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不用再上班了

不用再上班了

不用再上班了


創意與熱情創造新收入

你曾否說過「感謝老天爺,總算星期一了!」為什麼大家很少這麼說?為什麼你脫口
而出的總是,「感謝老天爺,總算星期五了!」。為什麼星期五到了,對我們來說是
一種解脫,也只有趁週末才能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也許,你也認為工作只是為了讓週末的生活更美好。工作是生命中的必要之惡、通往
結束的路途、老天爺的詛咒。你也許認為可以供養自己及家人的生活是件很重要的事
,但你並不期望工作能帶給你快樂-你只是完成應該完成的事情罷了。
不過,你卻發現對公司忠誠毫無保障。越來越多認真工作多年的員工,被公司一聲不
響的遣散;而你服務的產業,其基礎很有可能因為業務外包及技術變遷等因素而備受
影響。又或者,你對於漫長的通勤生活感到厭倦,不想再被綁在工作桌前,你明白自
己可以在不影響工作成效的狀況下,更自由地運用時間。也許,你的腦中充滿各種創
意,只要你付諸行動,便能帶來新的收入,甚至擁有更無拘無束的的個人時間。

但是,星期一又到了。你想,也許受困於工作中,才是真正的現實。大家不都痛恨星
期一嗎?有責任感的人不都將夢想與熱情埋藏心底?努力工作不只是為了謀求溫飽?

當然不是!我可以向你保證工作不一定讓人窒息。所有的人,不管年紀多大、職業為
何,都可以為工作中注入一股休閒時所擁有的熱情。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能追求一份
呈現最佳自我的工作,以實現我們內心的呼喚。

當你渴求的不再是一份單調無聊只求準時打卡上下班的工作,也發現有意義也能帶來
實值利益的職務確有存在的可能時,你正踏出很重要的一步;因為你正喚醒潛藏內心
已久的熱情與夢想,也激發了內心最初的夢想與衝勁。突然之間,工作帶給你的沾沾
自喜與舒適,竟宛如不自由的牢籠般令人無法忍受。

本書會告訴你,你想找的有意義的工作其實唾手可得;本書會幫助你尋回早已遺失的
純真創意。一旦你開啟機會大門,見識到有多少有趣的工作就在眼前,不管你想改變
目前的工作模式,或打算另起事業爐竈,都會發現自己已無法重回過去的工作形態。
這一切就像死灰復燃,希望之火重新點起。兒童時期的想像力天賦,在長大成人後被
工作遮蔽,但是本書會助你重新找回創意,讓你了解眼前有怎樣的機會與可能性。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仍有辦法展現自己的願望與夢想。我並不想混淆「我們的本質」
與「我們的工作」,但我相信,「工作」是對我們、我們的朋友與家庭、社區及世界
最好的禮物。以人們花在工作上的時間來說,若找不到一份有意義的工作,我們不僅
無法實踐人生,以更深層的意義來說,我們就只是行屍走肉。

人們總選擇忽視工作的重要性,將工作視為提供薪資的必要之惡。不過,若一直深信
工作只是換取金錢的代價,我們就永遠無法透過發現自己夢想與熱情,了解自己擁有
的能力與天賦。唯有從事有意義的工作,並透過工作實踐我們的熱情與天賦,才能證
明個人內在與外在的成熟與智慧。

況且,尋找一個更有意義的工作,其實也有迫切的必要性。在這樣一個世事迅速變遷
的社會,我們不能再繼續每日準時上下班,等著公司發薪的生活;若繼續這樣過日子
,絕對會置自己於險境。在成長的過程中,長輩們教導、告誡我們,若想在工作中有
所成就並求穩定,我們就該乖乖讀書、在有規模有發展的公司找份工作、工作個35年
後,退休時就可以等著領公司頒發的退休金錶。但那樣的日子早已成為神話。許多公
司求新求變,一個人在同一間公司待的時間長短,平均來說是3.2 年。許多公司行號
刪減退休金預算、降低勞健保支出,甚至比較常給旗下員工解雇通知書,而不是退休
金錶。由此可知,公司對員工越來越不友善了吧?好機會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嗎?難
不成我們都命中注定得過著薪資低廉的生活,做著與靈魂相違背的工作嗎?答案當然
是否定的。

但工作環境已經改變了,我們也得跟著改變。改變我們對工作、工時、薪資及工作穩
定度的看法。在目睹舊工作型態瓦解後,你能否想像新的工作模式,讓你不用繼續做
著無聊的工作,不須再抱怨永遠不夠用的薪水。你應抱持著肯定的想法。不管往哪個
方向看,總會有新的契機。不過你務必牢記一點,我們所擁有的機會,與長輩們所擁
有的選擇,差異極大。

我何其有幸可以親身經歷這種改變,所以我明白這些改變一開始看起來頗具威脅。我
年輕時,平舖直敘攤在我眼前的未來,與我大半生多采多姿的生活實在天差地遠。若
按照父母的期望工作生活,我想,我必定與許多人一樣痛恨每個即將來到的星期一,
還有日復一日的工作。打破成規走自己的路其實並不容易。事實上,我的決定曾讓我
與父母的關係降至冰點,也違背了家族的宗教文化。但我對於自己有幸可以找到畢生
志業、實踐人生、從事有意義的工作,一直心存感激。我想說的是,時間可以治癒所
有心靈的傷口。尋找對我人生有意義的工作時,只要遭逢改變,恐懼與痛苦總是如影
隨形;但我總能重新建立起與家人間的聯繫,分享祖孫三代相處時的喜悅,與工作中
全新意義的愉快之情。

我生於俄亥俄州一個鄉下家庭,我的父親在滿足家庭需求與實現自我間掙扎不下。所
以他身兼二職,除了是個農夫外,也是地方上基督教門諾會的牧師。他身兼二職的形
象,在我心中種下工作乃必要之惡,而內心的呼喚只能趁工作空檔予以實現的想法。
辛勤工作是負責任的表現,所以人生沒有太多享樂的空間。坦白說 – 任何使人愉悅
快樂的事情,都是圖利自我(self-serving) — 這樣的觀念更加深了工作無法帶來
樂趣的想法。遊樂園、時髦車子、好看的電視節目、刺激的球賽還有接受更高等的教
育,都只是毫無實質用處的活動,會使人鬆懈,忽略外在世界的重要性。在工作繁重
的農場工作是為了生存,但讓你樂在其中的工作,則是自私自利的體現。

我能做的事及可以去的地方雖然有所限制,卻無法阻止我內心自由的想像;就算我身
在農場裡工作,我的心思卻在想像的世界裡悠遊。

在這個事事受限的世界裡,我在12歲時卻收到奈丁格爾 (Nightingale,美國著名勵
志作家)一份33 1/3rpm (這是指唱片的正常轉速,但我不確定是否應該要翻出來,
因為翻出來似乎有點怪)的錄音內容,那篇錄音的名字叫做【神奇的秘訣】。錄音帶
裡的低沈嗓音告訴我,只要改變自己的想法,我就能成為我想成為的人。他有一句話
對我影響深遠,是督促我努力的力量,那句話是「我們會成為我們想成為的人。」如
果這句話是真的,那麼我的人生便擁有無限可能。奈丁格爾的神奇秘訣、聖經般的宗
旨「他心如何思量,他為人就如何。」是事實,並非字詞的組合而已。

我明白這樣激進的想法在家裡一定不受歡迎,所以將錄音唱片藏在床墊底下,每晚拿
出來反覆聆聽可以擁有更好生活的承諾。朋友們藏在床墊底下的是花花公子,我藏的
卻是想像力的種子與希望。

我逐漸發現這個想法對我的信念有所影響,對於未來曾抱有的自滿想法消失殆盡,我
對這世界越來越好奇,也開始探索事情的運作原則,什麼樣的狀況下事情會好轉,而
改變與創新會帶來怎樣的可能。我會拆解割草機引擎,嘗試改善它的動力與效能,利
用撿來的零件自行組裝成新的機器。

在我的小小世界裡,我越來越了解如何針對問題想出解決方法。因為我們家住在離鎮
上好幾哩遠的地方,我根本不可能獨自去城裡找朋友。所以我將家裡的小福特牽引機
改造成可以湊和著用的改裝車(註:是美國汽車文化的一部分,就是將美國產的汽車
(大多數是老爺車)改裝成大馬力的汽車的稱呼,通常的特點是引擎蓋上加上粗大的
吸氣孔,車輪改用成合金的輪軸,塗上各種鮮豔的顏色),利用垃圾車裡撿來的後座
組合,將傳動軸接在牽引機的動力輸出上 (PTO)上,使盡吃奶的力量將牽引機推到最
快的速度後,我就能拆掉齒輪,接上動力輸出,讓牽引機跑得比大家想得還要快上許
多。

生活在農場裡,我得熟悉木工、水電及機械裝置系統。但我也開始尋找新的機會,不
管是販售聖誕卡片或在路邊擺攤做生意,我都做過。採收完玉米後,我母親會將所有
的甜玉米裝罐塞滿整個地窖,我則會在清晨五點起床,跑去田裡撿拾剩下的玉米,接
著開著我的牽引車,拖著滿是玉米的拖車,延著大馬路叫賣。我會在拖車上插個手工
招牌,一串十來根的玉米賣個30分錢,而且我還收集家禽剛下的蛋。於此同時,我對
時髦汽車的著迷程度與日劇增,一部份原因與我(外)祖父母都是阿米希信徒(註:
美國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群基督新教再洗禮派門諾會信徒,住在自己的社區、自給
自足,不用現代電器、水電、電視、汽車一類,過著儉樸簡單的傳統生活),且家裡
不準有任何車輛有關。雖然我父母後來決定買車,但也只買了最樸實低調的黑色車款


我的第一台車可以稱得上純手工打造。十八歲那年,我用50美元買了台1931年的福特
MODEL A。我小心翼翼地開始打造一台專屬改裝車。只要存了5元,我不會將錢花在甜
食或衣服上,反而會跑去垃圾回收場買個發電機或汽車坐墊。我從實做中學習,也會
藉著與他人聊天談話獲得知識。我父親並不是會帶我去鎮裡買台好車的人,對我們家
而言,車子的唯一功能,就是做為運輸工具。任何只為滿足視覺享受或享樂用的玩意
兒,都不具實用價值,只是為了沽名釣譽用。所以當我的朋友撒嬌地要求父母為他們
買車時,我則是盡量找時間待在沒有暖氣的舊雞舍,全心打造我的第一輛車。一年後
,我開著一台吸引眾人目光的改裝車上路,用的是克萊斯勒的「魅力穹頂」(半球形
燃燒室動力系統引擎)。一個農村窮小子,突然之間擁有一台所有朋友都羨慕的汽車


目睹自己的願望成真讓我信心大增,希望擁有更多體驗。高中畢業後,我理應跟家中
其它成員一樣,全天在農場幫忙。但我想要更多,也知道讀大學可以幫助我開拓視野
。我毅然決然違背父親的意願,決定繼續升學。家裡要求我每天早上五點半要起床幫
忙農場及牧場裡的雜務,但我未因這些小事被擊垮。我申請進入俄亥俄州立大學分校
就讀,這樣我每晚六點到十點可以去學校上課。

我雖然家境貧困但成績不錯,所以獲得一筆一千八百美元的學費津貼。不過,我偏好
用新的方式看事情,所以不打算像「平常」一樣將錢存在銀行。既然要幾個月後才需
要繳學費,就意味著我的戶頭裡有一千八百元的現金。

當然,那時的我認為自己能用那筆錢賺更多的錢。我在雜誌看到一則你們一定覺得似
曾相識的廣告,內容寫著「快點投入自動販賣機事業,不用出門推銷便能賺進大把鈔
票,我們負責安裝機器,你只要等著收錢就好。」我很心動,便主動與他們聯絡,用
一千八百元買了十台熱腰果自動販賣機。我的想法是,「有什麼比熱腰果更吸引人的
零食呢?」不僅健康有營養,也能搭配任何飲料。這麼好賣的產品,要賺錢應該輕而
易舉。在我的想像裡,這些機器會被安裝在棒球場、家庭娛樂中心及便利商店中,但
事情的發展卻不如我預期。

該公司代表前來安裝機器,不幸的是,他偏好將機器裝在那些骯髒破爛的三級酒吧裡
。想像一下,一個害羞內向的門諾教會小孩發現他的機器都裝在他不能進去的地點時
,會有怎樣的心情。

還想知道有哪些事情的發展不如預期嗎?你知道在有熱源的情況下,若每十二小時不
攪動腰果會有怎樣的後果嗎?答案是,它們會發黴。沒多久,這些卑鄙的傢夥就打電
話給我,脅迫我儘速將機器搬走,否則喝得爛醉的客戶可會找上門來。我搬走這十台
昂貴的機器,將它們藏進老舊的儲藏室,這樣我父親永遠不會發現我做了什麼蠢事。
幾個月後,我用1/10的原價將這些機器脫手。到了該付學費的時候,我還得四處打工
湊錢彌補這些損失。除了原本農場的雜務與學校的課業外,我硬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努
力打工掙錢,這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經驗之一,它告訴我 - 貌似一蹴可及的財富,
實際上卻是災難的源頭。

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門,絕不是讀讀雜誌或網站上的廣告後,就決定投入資金守株待兔
,也不是妄想不費吹噓之力財富就會自動上門。重點是要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長處
、在怎樣的工作中才會感到開心、覺得自己的付出值得。滿悲慘的一點是,我的學習
速度很慢,在這次的教訓之後,我陸陸續續還是捅了幾次類似的簍子。幾年後,我買
下的一間健身中心,讓我再一次學到同樣的教訓。你們,要記住我學到的教訓。以我
個人來說,我不喜歡在健身中心運動,除了耐不住性子使用裡面的各項器材,我也不
愛社交。但在見識到了健身中心的盈收狀況後,自以為可以從中獲利。老天!我真是
錯得離譜。在經過三年的慘澹經營後,我在公開拍賣會上將健身中心脫手,總共損失
了四十三萬美元。這次,我還學到另一個教訓 - 沒什麼比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更
重要的了。

通往成功的路,絕非墨守成規不敢冒險,而是該要認清自己的才能與本質,絕不試圖
複製他人成功的模式。本書中最主要的核心概念之一,便是:了解真實的自己,這才
是通往成功這扇門的鑰匙。了解自己,才能讓你看清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的工作,
並獲得相對的成就與金錢的回報。試圖模仿他人的成功,只會帶來令人失望的結果。

在錯誤投資健身中心後,我對自己可以從事怎樣的工作也更了解,也很清楚自己的能
耐為何。我一直在為人提供服務,為人諮詢、演講還有舉辦研討會。在滿足自己求知
若渴的過程中,我順勢拿了好幾張文憑,甚至還有時間與美麗的妻子結婚,成為三個
乖孩子的爸爸。這麼多年來,我太太對我的愛不曾改變,她鼓勵我、幫我從錯誤中重
新振作、助我努力不懈的學習。今日,我提供專業的職涯諮商、發展開創性的個人學
習產品、寫書,還成立個人公司。公司內沒有實質員工也沒有辦公設備;我有好幾個
收入來源,收入總額讓我成為美國收入前百分之三的人之一。我的家庭生活越來越順
遂,我與妻子可以自由掌控的時間,超出我們先前的想像。我們與孩子及孫子的關係
融洽,絲毫未受工作的影響。其它人在接受我們的幫助後,總會將他們的感想告訴我
們,我們很喜歡這樣的互動,也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享受真正的成功所帶來的各種
快樂。

我要強調一件事,在擁有這樣的成就之前,中間的各種過程絕非浪費生命。我很喜歡
我曾做過的各種職業,對於那些不怎麼樣的決定,也從不後悔。我二十五歲或三十五
歲時,都沒有足夠的經歷可以做我現在做的工作。這些過程的價值,在於幫助你尋找
、傾聽內心的真實呼喚 - 雖然過程中難免會踩到一些地雷。如果你的人生一直很順
遂,你怎麼會發現自己極限在哪裡,怎麼有能力知道自己還能做怎樣的事。就像跳高
選手,若他們總能輕而易舉地跳過眼前的柵欄,代表他們還未挑戰自己的極限。從撞
上柵欄的那一刻起,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不要害怕失敗,唯有在失敗中,你才會成
長、也才能探索自己的極限。記住,成功是旅程的一部份,而不是結局。也許,就像
塞萬提斯(Cervantes,唐吉訶德傳作者)所說的,「能上路總比留在客棧裡好。」

本書的內容正是以這個想法為基礎,再加以闡述延伸,我希望閱讀本書的你可以不用
親身體驗我曾有過的慘痛教訓,便能找到對你而言有意義又有成就感的工作,並樂在
其中。就算星期一又來到,你也能開心面對。

本書會帶你走過這些改變,助你坦然接受某些出乎意料之外且令人有些不快的變化。
我們將一同見證舊工作型態的消失,迎接新的工作模式。我們會一起探索如何分辨這
些變化,並加以投資。你要知道,時代變了,你可以從事的工作與過去大不相同,但
只要你能為自己的職業生涯掌舵,成功必然在不遠處。你也許會是個稱職的員工、
SOHO族、企業家或是老闆,對自己的選擇深感自豪,並能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能力。
你的工作選擇並未減少,相反地,是越來越多樣。你是否已看破安穩的假象,不再滿
足於沒有變動的薪水、準備好要洗刷憂鬱星期一的汙名了嗎?從今天起,每天都是星
期天。

別傻了

威廉與妻子邦妮走進我的辦公室時面帶微笑,不過看得出來兩人心中亂成一團。他們
非常擔心自己的財務狀況,極需他人的建議。他們兩位都是專業人士,在業界非常活
躍且聲望卓越,看得出來他們很有自信也很有成就。五十三歲的威廉是位商用駕駛員
,在知名的航空公司已任職二十七年,年收入超過二十萬美元。他早些年曾粗略估計
過,靠著投資及退休金,他在五十六歲即可退休過著不食人間的悠閒生活。但現在,
他的投資縮水,航空公司又打算賴掉應該支付的退休金,他三年後是不是還有工作可
以做也成了未知數,就看剩下的錢什麼時候不夠用。
工作與財務計畫在短短數月內遭逢巨變,這樣的情況不只發生在威廉與邦妮身上。許
多公司的退休金計畫,目前都變得極不明確,甚至可能喊停。IBM宣佈從2008 年起就
要終止止付員工退休金,而改採的401 K 計畫,接下來幾年,這樣的作法可為該公司
省下近三十億美金。跟隨聯合(United Airlines)與全美(US Airways) 兩大航空公司
的腳步,其它的主要航空公司也打算將退休金列為破產債權。全美保險公司
(Allstate Insurance Company)已經柔性勸說其下的六千兩百名保險從業人員,轉職
為獨立的約聘人員,這樣公司便不用再支付他們的健保費及退休金。聯邦養老基金擔
保公司(Federal Pension Benefit Guaranty Corporation,以下簡稱PBGC)也沒辦法
支援這些被減縮的退休金計畫。因為該公司今年應支付的退休金總額是六百二十三億
美金,但它的帳戶存款僅有三千九百億美金,早已自顧不暇。在這種情況下,你我該
如何自處?
(註:401k計畫也稱401K條款,401k計畫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是一種由雇員、雇主
共同繳費建立起來的完全基金式的養老保險制度的,是指美國1978年《國內稅收法》
新增的第401條k項條款的規定,1979年得到法律認可,1981年又追加了實施規則,20
世紀90年代迅速發展,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社會保障體系,成為美國諸多雇主首選的社
會保障計畫。適用於私人盈利性公司。
按該計畫,企業為員工設立專門的401K帳戶,員工每月從其工資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
金存入養老金賬戶,而企業一般也按一定的比例(不能超過員工存入的數額)往這一賬
戶存入相應資金。與此同時,企業向員工提供3到4種不同的證券組合投資計畫。員工
可任選一種進行投資。員工退休時,可以選擇一次性領取、分期領取和轉為存款等方
式使用。)

革命性想法

我要告訴你的事情,跟我告訴威廉及邦妮的一樣;如果你仍維持過去的傳統思維,你
根本就置自己於死地。一個全新的局面己在我們眼前展開;從此以後,我們得對自己
的收入、利益、及退休後的生活負全權責任。別把事情想得太悲觀,事實上,我要告
訴你們的是,我們過去從未擁有如此多可以塑造自己職業生涯的機會,現在的我們,
更能實現工作與真實價值的可能性。當然,時代在變;但你可以站在變化的前端,引
領這時代,只要你能看見機會能帶來的財富,並從現在就開始做準備,你便能從中獲
益。
我用革命性這個字眼,可能會給你一種「頭戴尖帽,明天就駕著大砲進攻」的感覺,
但這跟我要表達的想法不同。「革命性」在字典裡的定義為:新穎、創新、不落俗套
等,具備上述這些特性才稱得上革命性的發現。在工作場合裡,能夠自滿於個人表現
,也是革命性的作法。畢竟,一個懷著傳統思維的職員,並不常有革命性的想法,他
們甚至連腦袋都不常用。傳統的職員只會依照既定的流程,完成別人交待他們的工作
,他們只求事情的作法能夠日復一日的不斷重複。但是,具革命性思維的人,卻會為
自己舖路,想盡辦法就是要將事情處理得更好。一個小小的警告:具革命性思維的人
,常被墨守成規的人視為眼中釘。我曾有個朋友因為「想太多」被炒魷魚。在比較傳
統的工作環境,不管你的能力、喜好、才華為何,你的職責就是完成加諸在身上的工
作。不過,你想怎樣度過大半人生呢?我朋友被炒魷魚,也可以算得上一種解脫,不
是嗎?
那你呢?你現在從事的工作,是否能讓你發揮所長,是否符合你的個性特質、價值觀
,甚至它就是你夢想中的工作?假設你能扯掉矇蔽你雙眼的薪水條,你可否看得出來
這工作本身是否實踐了你的夢想?

你已發揮人生的最大效益了嗎?

‧你現在是否已經達成過去設定的人生目標?
‧你是否聽過內心的呼喚?
‧那聲音說了什麼?
‧你目前的工作是否能滿足你心底的呼喚?
‧下班後,你是否很開心擁有這份工作,心中是否充滿成就感,認為這工作很有意義
  ?
‧你能接受五年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嗎?
‧如果你希望明年能有所改變,那麼,你認為該怎麼做才對?

透過說明,你會發現新契機,重新了解自己,並從中獲得意義與成就感。本書捬拾即
是具實用價值的提議,告訴你如何從傳統的工作模式,轉而擁抱具革命性的作法-懂
得將自己的時間精力,投資在正確的事情上。成為改革者後,之前曾經說過的那些問
題將不再困擾你。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