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人 																									管理員 
						    
																		
						
									 | 
				
					
						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9-2-4 16:57 																					 只看該作者
																		 
					
						
							ddr2和ddr的差異
												
																											何謂CL值:CAS latency是指對DRAM晶片上某一行下達要求所需要的時間,Latency是計算延遲的單位,所以 “CL2” CAS latency系數指延遲兩個時鐘週期,而 “CL3” latency系數指延遲三個時鐘週期。CL值越小越好,製造CAS latency系數低於CL2的晶片目前很困難,但是CL2.5,CL3是有差異的. 
DDR速度的差異:SDRAM 和 DDR 的分別在於 DDR 可於時脈週期的上升與下降傳輸資料。DDR也可以稱作 PC1600 (200Mhz), PC2100 (266Mhz) 及 PC2700 (333Mhz), 這是針對可能達到的最大頻寬而言。 
SDRAM  
 
 
DDR SDRAM
以 DDR SDRAM 的缺點而言,最主要的有下列幾點: 
1. 實際執行效能非兩倍於 SDRAM 
2. 工作頻率不易再提升 
3. 無法達到 Balanced System 的目標 
也因此記憶體新技術的開發將在所難免。
 
 
  
 
DDR 終將被取代 
被視為是目前 DDR  記憶體標準革命性替代品,DDR2  打破了DDR  的頻率限制 (DDR 400 ,200MHz  時脈頻率) ,具有高頻寬可用性、容納更多晶片陣列及更低秏電量的特色。
隨著主時脈速度不斷地進展,甫問世的 DDR2  必須確保CPU  和記憶體之間的傳輸更為有效。目前為止,DDR2  的代表性產品為 DDR2 400/533 ,分別在 200/266 MHz  時脈速度下運作。雖然 DDR2  的頻率是接在 DDR  之後開始 (200MHz) ,未來 DDR2  的可用性無疑將會把 DDR  遠遠抛在後面。
DDR 及 DDRII 頻寬表I 
 
  
                   DDR2 667  及 DDR2 800  分別於 2005  及 2006  年才會問世。
 強烈建議在雙通道模式中使用相同匯流排頻寬及密度。" 相同密度"  意指通道 1  的總密度,必須要等
於通道 2  的總密度。
 
記憶體發展時程表 
  
DDRII 好處
DDR2  晶片使用 FBGA ( 細密球型網陣列)  技術封裝,確保晶片擁有更高的容量、較小的尺寸及較低的溫度。此外, DDR2  耗電量已經從 2.5V  降到 1.8V ,能夠增加特別是可攜式裝置的電池壽命。
DDR 及 DDRII 比較 
  
 
由上表可知,記憶體的工作電壓由先前 SDRAM 的 3.3V 到 DDR SDRAM 的 2.5V 演進到 DDR2 SDRAM 的 1.8V。接腳數也由先前的 184pin 增加到 240pin,此外也新增 OCD、ODT、Posted CAS 等技術,下面將會從外觀以及技術架構等層面一一介紹。 
 
在外觀部分,由下圖可知 DDR2 SDRAM 的防呆缺口明顯的與 DDR SDRAM 不同。這是因為 DDR2 的工作電壓為 1.8V,為了與現行工作電壓 2.5V 的 DDR 記憶體有所區隔,也因此在防呆缺口方面會有所不同。而在接腳方面 DDR2 也比 DDR 來得多且密集。 
 
  
 
 
接著再來看插槽外觀。由下圖,很明顯的可以看到 DDR2 的防呆缺口比 DDR 較左邊,另外在插槽上的防呆缺口也標示著此 DIMM 支援的電壓。 
 
  
 
  
資料來源:台北縣立三重中學電算中心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