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日本“櫻花”自殺飛機

日本“櫻花”自殺飛機

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太平洋戰爭,不僅給周邊國家帶來了無法估量的巨大災難,也給本國人民帶來了難以抹去的創傷。到戰爭末期,為了挽回敗局,日本最高軍事當局曾誘騙和逼迫飛行員坐上所謂的特攻機、即“人肉炸彈”——櫻花式有人駕駛自殺飛機,帶著炸藥,頻頻撞向盟國的艦船,欲與之同歸於盡。但這形同飛蛾撲燈,還不是落得個自取滅亡的可悲下場!它除了給歷史留下不齒於人類的笑柄外,更留給人們一個永久的警示和深省。


櫻花飛機的另一標準型號是MXY7。也許盟軍見它恨之入骨,所以很快給了它一個“八格”(BAKA)的綽號,它似乎來自日文中的“蠢貨”一詞。

1944 年8 月,日本在太平洋戰場已是四面楚歌。為重振所謂“大和之魂”,日海軍405 航空隊一個叫太田光男的少尉機務兵在受到德國V-1 有翼導彈的啟發後,突發奇想地提出了一條餿主意:希望能發明一種帶動力的滑翔炸彈。由於當時沒有可靠的誘導裝置,所以只能由人來操作它飛行。按太田的設想,該飛行炸彈由母機攜帶升空後,在距離海上目標數十千米處投下,然後靠火箭發動機作短暫推進,在進行一定的機動飛行後,俯衝滑翔到目標上空,最後以直接撞擊的方式與目標同歸於盡。飛行員一經起飛,就必須為天皇“玉碎”,別無選擇。因此說,自殺進攻的作戰方式不僅是非人道的,也是極其野蠻的。

太田的提案被當局視為至寶。作為頭等任務,試制工作在“空技廠”(海軍航空技術工廠)內全面鋪開。山名正夫技術中佐任主任設計師,協同者有三木忠直和服部六郎等多人。對於這種只使用一次的特種飛行器,按照海軍的要求,必須達到以下戰術技術指標:

①有效載重中的80%必須是炸藥戰鬥部;
②機頭為穿甲彈頭,引信的可靠性為100%。
③為避開敵機攔截,飛行速度要盡量提高;
④為便於瞄準,飛機的穩操性能要好;
⑤飛機尺寸要小,且便於裝拆,並應適合在狹隘的地下防空壕中大量存儲備用;
⑥材料選用易取的木材和鋼材,加工要方便,製造工時不得高於常規戰鬥機的10%;
⑦飛行儀表要盡量精簡。

空技廠在飛行機部長佐波次郎少將的指揮下,首先設計木質的機翼部分,期間,得到了茅崎工廠石橋實工程師的幫助。……由於工程進展神速,一個月以後(1944 年9 月),原型機組裝竣工,暫名“空技廠一號機”,它成為後來各改型的原準機。不久,才又以東洋國的國花將其定名為“櫻花”,足見軍方對它的期望值有多高。

櫻花有一個直徑不變的圓筒雪茄形鋁合金結構的機身,這顯然大大簡化了工藝,它的表面採用承力蒙皮。一對展弦比極小的木製機翼安裝在機身下部,並採用與“彗星”攻擊機相同的高速翼型,翼上只有橫向操縱用的副翼,而沒有襟翼(僅教練機例外)。鋁合金制的H形尾翼擁有雙垂尾,這樣可以避開機身後流的干擾。作為戰鬥部的前機身內充填了1,200 千克炸藥,裝有多枚引信,確保以任何角度命中目標時都能引爆。機身的最前端是半卵形機鼻罩。因為座艙很靠後,所以它高高凸起在機身上。櫻花出於它特殊的用途,沒有配備任何武器和起落架(僅教練型有一個機腹滑撬)。作為批產型號的11 型,在機尾品字形安裝有三台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單枚推力800 千克,由飛行員通過電氣控制逐個單獨工作,用於有限的機動飛行。


1945年美軍在沖繩讀谷機場發現的櫻花11型,隸屬721航空隊


櫻花結構圖

1944 年10 月,這架原型機在相模灣上空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投擲滑翔試驗。11 月,在鹿島海灘上作了首次(無人駕駛)撞擊地面靶標的實驗。1945 年元月,空技廠在相同空域以遙控方式對櫻花進行了飛行性能的測試。測得在3,500 米高度的最大滑翔速度為463 千米/小時,如果打開發動機助推,則可達648 千米/小時。(接近大多數戰鬥機)

櫻花的生產同樣迫不及待,除空技廠以外,還委託日本飛機廠、富士飛機廠以及茅崎工廠同時開工。只有木質機翼,是由東北及北方地區的民間企業負責製造的。其間,還試製過鋼質機翼,但未獲推廣。上述單位先後製造出155 架(份)的組裝另部件。


櫻花11 型側視


櫻花11 型後視

後來,經過轉產動員,霞浦第一航空廠也生產出600 架(份)的組裝件。

然而,真正參加過實戰的只有和原型機基本同型的櫻花11 型,其他8 種改型,要麼用於教練,要麼未實際投產。這些改型的簡況如下:

櫻花11 型(MXY7) 原型機及批產型,母機是“一式陸攻”轟炸機。構造特點祥情見前面所述,參數見本文附表。

櫻花K-1 型單座無動力教練機,由母機空投。除了拆去發動機和戰鬥部,並在座艙前後各設一個配重水箱以外,同11 型。由空技廠生產,1944 年10 月它試飛於百里原基地。


櫻花K-1 型

櫻花21 型除將戰鬥部減重至600 千克、母機改為“銀河”式轟炸機以外,基本同11 型。

櫻花22 型為解決續航距離過短的問題,在21 型的基礎上換裝了一台推力僅為200 千克的“ツ-11”(讀作“茲-11”)型噴氣發動機。其實,它只不過是一種相當原始的噴氣發動機,即用一台105 馬力的“初風” 倒立四缸空冷活塞式發動機去驅動一台空氣壓縮機而已。(這不禁使我們聯想到1940 年問世的那架意大利卡普羅尼公司的“坎皮尼”號噴氣式飛機,它的動力裝置也採用了與此類似的原始噴氣推進構型。)由於空中無法點火啟動,所以“ツ-11”必須在母機起飛之前就開車,至投擲之前,所用燃油均由母機提供。於是,續航距離擴展到櫻花11 型的3.51 倍。與此同時,其機尾保留了一台11 型上原有的固體火箭發動機,以供應急時加速使用。為了與“銀河”匹配,翼展縮短到母機主起落架橫距以內。1945 年8 月12 日,櫻花22 型作了處女航,但火箭發動機不慎提前點火,使尾翼撞到母機“銀河”的腹部,造成機毀人亡的悲劇。原擬交由愛知飛機廠生產50 架,後因終戰而作罷。

櫻花33 型22 型的放大型,改用較先進的“ネ-20”( 讀作“奈-20”)軸流式渦輪噴氣發動機(原用於“橘花”式噴氣式戰鬥機,擁有8 級軸流式壓氣機,其技術源於德國的Me 262)。戰鬥部重800-900 千克,續航距離延長到278 千米,擬用“連山”式四發大型轟炸機為母機,但均為紙上談兵。

櫻花43 甲型用33 型改裝的專從潛水艇上彈射起飛的改型,因此機翼可以折疊。為提高翼載,其鋁製翼稍飛行中可以拋棄,但沒有來得及研製,戰爭已經結束。

櫻花43 乙型43 型的岸基改型,從山頭上的發射架上起飛,專事打擊近海水面艦隻。採用可折疊全鋁合金機翼、可拋棄式起飛滑撬和“ネ-20”型噴氣發動機。計劃要求在1945 年9 月達到實用階段。為此,建設省曾跑遍各觀光點,將那裡的纜道索車通通拆下備用。足見當時日本鬼子對物資的貧乏已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

櫻花43 教練型自K-1 改裝而來的雙座教練機,用於岸基彈射訓練。前後座艙分得很開,機尾僅裝一台68 千克推力的固體火箭助推發動機。1945 年初夏在神奈川縣的武山海軍陸戰隊機場試飛成功,僅此一架。

櫻花53 型專靠母機牽引起飛的改型,從33 型圖紙改來,但未及試制。

經過統計,空技廠共生產櫻花11 型約155 架;22 型至少1 架;K-1 型45 架。而一空廠共生產11 型約600 架,總計800 架左右


櫻花43 K-1教練型


櫻花三大改型的技術參數見上表


櫻花各型號側視圖外形對比

1945 年3 月21 日,九州東南方向海面上的美國海上機動部隊遭到日海軍神雷特攻飛行隊的奇襲,這是櫻花自殺飛機首次參戰。當天,在野中五郎少將的直接指揮下,共出動18 架一式陸攻轟炸機和16 架櫻花11 型,在30 架戰鬥機的掩護下,從鹿屋基地出發直撲美國艦隊所在地。可就在距目標110 千米處,突然遇到F6F 潑婦式艦載戰鬥機的頑強抵抗。一時間令日機方寸大亂。笨拙的一式陸攻為了倉促應戰,紛紛扔掉櫻花。經過短短十幾分鐘的空戰,日機悉數葬身魚腹,無一倖免,櫻花乃首戰大敗。

此後,神風特攻飛行隊一改集體行動的戰術,變為單機遊獵的攻擊方式。其獵物都是沖繩周邊近海的美國艦隻。它們或一架、或二至三架靠母機攜帶結伴而行,藉著拂曉、黃昏或月明之夜,天光灰暗之際,看到大的目標就一頭紮下去。總以為這樣可以大大減少中途被殲的厄運,可惜戰果依然微乎其微。

櫻花的致命傷是續航距離過短,它必須依賴母機延長作戰半徑。可這又使母機子機在機動靈活的敵戰鬥機面前只有挨打的份兒。所以,櫻花飛機往往目標還沒瞅見,已洗上了海水澡。

於是,研製續航距離更遠的改良型便成為當務之急。這也是發展櫻花22 型的理由。加上母機改用“銀河”之後,出擊速度可以更快一些,海軍希望它的生存率應該有所提高。但由於噴氣發動機的試制工作進展緩慢,所以櫻花22 型一直沒能投產。

漆成全橙色的櫻花K-1 教練機最先被配屬在駐茨城縣神池基地的721 航空隊,該部隊也是最先使用櫻花飛機的飛行部隊。但終究對戰局無法扭轉半年後日本戰敗投降


一式陸攻24 型丁,翼下掛載櫻花11 型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