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戰國時興盛的墨家學派為何神秘消失?

戰國時興盛的墨家學派為何神秘消失?

墨家在《史記》的記載中只有24個字

     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戰國時期,東周列國中最大的顯學是儒學、墨學和道學,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 墨家集團不見了蹤影,墨學無人傳承,一門在戰國二百年期間轟轟烈烈展開的大眾學說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司馬遷在寫《史記》時都感歎墨家的資料太少,連 墨子這個人的生卒年月都無法確定。

    這種現象在中國歷史中實屬蹊蹺,在一個社會中如此轟轟烈烈存在過的一群人物和一段歷史居然被消滅地乾乾淨淨。這就令我們懷疑:除了歷史被人為地做了手腳,很難找出其他原因。

     大家可以翻開《史記》看一看,關於墨子的敍述只有24個字,只是在“孟子荀卿列傳”最後提了一下墨子:“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 時,或曰在其後。”這與其他諸子百家連篇累牘的記載比起來,司馬遷的做法真是厚此薄彼。是司馬遷有意冷落墨子,還是手頭確實沒有墨子的記述材料?我想這兩 方面的原因都有。

    從觀點上講,司馬遷傾向儒家,可能從心裏反感墨家思想,因此,在寫《史記》時特意將其省略。要麼就是礙於當時的政治氣氛,不敢記錄封建專制統治者不喜歡的 學說。從《史記》的撰寫已經可以看出當時獨尊儒術造成的社會思想“白色恐怖”。漢武帝的專制比秦始皇差不了多少。

    墨子一生著述甚多,戰國時期墨學興盛時,據說有書籍三車。《墨子》“天志”篇裏說:“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書,不可勝載,言語不可盡計,上說諸侯,下說列士, 其于仁義則大相遠也。” 梁啟超在研究私人藏書的起源時說:“蘇秦發書,陳篋數十;墨子南遊,無書甚多。可見書籍已經流行,私人藏儲,頗便且當。”

    從這些話中可以猜想出墨家著作在當年的數量,但如此多的墨家著作到了今天,只殘留了《墨子》53篇。這種局面不能說不是封建專制文化絞殺的結果。


    墨家介紹

     墨家在戰國是一重要學派,和儒家一道被稱為顯學,其徒屬遍天下。墨家的創始者墨子,約生與西元前468年,死與前376年。他是戰國初期思想家、政治家、 藏書家。墨子名翟。魯國人,一說為宋國人,曾習儒學,學習孔子之術,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 、 《書》 、 《春秋》等儒家典籍,因不滿其煩瑣的 “禮”,另立新說,聚徒講學,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他的“非命”、“兼愛”之論,和儒家“天命”、“愛有等差”相對立。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要 求“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

    墨子平民出身,是小工業者。他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魯班想比。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和“賤人”。漢朝的王充甚至說,孔子和墨子 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墨子曾做宋國大夫,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

    在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並列“顯學”。 墨家同時也是一個有著嚴密組織和嚴格紀律的團體,最高的領袖被成為“鉅子”,墨家的成員都稱為 “墨者”,必須服從鉅子的領導,聽從指揮,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後轉腳跟後退。

     墨子弟子中較有名者有禽滑釐、縣子碩、公尚過、隨巢子、胡非子等。《韓非子》說墨子死後,墨家分裂為相裏氏、相夫氏、鄧陵氏三派。墨徒受到不少君主的信用 和看重,“後學顯榮於天下者不可勝數”。當時人稱活動于齊、魯、宋等地的墨徒為東方之墨者,稱活動于楚、越者為南方之墨者。墨徒進入到秦國者也不少,從惠 文王時起,若干墨者受到秦的禮遇和信任。今《墨子》中的《號令門》篇即出於秦國墨徒之手,表明墨徒在秦國具有較大的勢力。

     墨徒對自己要求較嚴,《莊子》說他們“以繩墨自糾,備世之急”。特別在生活奉養上提倡“以自苦為極”的犧牲精神,從而形成了墨徒與別家所不同的一種獨特形 象。墨徒之間還組成紀律嚴格的組織,以精於墨理者為首領,號曰“鉅子”。“鉅子”死則另傳他人。墨徒以鉅子為聖人,“鉅子”權力很大,可依墨家之法處置犯 了過錯的墨徒。《淮南子》說“鉅子”可以指揮其徒屬“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楚悼王死後,陽城君等貴族反對吳起而失敗,墨家“鉅子”孟勝效忠于陽城君,其 徒屬八十三人都和他一道死難。

    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項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基本點。

    為宣傳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門徒,一般的親信弟子達數百人之多,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墨子的行跡很廣,東到齊,西到鄭、衛,南到楚、越。他還曾和公輸班論戰,成功地制止了楚國對宋國的侵略戰爭。

    在用人原則上,墨子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主張“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他還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來充當;而人民則要服從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義”。

     近代學者錢穆的《墨子傳略》從墨刑是古代刑名之一的角度展開研究,認為古人犯輕刑,則罰作奴隸苦工,故名墨為刑徒,實為奴役,而墨家生活菲薄,其道以自苦 為極。墨子和弟子們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欲”,人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族踵”。這樣,就被稱為墨了。

    墨家理想人格講究“任俠”,“墨子之門多勇士”( 陸賈《新語·思務》)說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崇俠尚武,而“墨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訓》)則說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俠肝義膽。

     《淮南子·要略》載:“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可見墨子是從儒家分出來的。墨子並對儒家學說進行了批判和改造,從而樹立起自己的一面旗幟,在戰國 時成為與儒家相抗衡的引人注目的“顯學”。“世之顯學,儒墨也”(《韓非·顯學篇》)。而經過漢代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墨學由顯學逐漸變為絕 學。

    關於墨子的生平身世,西漢太史公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的末尾提到:“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所以後世對他的生平身世一直爭論不休,有說是宋人,有說是魯人。

     墨子“好學而博”(《莊子·天下》),並且是個以天下為己任、立志救民於水火中的大好人。孟子對他這種“士志於道”的精神還是十分讚揚的:“墨子兼愛,摩 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莊子也由衷得稱讚:“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莊子·天下》)。

    墨子的手工很巧,據說他用木頭削成的車軸,能承受六百斤重的物體;用木料拼成的木鳥,能在天上飛一天;還比當時的巧手公輸盤更早的發明了雲梯等等。由此可見,這位墨子還是一位發明家、科學家。

    不過墨子許是為了鞏固自己學說,而提出世上有鬼,還教人敬事鬼神,進而形成了一種落後的宗教觀,也因此,到東漢哲學家王充寫《論衡》一書時,遭到了王充的狠狠批判。但無論如何,墨學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無疑占著極重要的位置,墨子本人也是一位極傑出的優秀人才。

    戰國末期,墨家後學將該派的著作彙編成《墨子》一書,《墨子》一書是墨子言行的忠實寫照,又稱《墨經》或《墨辯》。

     此書文風樸實無華,但部分內容詰屈聱牙,以致兩千來年,很少有人問津。直到近代,才有學者認真解讀這本古書,才發現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對光學(光沿 直線前進,並討論了平面鏡、凹面鏡、球面鏡成像的一些情況,尤以說明光線通過針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論為著)、數學(已科學地論述了圓的定義)、力學(提出了 力和重量的關係)等自然科學的探討,可惜的是,這一科學傳統也因此書在古代未得到重視而沒能結出碩果。但這一發現,震動了當今學術界,使近代人對墨家乃至 諸子百家更為刮目相看。

    墨家思想主要反映在《墨子》一書中。尚賢尚同是《墨子》一書的基本政治綱領。墨子認為“尚賢”(任人唯賢)是為政之本,這種平等思想直接衝擊宗法世襲制。

    他又提出“天下有義則治,無義則亂”,應“一同天下之義”,即制止天下動亂,必須選舉賢能的士、卿、大夫、天子來一同天下,為萬民興利初害,這就是“尚同”。

    墨子言功利,和楊朱的“為我”大相徑庭,他說的利,不是利己,而是普天同利,這種建立在理想國上基礎上的功利主義,是《墨子》一書的基本道德觀念。

    墨學是代表小生產階級說話的,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因此墨家反對剝削,崇尚勞動。提出“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不與勞動”的,就不能“獲其實”。

     《墨子》一書政治觀點和道德觀念形成的共同基本核心思想,便是墨子提出的“兼愛”(兼相愛),“兼愛”是墨家學派的主要思想觀點。其他非攻、節用、節葬、 非樂等主張,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來的。墨子的“兼愛”,是對孔子思想體系的基本觀念的“仁”的改造。墨子提倡“兼相愛” ,就是說無差別地愛社會上一切人。
   

     墨學類似中國先秦時期的平民共產主義,是封建帝王深惡痛絕的學說

        理想主義在中國的存在源遠流長,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和共產主義運動,是一場理想主義。而早在兩千多年前,墨子等人領導的墨學運動,在當時也可以說是一場理想主義。但理想主義在中國歷史上的時間從來就是短暫的。

     墨家主義在當時興盛了大約100多年,共產主義在中國可能也會興盛一百年。這兩種理想主義都有一種共同的特點,即被統治階層深惡痛絕。墨家為什麼為封建統 治者所不容?主要原因是:墨家是橫亙在封建集權專制統治道路上的一座巨大障礙。不除掉墨家這一障礙,秦始皇就不能統一中國,中央集權專制的大帝國就難以建 立。因此,消滅墨家,便成了秦始皇統一六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任務。

    由於歷史資料的淹沒,墨家與秦兵搏鬥的經過只能靠後人想像得知。最近有一部《墨攻》電影問世,這部歷史片以真實的虛構向人們展示了墨家的命運。在“非攻” 思想的主導下,墨家成了當時社會反對戰爭的中堅力量。開始是阻止關東六國之間的相互征伐,後來便成了主要是反對秦國對六國的兼併。

    在一場對抗秦國入侵和兼併的過程中,墨家耗竭了元氣,人員死傷大半。隨著秦王朝的勝利和圍剿,墨家的有形力量已經在中國難以隱藏,不少墨家殘餘逃亡海外, 東渡日本。可以說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墨家學派是最早被徹底打跨和消滅的思想武裝集團,繼之而來的是儒家和方士集團。

    對於這段歷史,流傳下來的只有“焚書坑儒”,為什麼沒有“焚書坑墨”的事情發生呢?主要是當時墨家已經不存在了,墨家集團的成員大多已經戰死了,或者已經不能公開存在了。這就是墨家神秘消失的主要原因。

    當然,在焚書的過程中,墨家之書肯定是主要銷毀的對象。秦王朝的統一對墨家來說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墨家集團從此一蹶不振。隨著封建專制和中央集權政治牢固地建立,墨家再也沒有復興的氣候和土壤了。

    墨學與封建集權專制是個有我沒他、有他沒我的關係,兩者形同水火,勢不相容。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秦始皇的封建專制是墨家的最大剋星,只要有墨家在,就不會有秦始皇的存在,只要有秦始皇,就不會有墨家的存在。

    如果當年墨家力量戰勝了秦國的兼併統一,中國歷史就會改寫,就不會是後來的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中國就會發展成另外一付樣子。或許象歐洲,諸國並立,宣導民權,主張民主,文化科技繁榮發展。

    秦王朝和漢王朝是塑造中國社會政治文化制度的重要朝代,自此以後,中國走上一條王權愈發強大的封建君主專制道路。蓬蓬勃勃的先秦諸子百家的自由思想時代從此宣告結束。

   

     選天子——封建帝王最忌諱的墨家主張

     今天研究墨家的學者在介紹起墨學時,大多將《墨子》一書中的幾個章節題目復述一遍,什麼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等 等。從這些題目表面上看,也不一定完全為帝王所不容,譬如說節用和節葬,有些帝王和君主還是比較節省的,並不一定非要主張鋪張浪費。至於尚賢、兼愛、非 攻,有些觀點甚至是深獲帝王所贊許的。

    那麼什麼主張使中國歷代的統治者行動一致地擯棄了墨家學說?什麼思想使帝王統治者感到了最大的威脅?那就是墨家的“選天子”思想。在“尚同”篇裏,墨子反 複強調了“選天子”及地方長官的思想。墨子說:“天下之所以亂者,生於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 者,置立之以為三公。”

    可以說民主政治思想在中國早已有之,墨家學派是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墨子》一書中不僅提出了“選天子”主張,也提出了一套系統的選拔各級政府官員的思想。“尚同下”篇裏這樣說到:

     “三公又以其知力為未足獨左右天子也,是以分國建諸侯,諸侯又以其知力為未足獨治其四境之內也,是以選擇其次立為卿之宰,卿之宰又以其知力為未足獨左右其 君也,是以選擇其次立而為鄉長家君。是故古者天子之立三公、諸侯、卿之宰、鄉長家君,非特富貴遊佚而擇之也,將使助治亂刑政也。故古者建國設都,乃立後王 君公,奉以卿士師長,此非欲用悅也,惟辯而使助治天明也。”

    在這裏,墨子選天子及各級官員的思想徹底打破了封建帝王家族世襲的體制,與當時的封建政治產生了深刻的矛盾。如果聽任墨家這種思想在社會上傳播普及,那麼一旦被社會大眾所掌握,封建統治者的權力地位便岌岌可危,民主共和政治制度便可能在中國產生。

    在這種致命的威脅之下,封建君主怎能容忍墨家的昌盛呢!選舉國家領導人是動搖帝王權力的事情,私家王權怎能輕易讓與他人!因此,墨家成為獨裁專制集大成者秦始皇的眼中釘是理所當然的,加上墨家反對戰爭的堅決態度,墨家集團便成為秦王統一過程中首先要消滅的對象。

    不僅秦始皇厭惡墨家,漢武帝也肯定痛恨墨家,否則司馬遷不會在《史記》裏對墨家的事蹟隻字不提。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同時代出版的《淮南子》,對墨家事蹟倒記載了不少。

    封建統治者最忌諱的還有墨家的平等思想和平民思想。正是這一思想強烈衝擊著封建特權等級制度。如果允許墨家存在,封建等級制度便難以維持,因此,王權專制的力量一旦強大到一定時候必然對墨家集團進行徹底圍剿。

   

     墨家退出歷史舞臺的後果

    兩千三四百年前中國的一場民主政治運動由於墨家被殘酷鎮壓和消滅,終於銷聲匿跡了。墨家退出歷史舞臺的後果是,使中國徹底告別了民主共和政治。這一政治思想在它剛剛壯大並形成規模時,遭到了來自西部國家專制力量的殘酷鎮壓。

     歷史實際上是非常相似的,當古希臘城邦民主政治在雅典等地展開之時,中國黃河流域這一地區也發生著具有民主傾向的平民運動。如果墨家這一群體和這一思想不 遭遇來自外部的野蠻力量,漢民族可能會選擇一種相對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中國的歷史也可能會是另一種樣子。

    今天,我們必須解開墨家神秘消失的謎團,還中國歷史的本來面目。由於歷代封建統治者的圍剿和篡改,真正的歷史已經遠離了後人的視野,我們必須具備清醒的頭腦,辨明先人留給我們的迷霧,挖掘出那些掩蓋已久的歷史真相。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