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行政學主題:典範

行政學主題:典範

行政學主題:典範(Paradigm): 基本假定

  (選/申/解皆重要)      



一、提出者:孔恩(Thomas Kuhn)

1、著作:<<科學革命的結構>>

2、典範為特定的科學社群,在某一時間點,其所有

  成員所共同信奉的假定/價值。(assumption)



二、典範的意義:(from:吳瓊恩老師)

   A、一種信念系統

   B、一種世界觀

   C、一種觀察方式      

  D、普遍的價值(科學家的)

   E、最高共識單位



三、典範的變遷:

   

        典範一 →常態科學→異例→危機→科學革命→典範二



★ 說明:

1、典範一:既存典範

   2、常態科學:在既有典範的引導下,從事科學知識累積。

   3、異例:既存典範所無法解釋的問題。

   4、危機:質疑既有的典範。

   5、科學革命:推翻既有典範。

   6、典範二:典範一到典範二→質變/格式塔的轉換過程。



四、公共行政中的典範概念:

(一)Henry的五個典範(1989年)

--à藉典範概念來陳述「公共行政」的學科發展歷程。(歷史分歧)



(二) Ostrom的民主行政典範(1971年)

--à藉典範概念質疑傳統公共行政的不適當之處,

   進而提出改革之道。



(三) 哥倫比亞斯基的迷你典範(1977年)

--à藉典範概念批判當代行政理論,過度重視抽象

   理論,輕忽實務/技術的面向。(迷你典範:

   可用以協助實務工作者解決問題的方法/技術/

   模型。)







◎Henry的五個公共行政典範(1989年)



(一)典範一:1900~1926 政治與行政分立

※   代表學者:古德諾(Goodnow)、懷特(White)



※   焦點:聚焦於政府機關的官僚體制、政治與行政

       截然區分。



※   方法:邏輯實證論(事實與價值二分)、公共行

       政是價值分立,目標在講求效率的達成。



(二)       典範二:1927~1937 行政原理

※   代者學者:魏勞畢(Willoughby)、古立克(Gulick)、尤偉克(Urwick)



※   焦點:普遍的管理主義

     (強調放諸四海皆準的管理原則)



※   方法:強調規範性命題,提出各種效能的方法。



(三)典範三:1950~1970 公共行政即為政治學



※代者學者:高斯(Gaus)ß其為行政生態學的鼻祖



    ※焦點:公共行政成為政治學的次領域,而非獨

           立的學科。



    ※方法:以個案研究為主



(四)典範四:1956~1970 公共行政即為管理學

※   代表學者:湯普遜(Thompson)

※   焦點:幾乎與典範三並立。公共行視為管理學

       的研究焦點之一,被矮化為管理學的旁支。



※   方法:強調科學概念,重視實證、量化研究。





(五)典範五:1970~~ 公共行政即為公共行政



※   1970年美國成立NASPAA,代表公共行政己獨立成

為一自主發展的學科。



※   焦點:朝組織理論與資訊科學邁進。



※   方法:多元方法的使用。





◎Vincent Ostrom(1971年)民主行政的典範提出的

契機(Why new paradigm?)



  1960年,美國的公共行政學界/實務界面臨學科/

知識的認同危機(傳統公共行政無法協助解釋日益複

雜的問題。),提出新的觀念。



傳統公共行政
Ostrom民主行政的典範

1、以官僚制為基礎

2、行政、政治二分

3、工具理性

4、事實、價值二分
1、民主、參與(自下而上)

2、行政、政治合一

3、實質理性

4、分權/多元/競爭的行政結構

5、事實、價值並重






★ *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以經濟學的假定(人是理性自利的)邏輯(演繹邏輯)

來研究非市場現象。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