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下一步,成功:接好職場變化球

下一步,成功:接好職場變化球

下一步,成功:接好職場變化球


茱莉亞‧馬丁尼茲剛升任為Alpha 電信的行銷總監。消息一傳開,很多老同事都跌破
了眼鏡;現在,他們大多變成茱莉亞的屬下了。湯瑪斯‧柯林斯原本是茱莉亞的上司
兼導師,很多方面都很在行,卻不擅長人事溝通。湯瑪斯升為業務行銷副總裁的一個
星期內,就從手下五個行銷主管中,選出茱莉亞接任他的位子。

接下這份工作前,這個單位已經有好幾年亮眼的表現,所以湯瑪斯獲得升遷。在市場
行銷奏效下,Alpha 專攻小型企業電信服務市場,並取得領先地位。不過,公司逐漸
面對愈來愈多的挑戰,特別是一些基礎雄厚的新興企業。為了爭取市場占有率,新興
對手不惜用廉價服務跟Alpha競爭,害得Alpha不得不降價以對,因此壓縮了Alpha 的
營業利潤。隨著競爭加劇,回客率(customer retention)變得更重要,此外,目前
新顧客的成長速度也似乎不如從前。

茱莉亞一直認為,Alpha是應該調整一下行銷策略了。之前柯林斯採用「廣播式」
(broadcast) 行銷,茱莉亞則認為要集中焦點:找出最有吸引力的市場區塊,然後
針對這些消費者設計行銷活動。茱莉亞也認為,組織應該要把資源從爭取顧客,漸漸
轉移到回客率和品牌經營。最後,她覺得目前公司有太多開發新服務項目的計畫,卻
沒有穩健的市場調查做為基礎。

柯林斯正因為升官而忙得焦頭爛額(前任行銷副總裁毫無預警地跳槽到別家公司了)
,所以,茱莉亞還沒機會跟柯林斯討論這方面的目標和期望。但是茱莉亞對自己的想
法有信心,覺得新任長官柯林斯應該會買她的帳。畢竟,當初就是他雇用她進公司的
。在過去三年,茱莉亞一直是公司行銷傳播的主管,她培育的優異工作團隊也開發了
很多相關周邊產品。茱莉亞深知市場區隔的重要,也知道該如何執行計畫。

不過,茱莉亞對新團隊倒是有點疑慮。首先是安迪:他的能力很強,主要負責行銷策
略,不過有點自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升遷的不二人選。茱莉亞知道她的升遷對安迪來
說是一大打擊,不曉得安迪能否拋開失落感,盡全力在她的領導下工作。如果能讓安
迪進入新狀況,他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臂膀,也會是茱莉亞推動新構想的重要盟友。不
過茱莉亞最不希望見到的,就是一個忿忿不平的前同儕,不斷扯她後腿。

團隊成員亞曼達則是另一個挑戰。行銷支援主管亞曼達的表現非常穩健,特別是在監
督計畫進度和執行方面。但是,亞曼達不擅於鼓舞士氣或激發靈感,如果要推動新策
略,亞曼達可能不是行銷支援最好的人選。過去幾年來,亞曼達常向茱莉亞徵詢個人
或工作方面的意見,她們變得有點像朋友,而不純粹是工作夥伴。現在,茱莉亞還要
負責評估亞曼達的績效表現。

此外,茱莉亞打算採取和柯林斯不一樣的團隊管理模式。事必躬親是柯林斯的領導風
格;不過,茱莉亞喜歡賦與團隊成員更多權責,盡量鼓勵並肩攜手、共履承諾,並採
用集體問責制度(collective accountability) 。想法確定了之後,只要時間允許
,茱莉亞希望儘快安排一次off-site meeting(編注:指在公司以外的地方開會,可
能在咖啡廳、也可以是兩天一夜的行程),花一天的時間,評估評估和討論策略。

最後,跟之前相處的同事比起來,現在的同儕也讓茱莉亞有點不安。現在每天面對的
,是大她好幾歲、又資深很多的同儕。有些人在公司裡已經有很大的影響力,其中一
位還曾經是副總裁候選人。相較之下,茱莉亞就像是街角新來的小子,還是一直受柯
林斯照顧的小孩。面對這樣的職務轉換,茱莉亞想知道如何才能融入現在的同儕中。

這些問題,就在公布茱莉亞升遷那天,全都浮上了檯面。一如往常,茱莉亞正要去員
工餐廳吃午餐。她走到用餐區時,發現新同儕全坐在同一桌,之前的同事則一起坐在
另一桌。她突然覺得手上的餐盤異常沈重。

領導前同事的挑戰
如果你還沒遇過這種狀況,之後很可能還是得面對。多數主管都有這種經驗,而且每
一次的升遷,都得面對這樣的轉變。但是,太多人是跌跌撞撞、痛苦的經歷這些轉換
。他們犯了一些常見的錯誤,例如,沒有在新團隊建立起足夠權威,或是不曉得自己
勢必要改變跟上司的關係。他們在一次次經驗中記取教訓,避免再重蹈覆轍。可是這
個過程既沒效率又浪費資源。

莎士比亞《亨利四世》(第五幕、第五景)中,生動地描繪出,領導者升遷時所面臨
的組織壓力。英格蘭皇儲亨利生來就注定要繼承王位,但他小時候常跟上不了檯面的
人鬼混,特別是醉鬼法斯塔夫爵士和他的密友。後來父皇駕崩,亨利準備繼任為王。
加冕禮上,亨利公開拒絕了法斯塔夫,「我不認識你,老頭,跪下行禮吧」。亨利親
眼看到,他的輕蔑讓老朋友多麼傷心。這個重大轉換,象徵亨利從一個放蕩風流的年
輕人,變成英明的英格蘭國君。他的角色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變化,但是過去建立起的
漫長友誼,同樣一去不復返。

當經理人擔任組織內更高職務時,我們也常看到類似的轉換:升遷後,你得領導以前
每天並肩作戰的同事,你們的關係在本質上發生許多重大變化。多數情況下,新任主
管得獨自面對這些心理挑戰,就如同茱莉亞。

第一章已經介紹升遷帶來的基本挑戰:你該如何授權,該如何調整溝通方式?如何在
新角色的深度和廣度中取得平衡?你需要培養哪些新能力,又要以什麼樣的方式表現
新角色該有的樣子?

帶領前同事的新主管也需面臨這些難題。或許你會覺得,反正還在熟悉的環境,要克
服這個挑戰會這麼難嗎?沒錯,你的確很瞭解公司的狀況(公司文化、重要人物、業
務內容、和推動業務發展的力量),而且你可能已經累積了一些「人脈資本」。

但相對而言,領導前同事可能是最困難的一項挑戰。因為長期以來,你已經在組織建
了一個複雜的關係網絡;現在,一切都得重新洗牌,不論是你和上司、前同事、還是
新同事的關係。你覺得你已了解每一個人,他們也覺得了解你,但是這些關係有很大
部分是建立在你先前的角色上。職務改變了,你們之間的規範、觀點、互動,都將變
得和以前完全不一樣。

關係再調整
茱莉亞以及所有因職務轉換而必須領導前同事的主管,都要遵循一個原則:「關係再
調整」(Relationship Reengineering)。全球企業常為了達成目標,進行根本性的
組織重組,以面對環境的改變。同樣地,面臨職務轉換的主管,可以重新定位自己的
關係,讓角色轉換更加順暢。也就是說,你要特別注重和重要角色的互動、了解你們
的關係需要改變,然後設計一個有助角色轉換的方案。下面是六個重要原則:

1.接受關係需要改變的事實
2.重視初期的交接儀式
3.把(好的)前同事納入旗下
4.巧妙建立權威
5.專注於對公司有利的事
6.謹慎建立團隊關係

接受關係需要改變的事實
升遷的一個缺點,就是和前同事的個人關係會漸漸變淡。緊密的個人關係和有效督導
很難並存,原因很多。首先,不能讓個人情感左右你對重要業務議題的判斷。其次,
不能讓團隊產生「你偏袒某人」的感覺。

接下新職務的頭一個月,茱莉亞常發現自己坐在亞曼達桌前,想直截了當地談談她的
工作表現,卻又狠不下心。如果茱莉亞因為心軟就放棄,不但會降低公司績效,也可
能破壞她的領導地位。但是如果茱莉亞堅持做對公司有利的事,她和亞曼達的關係勢
必會起變化,亞曼達看她的眼神也會明顯不一樣。標準答案就擺在眼前,但是知易行
難。茱莉亞從一開始,就要清楚對所有同仁傳達這個訊息:「我會公平評價你的表現
」。接下來,她必須實踐諾言,身體力行。

重視初期的交接儀式
在內部升遷的頭幾天,其實形式更重於實質。交接儀式不但幫助打造新任主管形象,
也能簡化必經的關係再調整過程。理想的狀況是,柯林斯應該幫茱莉亞布置好職務轉
換的舞台。柯林斯要先和安迪私下會談,告訴他茱莉亞為什麼會晉升;然後再向團隊
公開宣布自己的繼任人選。這樣的話,就為茱莉亞的職務轉換,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如果公司有一套內部拔擢的標準宣布流程,也會很有幫助,包括利用正式、非正式管
道,寄給所有員工關於任命過程和結果的一切訊息。此外,宣布的時點也非常重要。
某家我曾合作的公司,所有正式的人事任命都是透過電子郵件,在接近中午時發出。
這麼一來,同仁有充分的時間去消化訊息,也可以利用午餐討論這次人事調動。同時
,新任主管在當天,可以找機會和重要利害關係人聊聊,簡單和新團隊夥伴開個會,
或者開始一對一的面談。

然而茱莉亞沒有那麼幸運,她必須自己設計一套「加冕禮的劇本」。茱莉亞應該要召
集一次簡單的團隊會議,公開讓大家體認到她的職務已異動。茱莉亞要謹慎草擬一份
訊息,重點包括:她很期望和團隊共事、期望與大家一起推動組織成長,她很重視每
個團隊成員的貢獻,也期望和每個人一對一的面談(理想的狀況是,茱莉亞已經開始
安排這些面談了)。

把(好的)前同事納入旗下
每一個「快樂升遷」的背後,都有幾個充滿抱負卻失望的靈魂。所以就實務考量,公
司應該要為那些沒晉升的同仁,做好心理準備。根本的解決之道,一部分取決於績效
評量和繼任系統(succession system) 的設計。兩者要能嚴格反映出績效表現,更
重要的,是要塑造出合理的升遷期望。

如果妥善處理升遷程序,最終結果雖然一定會讓某些人失望,卻不會讓他們感到意外
。但在大多數情況,茱莉亞這類新上任的主管,往往得面對前同事的沮喪、灰心、生
氣、甚至被迫害感。不過,還是有些人能夠擺脫失望,協助新主管處理事務;所以你
要找出把前同事納入旗下的方法。
這群失意前同事的心理歷程,和心理學家庫伯勒—羅斯 (Elisabeth Kubler-Ross)
定義的臨終五階段非常類似(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而且可能要花
一些時間才能漸漸平復。如果想留住表現良好的前同事,就要尊重這個歷程,盡可能
協助他們調適。第一步,可以先強調你知道大家的付出,對組織目前的成功有多麼大
的貢獻。不過除非公開場合有很恰當的時機,否則你最好私下溝通,不然很可能會被
對方解讀成你在表現優越感。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