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攝影眼的養成 

攝影眼的養成 

◈ 攝影眼的養成 / 作者:楊文博 ◈
--------------------------------------------------------------------------------
通常在我們學習基礎攝影,或研習進階攝影技巧時,老師們常希望大家,將來皆能透過鏡頭表達影藝人生,這是一種無限美好的寄望。正如希望每一位喜歡攝影的同好,皆能將個人的感覺表現在作品上,這即是一種創作。因為世上每個人的感覺和表達的方式皆不盡相同,同時更希望自己表現的內容與感受,能獲得別人的同鳴與迴響。因為影像的表現不管在視覺上、心靈上都有著相通的語言感受,而視覺的動線,亦正是引發心靈脈動之所在。

在研習的過程中,常為了影像的美化,思考如何應用技巧,忽略了「其所以然」?忽略了反問自我,「視覺的重點在哪裡」?自我感覺表達的因質是否能突顯?……等等。當我們觀賞一幅作品,其影像視覺的重點哪?這些視的因質是否呈現心靈的語言動線,是否傳遞了某些感受……等,一連串反問自我的思考,不應在片面美好的迷思中給省略了,因為這即是訓練自我省思,培養攝影眼的重點所在。

這些視覺的因質,包括:
一、光與影:
    畫面毫處或強烈反差,光影的脈動,常是視覺上最醒目之處,如以此構成主體語言,容易引導觀賞者進入探索作品的情感空間。

二、濃艷、飽的色澤:
    就色彩心理學的觀點,紅色、橙色、藍色……等依次為較不安定的色調。換言之,易予人活潑生動的感受,如能善用冷、暖色彩的比例、強調注入畫面主體的生命,加強視覺語言的表現,則容易讓觀賞者感受到視覺的生命。

三、線條、型、亮點:
    具有方向性視覺延伸的線條,擬人、擬物、令人聯想情感的形,以及亮麗炫目的毫點,皆是視覺上的重點因素,是整體作品內容的佈局,不可不考慮的視覺要點。

四、動與靜之間的情感互動:
    同中以求異的影像,在視覺上容易產生注視變化點的感受,換言之,在視覺語言中形成情感變化的互動,進而達到從變化點進入探討作品內容的效果。

五、氣候、季節感的語言:
    生活週遭環境,各種季節的不同現象感受。如夏日的強烈光影;楓紅的秋意;落葉的枯寂;新綠的生命感;冬日的冷漠;雨水的脈動……等等。多觀察生活週遭大自然的生命現象,哪怕是局部的情感點滴,皆是視覺心靈產生脈動的因質。

事實上,由視覺傳導心靈,激盪腦海產生感受,即成心靈意識,而攝影眼的培養,即是透過心靈意識去感受影像的生命力,進而框取自己想要的內容。亦即:
視覺變化→激發心靈意識→框取感覺內容
例如:景物的變化點(視覺語言)→生命力或情感意識(作者心靈意識)→作者感覺思想的表達。

或許,以此推論稍嫌抽象主觀,當我們專注地注視任何景物的變人,進而意識推論景物的生命力所在,或搜索景物美的重點同時,我們已然將自己的感受注入視覺當中,進而經過心靈的激盪,漸漸形成了一種感覺意識,如試著去框取出想要的畫面,即成了一種主觀意識感覺的表達,無形中攝影眼將在心靈裡慢慢地養成,因此在研習中有一些細節是我們必須耐心去培養的:

一、常觀察週邊形體、生活、情感、動靜之間的變化,或人物的肢體語言感受,或季節景物的變化……等,訓練視覺的敏銳度。

二、試著感受各種視覺上的變化點,例如各種色彩、練條或形體的調配,並想像其可能產生的意識性。

三、訓練自我同中以求異,異中以求同的視覺框取:例如畫面中只有一處不動,其餘皆動,或形體、線條的動向一致,只有一處是不同方向性的脈動,或黑暗中的一處光影,或從雜亂景物中,找出較為類似的徵兆或脈動……等。

四、想想自我,如果想表達這種感覺應如何來框取。

五、去蕪存菁,讓畫面表現出自我強烈的感受,有時多割捨一點重覆的畫面、背景,能使內容多一份想像空間。

我想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使自我成長,在學習的過程中,如能啟發心靈的感覺,作理性的思索與判斷。對有生命的景物,須嘗識去感受其生命力重點之所在,使其與週遭環境,甚至大自然的生命力融合,表現出作者自我的感覺。無生命的景物,更須融入自我造型心象的意識,利用光影、線條脈動等,取其形體語言,表現出作者自我心靈的取向,如此不斷地嘗試訓練自己,將使自己得到真實的成長。

--------------------------------------------------------------------------------
資料來源:台灣攝影學會 轉載~~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