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西螺大橋北段

西螺大橋北段

西螺大橋北段

類別:歷史建築

創建年代:民國41年

地址:溪州鄉水尾村

雲林與彰化之間有一條台灣最長的河流—濁水溪,在清代,需靠義渡方式才能渡河,每至冬令山洪驟至,怒濤撼天,舟楫難渡。昭和11年(1936)西螺地方士紳成立「濁水溪人道橋架設期成同盟會」,向總督府陳情興建橋樑的訴願。

昭和12年(1937)西螺大橋開始興工,興建二年即完成32座橋墩,後因中日戰事,日人將橋樑鋼材移至海南島興建碼頭,西螺大橋的興建因而停工。光復後,由前西螺街長廖重光及參議員李應鏜議會陳情,於民國37年成立「西螺大橋續建委員會」,後因戰略需要,遂由美國金援,國民政府接手興建。民國41年5月28日再度復工,同年12月25日竣工,翌年1月28日舉行通車典禮。



西螺大橋全長1939公尺,為當時遠東第一大橋,西螺大橋以最先進的鋼構設計,橋寬7.32公尺,連接彰化與雲林。光復初期,橋面並設有台糖的鐵道,日後因公路運輸的需要,才將台糖鐵路拆除。

西螺大橋



西螺大橋是台灣重要的橋樑,具有戰略的重要性,戒嚴時期,橋頭兩側皆設有哨兵,軍方管制,待解嚴後軍方才撤離。民國 88年起舉辦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帶動南彰化的觀光人潮,民國94年1月27日登錄為歷史建築。



西螺大橋為鋼構設計

民國50年代的西螺大橋(許蒼澤 攝)

早年西螺大橋上方有台糖火車鐵道(許蒼澤 攝)



資料來源:彰化縣古蹟暨歷史建築全球資訊網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