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職場人渴望“中場休息”

職場人渴望“中場休息”

晚報記者 石茗 報道

  “職場麗人”曾經是一個令很多女性向往的稱謂,但對如今很多職場女性而言,在享受職場帶來的社會地位、高薪和光鮮外表的同時,更意味著要承擔永不停歇的快跑,甚至以犧牲身體健康乃至生命為代價。據相關機構的調查顯示:有61.9%的白領承認自己的職業困惑很多,他們通常感到心累,覺得工作沒有多大意義;他們耗費了絕大部分的時間,僅僅是為了應付生存,這讓他們感到心力交瘁,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出現心理問題。心理專家表示,家庭的重擔,工作的壓力,殘酷的競爭,是心理問題的根源。而無休無止的付出,缺乏動力和激情的工作現狀,讓不少白領想到,能否給自己一個“中場休息”?

  身心嚴重透支,離開是唯一選擇

  當拼搏已經成為習慣,當生活內容只剩下工作,當自己從光鮮亮麗的白領麗人變成孤家寡人的職場精英,當為了升職加薪不斷透支青春、健康甚至生命的時候,“職場麗人”、“白領精英”,這些稱謂包含的實際內容顯得太過沈重。

  38歲的白領露西稱,從踏入職場那一刻起,她的生活就被工作完全占據。剛入職場時,總覺得自己擁有年輕充沛的精力,好學向上的衝勁,躊躇滿誌的雄心,情緒激昂地殺進職場,為職位為高薪,為理想中的美好生活開始征戰。金融專業出身的她,慶幸自己遇到了好機會,短短數年時間,她為自己賺來了房子、車子、票子以及讓人羨慕的位子。在眾人眼裏,她無疑是個成功的白領麗人,她自己也曾為此沾沾自喜,儼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架勢。為了這些,她沒日沒夜地作分析,寫數據,查資料。辦公室就是她的戰場和名利場,她在這裏付出和收獲。在馬不停蹄的奔走和衝刺中,她的追求、需求、眼界、胸襟和心態都在發生變化,而其中變化最大也是她最為忽視的,就是她的身體和心理。 40歲不到的女人,已經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內分泌紊亂更是讓她變得暴躁,與同事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她痛苦為什麽不被對方理解,為什麽得不到應有的支持。人際關系的緊張,給她的工作帶來不少麻煩和阻礙。她的一些計劃,就因為這種種的不理解而擱淺,事業發展勢頭從曾經的迅猛直至現在的遲緩。

  她不甘心,更不認輸,她花更多的時間在業務上,她需要更好的業績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但是人的精力畢竟有限,近來她明顯感到體力不支,常常會胸悶氣短,身體已經無法支撐無度的透支和消耗。她終於發現自己也只是血肉之軀,在長期疲勞和超負荷的付出之後,她必須停歇和休息。

  露西稱,在過去的十幾年職業生涯中,她已經忘記了還有周末和休息這件事。今年初當她拿到體檢報告後,連自己都不敢相信,此刻她終於意識到,停下休息是必須的了。

  拒絕慣性,尋求創造和新領域

  其實,每個初入職場的人,都有過露西這樣的拼命過程,只是不少人醒悟得比較早,在自己的身體和心態還沒完全被損壞之前就作出了調整。娟子告訴記者,她曾經也是個“拼命三郎”,對工作來者不拒,並不是喜歡工作,而是想給自己爭取更多的機會,積累更多的經驗,當然也為了提高收入。她每天努力工作,像個熟練工一樣,在最短的時間裏將工作做到最好。確實,這樣的勤奮為她贏得了諸多好評和同事的認可,以及管理層的賞識。她的薪水在逐步攀升,職位也有望進一步提高。可是幾年下來,她卻感到自己的職業路越走越窄,工作再也找不到當初的激情和滿足感,每天都在一個固有的模式內重復循環,沒有新意,沒有亮點。她試過跳槽,卻總跳不出這個圈子。每次面試後,有回音的都是和現在相同或類似的機會,那又何必折騰?她修改了簡歷,希望自己未來的工作能夠具有延展性和開拓性,可現實的結果是,自己根本無法超越現有的平臺,得不到晉升機會。

  這年頭,人們都很關心自身的價值問題,但忙綠的生活和工作節奏,讓她很少去考慮和關心自己的市場價值,似乎只能在現有的環境裏轉圈。她擔心,若繼續維持現狀,她的職業恐怕很難再有突破了這讓她感到極度恐慌和困惑。娟子說,她曾是一個工作積極的人,短短幾年間就從一個小職員升任為公司的業務經理。盡管因此而被人看成是一個敬業的“工作狂”,但她也曾從不停的工作中找到滿足感和成就感。只是,這樣的滿足感如今卻越來越少,相反,內心的焦慮和空乏與日俱增。她深深感到,自己必須有個調整過程,無論長短,她都應該暫時離開現有的工作環境,甚至離開工作。一年多前,她出人意料地從公司辭職。

  娟子說,這個舉動在別人看來有點突兀,但對她來說卻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原因並不完全因為她不想工作,拒絕繁忙,而是在高強度的工作下,她發現自己的知識被一點點掏空,工作經驗的增加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她對工作的再創造性。她希望讓自己過快的腳步稍作停留,這才是她的當務之急。

  暫時離開,給自己一個清醒的視角

  毋庸置疑,如今的職場競爭激烈,是我們的父輩所無法理解和想象的。盡管他們的生活,尤其是物質享受遠不如現代人豐富,但他們的工作壓力畢竟是有限的、單一的。如今,之所以有越來越多的人“不想工作”,並非他們不要工作,而是為了讓在重壓下的身心得以休息和放松,而這暫時的停歇是為重新選擇做準備。相信不少人都會有這樣的共識,生活中除了工作賺錢,還有很多內容,但這需要我們花時間去用心感受和體會。而選擇短暫的休息,其實是一種知識以外的充電,是一種精神、體能和視野的充電。

  網友“顏濤”稱:不同年齡會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所奉行的“退休”或者“休閑主義”,絕非盲目的、沒有任何規劃的。現在的社會現狀和工作壓力,跟我們的父輩完全不同,他們的節奏慢,壓力小,中間有足夠的時間去解決很多關於自我的問題。而現在不同,一入社會就必須高速運轉,而這種超負荷的運轉其實很難持久。選擇現在“退休”,主要想保養身體,現在人們應該對健康給予足夠的重視!作為一家之主,真要倒下,簡直就是對家人的不負責任。剛辭職那段時間,我頻繁出沒於醫院,全方位體檢,好在醫生說我正處於亞健康,尚未構成器質性的病變。曾經覺得忙碌才有機會,如今獨處一下,才發現清靜也很愜意。

  網友“小玲”則表示:選擇暫時“退休”後的第四個月,我因耐不住寂寞,受聘去做一家集團公司的新項目負責人,不到半個月,我就撤了。沒有任何休息時間的狀態太糟糕了,真不想因此而喪失人生樂趣。現代人的目標應該是:有工作,有生活。沒有安靜的時候,哪兒有積累和思考的時間?又怎麽進步?辭職的這半年,我先把新房折騰好了,可以隨時入住。還出去旅行了一次,也不斷思考未來的路該怎麽走。以前,我是個生活在工作計劃裏的人,卻忘記了自己的生活計劃。適時跳出來的感覺很好,可以真正從局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冷靜地知道自己該補充什麽,哪兒該調整一下。跌跌撞撞強撐,弄不好會南轅北轍。

  “中場休息”或成職場新趨勢

  著名節目主持人楊瀾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突然辭去工作,遠走美國,做了一名默默無聞、辛苦異常的留學生。關於當年離開的原因,楊瀾的回答是覺得自己有被掏空的感覺,想去充電。但她還講過這樣一個故事:當年有一個大型節目,需要四個主持人聯袂主持,跟她搭檔的是個前輩老大姐,大姐比她更敬業,在她剛進化妝室的時候,大姐已經化妝完畢,面對化妝鏡開始醞釀情緒。大姐的行為讓她暗暗下決心要趕緊跟上,但就在大家都憋足了勁準備上場的時候,突然來了一位領導,笑容可掬地拍拍大姐的肩膀,告訴她今天的節目不用她上了,女主持用楊瀾一個人就夠了。當楊瀾回頭張望的時候,看見大姐臉上的兩行清淚。當時的場景讓楊瀾內心震撼,她猛然意識到,或許十年以後,甚至五年以後,大姐的難堪就會出現在她的身上,這事讓她觸動太大,這也是她能在鼎盛時期急流勇退出國留學的重要原因。

  不可否認,職場的殘酷競爭和壓力,讓眾多職業人感到焦慮和恐慌,他們在不停付出的過程中感到空乏無力,或許這是職業人選擇“中場休息”的關鍵。當然,“不想工作,想休息”的原因還有很多,有些女性是為了提升個人能力而放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有些女性出於對上班無興趣的狀態,一心想要逃避工作;有部分女性為了更好地照顧家庭,不願意讓工作分散了太多精力,以至於將來感到後悔;還有些人自願放棄了原有的工作,轉而投身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事業,比如環保、誌願者等公益活動。

  有關專家表示,想要“中場休息”的普遍心態,蘊涵著社會潮流變革的大趨勢,相信隨著社會發展,會有更多的人可以從傳統工作中解放出來,投入更具創意、更有靈活性的工作當中去。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