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新竹城隍廟

新竹城隍廟

新竹都城隍廟,人稱新竹城隍廟,是位於台灣新竹市的城隍廟,列屬三級古蹟。
清高宗乾隆12年(1747年),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曾曰瑛頗有治績,決意將淡水廳治設在竹塹,於是開始建城隍廟,1748年完成,比淡水廳的許多衙門還快。新竹城隍,當時依例稱「廳城隍(縣城隍等級),顯佑伯」。
清德宗光緒11年(1875年)台北升格為台北府,唯府治仍用原新竹淡水廳署。新竹城隍遂晉升為「府城隍,綏靖侯」。而台北府治直到光緒四年(1878年)遷至艋舺(今台北市萬華)。
光緒17年(1891年),清廷因張天師星象卦算,推測出將發生大災難,後經新竹名人林占梅、林汝梅兄弟推舉,決定以新竹城隍廟為消災法會舉行地點,故決定封本地城隍為「都城隍,威靈公」,總轄台灣,當時一度為台灣地區唯一的省級城隍廟,廟內的木雕由大師王益順雕刻,頗值得一看。
新竹都城隍廟奉祀「都城隍,威靈公」,為清朝官方所認定,總轄台灣,為省級城隍。
而二次大戰後台北民眾以台北市為台灣首善之都,故建廟奉祀「台灣省城隍」,自行設立了台灣省城隍廟,亦為省級城隍。
另,台南市的台灣府城隍廟,則以其為最早之官建城隍廟,號稱「省城隍」等級的「威靈公」。
三廟信徒各以其歷史為榮,自認所奉之城隍爺位階最高,頗見爭議。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