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大陸學者:共軍自製武器 遇瓶頸

大陸學者:共軍自製武器 遇瓶頸

關於中共再向俄羅斯採購二十四架蘇愷-35戰機和四艘具AIP功能的拉達級潛艦,政大安全研究中心副執行長閻鐵麟昨天認為,這項軍購合約不僅意味著北京有意藉強化陸俄戰略合作關係,抗衡美國的「再平衡」亞太戰略,在軍事技術上,也凸顯大陸共軍自製武器技術遭遇瓶頸,仍須藉由對俄軍購獲得援助。

閻鐵麟分析說,大陸共軍採購俄製蘇愷-35的目的,研判是過去仿製蘇愷-27的自製殲11型戰機,有多項性能需提升,但技術又遭遇瓶頸,因此希望透過採購更新的蘇愷-35,從中再獲得俄羅斯的技術援助,發展戰力更強的大陸自造戰機。

同樣的,大陸共軍過去幾年也傳出自行研造的十艘「元級」潛艦,已具備AIP絕氣動力系統,這次再向俄羅斯採購配備AIP拉達級潛艦,並以二加二在大陸地區組裝方式生產,也意味大陸共軍在發展AIP技術上仍須借助俄羅斯軍方。

曾任職國防部戰略規劃司的閻鐵麟表示,陸俄這次簽署的軍售案,在過去十年來確實算是大項,但期間陸俄間仍在飛彈、雷達等軍事科技上有技術合作,大陸地區主席習近平在正式接班後就首訪俄羅斯,並簽下這件軍購案,戰略上當然是做給美國看,用以反制美國提出的「再平衡」戰略。

閻鐵麟說,美國有多份報告早警告台海軍力失衡的嚴重性,大陸共軍未來取得這兩項武器對中華民國安全威脅很大,國軍卻無法取得新式戰機和潛艦,只能在政府財政有限情況下,繼續發展不對稱戰力因應。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