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兒童的守護神-七娘媽、床母

兒童的守護神-七娘媽、床母

床母,宜蘭地區俗稱「鳥母仔」,孩童的胎記傳說就是「鳥母作記號」以利辨識。祭祀床母
供奉雞酒、油飯、七張刈金和婆姐衣。祭品須在床舖正中央,如此孩子才會睡得安穩。祭拜
時不用筷子,在上香時祝禱說:「暗時好睏日時好七逃」,之後立刻焚燒刈金、婆姐衣並撤
回供金,因為民間傳說床母必須全心照顧小孩不能花費太多時間享用祭品。

農業社會時代因為勞力的需要,一般家庭都養育許多子女,為了讓每個子女都平安長大,許
多父母將子女送給七娘媽或靖姑娘媽、佛祖等神作契子,祈求神明保佑孩子「好搖飼」。凡
給七娘媽作契子的孩童,在七夕黃昏須在門口設供桌準備雞油飯、胭脂水粉、鮮花、刈金、
婆姐衣等祭品,並以銅錢繫上紅絲線掛在孩童頸部,稱為「掛絭」,此後每年七夕都須拜七
娘媽並更換紅絲綿以示「換 絭 」,直到十六歲「脫 絭 」、「出花園」為止。

民間的成年禮稱作「作十六歲」,家中如有屆滿十六歲的少年,在七夕當天須舉行隆重的祭
禮酬謝神明庇護,並慶祝孩子長大成人。台南、鹿港地區還有鑽七星亭、七娘媽供桌以示成
年的習俗。此外,「作十六歲」還要準備湯圓、粿、粽,湯圓中央以手壓凹稱之為「軟粿」
,粿、粽分送鄰居親友,以告知孩子已成年。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