數為5分
排名第三的兄弟團隊HP分數為9分,陣中最高HP分數為曾勇達的4分
目前暫時店底的統一團隊HP分數只有5分,陣中最高HP的是林豐正的3分

HP這個分數到底準不準?小弟用前幾年的中職成績作了測試後發現,原則上是準確的。但是排名多少會造成更動。2005年前四名都會被動到是比較誇張的一年,但是之後都沒有變動的狀況。

借用HP分數來看中職,其實也是用不同的方法來檢測中職現行的制度合理與否的方法。不過在計算的過程中,小弟也發現:有實例真的會打遍天下無敵手。2007年阪神虎隊的久保田智之創下一個驚死人的HP分數55分。他的成績9W3L46H與1.75的ERA還不扯,最扯的事108局飆101K,這個K9值為嚇死人的8.42。就算在台灣,應該也是驚死人的成績。當然,制度與計算本身只是參考的,這裡也僅是以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的想法來看一下中職的狀況。

順便提一個老球迷會覺得有趣的東西:2008年洋聯中繼排行榜第五年的有三個(都是19個HP)。其中有一個叫做菊地原毅的老將(1975年生的還不算老將嗎?),不要懷疑,就是當年打過時報鷹隊的那個菊地原毅。有親切嗎?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