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治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多用抗憂鬱焦慮劑

治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多用抗憂鬱焦慮劑

醫師常使用抗憂鬱劑、抗焦慮劑、安眠藥等幫助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許詩惠提醒,服用抗憂鬱劑至少需3周才會見效,有些患者服藥第一周就感受到口乾舌燥、噁心、胃口下降、便秘等藥物副作用,患者便自行停藥,非常可惜,這麼做容易導致症狀復發。
許詩惠醫師解釋,像抗憂鬱劑、情緒穩定劑、抗焦慮劑等都能用來緩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症狀。以抗憂鬱劑來說,目前治療趨勢都以「選擇性5-羥色胺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SRIs)為主。SSRIs類藥物最常見副作用為腸胃不適,噁心及性功能障礙等,老年鬱症患者較能接受SSRIs類藥物。
許詩惠醫師提醒,像抗焦慮藥、安眠藥、鎮靜劑等,如果不聽醫囑擅自停藥,可能出現反彈性焦慮、失眠,且症狀可能更加惡化。另外,如果自己隨意加藥,容易有上癮風險。以鎮靜劑為例,患者需一天吃1、2次,不過患者如果一天多吃幾次,可能就會整天昏昏沉沉,精神不濟。
許詩惠醫師認為,救災時,軍方把救災行動視同「作戰」,許多艱困的任務都交給阿兵哥來做,像挖掘、搬運屍體。阿兵哥絕大多數20歲左右,在家中都是父母親的寶貝,心理壓力可想而知。阿兵哥出現「救災症候群」在所難免,如果阿兵哥不方便到醫療站做心理諮商,醫療團可派員到部隊協助阿兵哥紓解壓力。
服用抗憂鬱劑,是否會增加自殺風險?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援引發表於8月「英國醫學期刊」(BMJ)的最新研究提出警告,年齡越小的患者,服用抗憂鬱劑越容易產生自殺風險。
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藥品評估研究中心馬克‧史東(MarcStone)博士分析372個臨床研究數據,涵蓋近10萬名研究對象,結果發現,服用抗憂鬱劑的患者當中,25歲以下年輕人服藥後的自殺率偏高。25歲到64歲的患者在服藥後沒受到什麼影響。65歲以上患者服藥後,自殺率反而下降。平均每長一歲,自殺機率下降4.6%。
另外,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在2006年曾發出警告,克流感藥物可能產生自殘、自殺、憂鬱症、恐慌症等副作用。多發生於兒童、17歲以下患者。在日本,有兒童在服藥後產生一些身心症狀,通常服藥一天內就會顯現,像恐慌、憂鬱、自殘等,甚至有病例出現自殺舉動。因此孩童服用克流感藥物後,家長要隨時留心孩子是否出現不尋常舉動。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