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由來
												
																											
『臘日』可說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
 古代是農業社會,春、夏、秋三季都忙於農事,
 在冬季才有空閒。
 因此十二月的臘日,便被訂為百姓的『休息日』,
 有各種向天地與祖先祭祀、祈福的典禮,
 眾人縱情狂歡,非常活潑熱鬧!
 臘日除了祭祀外,
 古代還有『臘鼓驅疫』的風俗,又名『儺』(音挪)。
 由年輕力壯的人戴面具扮成金剛力士,
 手拿武器,與眾人擊鼓喧鬧,
 目的是將過去一年的災難病痛全部趕跑。
 與過年放鞭炮驅逐厲鬼祟氣有異曲同工之妙,
 讓來年能過得平安吉利!
 在南北朝以前,臘日的日期並不固定,
 每個朝代會選擇對自己吉利的日期作為臘日,
 在十二月中共有五、六天。
 到了梁朝以後,臘日的習俗與佛教結合,
 從此臘日就訂在十二月八號,
 因此後來就被稱為『臘八節』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