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一休宗純

一休宗純

狂雲子「一休禪師」-法鼓文化出版

一休和尚法名一休宗純(西元1394-1481),是日本室町時代的一個禪僧,他的父親是後小松天皇,母親是天皇的一個妃嬪。

一休出生前的六十年間,日本經歷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1392年才由足利義滿這個幕府將軍逼使南朝議和,結束了這場六十年的混戰,十五世紀初才出現了和平的希望。幕府將軍實際上在幕後操縱朝政,天皇並無實權。

一休的母親原是南朝望族藤原家人,雖然後小松天皇對她寵愛有加,卻引起了皇后的嫉恨,當發現她懷了身孕,就以她是藤原後人,同情南朝,對朝廷心懷不滿為由,把她逐出皇宮,一休是在她離宮後出生的,故此他從未過過公子王孫的生活,而是在庶民中間長大。後小松天皇確實經常召他進宮中相見,當天皇臨終時,還把他召到床邊去,但這一切並沒有改變其庶民的身分,他從未被人當作王子,一休也從不以王子自居,他遵照母親的吩咐去做和尚。

一休六歲時,被送進安國寺當小和尚研習詩書,接受嚴厲的身心磨練。電視裡,年幼的一休因無法與母親相會,經常對著綁在樹上象徵母親的布娃娃說話,寫實地描述了這一段時期。

小時的一休以賣弄機智難倒老師為樂可是漸長後開始對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合乎「禪」行為感到懷疑,法師雖然說得出「成、住、壞、空」的道理,可是一知道是打破將軍寄放的杯子,不也跟其他人一樣地執著起來呢?僧侶間比較出身的貴、賤,毫無意義的分別心,令一休很是失望;17歲改赴西金寺拜謙翁法師為師,並改名「宗純」,
謙翁師父是個苦修僧,把本心融和在智慧和慈悲禮,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過得自在不著重表相統一身心的修行方式,一休青年時代是個極虔誠和遵守教規的僧徒,很快得謙翁喜愛,四年後,謙翁去世,一休失去老師,無比痛苦,二十三歲的他感到絕望,到琵琶湖靜戒了7天,最後決心投湖自殺。他的母親探知此事,派人去把他救活。

一休放棄自殺的念頭後,決定第二年去追從禪興庵的華叟禪師修練,可是大師卻很長一段時間把他拒諸門外,根本不肯接見,拒絕收他為徒。一休並不失望死心,守在寺門外等待。有一天大師出門,發現一休仍跪在寺門前,就命令門人向一休潑水,將他趕走。當他返寺時,看見一休仍跪在原地不動。這次大師點點頭,讓他進寺,正式收他為徒了。

一休二十四歲,大師為他命名為一休宗純。一休這名字的意思,『欲從色界返空界,姑且短暫作一休,豪雨傾盤由它下,狂風卷地任它吹。』他認為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兩者都是重要的,一個人得不斷來往於這兩個世界之間,但其中得有一段短暫的休息,以便在純粹的自由中得以重生,風風雨雨以及任何外界勢力都與他無關。

兩年後,一休終於悟道。在一個夏夜,雨雲低垂,他在琵琶湖的一艘小舟上冥想,突然聽見一聲鴉啼,不覺驚叫起來,頓時大徹大悟,感到所有煩惱不安盡行消失。當他把這體驗告訴大師,大師說︰『你已修成阿羅漢,但仍未成正果。』一休答道︰『若是如此,我樂得成阿羅漢,並不在乎修成正果了。』大師點點頭道︰『你真的是個已修成了正果的人啦﹗』

開悟後的一休禪師以為祈福增慧要知道門徑;參禪入佛也要明白機要。一切都要從「用心」下手,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才能生出萬法來。他原本率直、喜好打抱不平的特性,使他無法姑息當時禪界的那股歪風。

一遇機會,便憑著他的機智或以拿手的詩毫不客氣的抨擊點化,特立獨行使他被烙上了「狂僧」,
其實,一休並非刻意去標新立異。而是面對當時頽敗的風氣,淫靡,阿諛、排擠等惡行跋扈的世局,
連佛教界都跟著隨波逐流,忘卻了人生真諦的意義,於是他挺身而出去提醒醉生夢死的人們,
發自內心的使命感使他走出兩位恩師的「苦行禪」而進入了教化境地的「急進禪」。

其中有一個有名「僧依吃飯」的故事 (我很喜歡)
一位富人請一休禪師到家供養,禪師一向不修邊幅,到時就衣著隨和地去赴約了。
沒想到僕人一看到他,就連聲怒喝:
『哪裡來的瘋瘋癲癲的和尚,走開!走開!』

禪師忙說:『喂!你家主人請我來吃飯的,你怎麼趕我走開?』
僕人白眼一翻:『胡說!我家主人怎麼會請你這種和尚吃飯?他今天請的是莊嚴偉大的一休禪師,你也不照照鏡子?快走!快走!』

一休禪師被擋駕,只好回轉去換了一身莊嚴的法服,再度來到富人家前。
僕人看到一休禪師穿著那麼莊嚴,連忙畢恭畢敬地禮請入內。開席後,禪師坐在豐盛的筵席上,不把菜吃到嘴裡,反而一樣樣夾進衣服袖子裡。

富人心裡十分驚詫,以為禪師要留藏菜餚回去吃,
當著眾人頗覺難堪,就低聲暗示禪師:
『師父,席上這麼多人,不好看……,等客人走了,我再多辦些菜讓您帶回去好了……』
禪師淡淡地說:『你啊!不是請我吃飯,是請我的衣服吃飯!我人到了,不能進來;要穿上這件衣服,才能進來,這不是請衣服吃飯嗎?』

說著,把衣服留在席上,自己穿著破爛的僧衣回去了。
我們常常以貌取人衡量一個人,卻忘了真正的富有並不是外表上的光鮮亮麗,而是內在的實質層面的那一顆心.....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