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吃好每天3頓飯(1)

吃好每天3頓飯(1)

到底什麼該多吃,什麼該少吃?

膳食寶塔是最符合我們需求的。人和食物是千萬年共同進化的結果,可以說我們的人體結構就決定了什麼是我們該多吃的,什麼是應該少吃的。

牙齒告訴你:先看看我們的牙齒,門齒用來咀嚼植物,臼齒用來咀嚼穀物,犬齒用來撕咬肉類,牙齒告訴我們,人是雜食性的。

腸子告訴你:再看看我們人類的腸道,食草類動物和食肉類動物的腸道長短,是不一樣的。兔子身長為0.4米,腸子長8米,腸子是身長的20倍。山羊的腸長為身長的22倍。而老虎,身長為1.3米,腸子只有5.4米,腸長是身長的4.1倍。狼的腸長僅為身長的3.5倍。

食草動物的食物中草類(植物)的營養成分相對較低,而纖維素含量高(消化纖維素是需要特殊消化酶的),這樣食草動物為了從食物中獲取更多的能量,消化道就要長一些。食肉動物吃的肉類食品營養豐富,且容易腐爛,所以,食肉動物的腸子又短又直,沒有許多褶皺。肉是濃縮性食物,營養充足,不需要很長的腸子去慢慢消化吸收,腸道短又可以把因肉類腐爛而產生的毒素儘快排泄出去。

我們來看看人的腸道長度:十二指腸60釐米,小腸長度可達6.7米,大腸長度則為1.5米。但有解剖學家認為,每個人的腸子的長度都不一樣,約為身高的4~5倍。從腸子的長度來看,人更接近食肉動物。

再看人的腸道形態:食肉動物的腸道很光滑,形狀像管道,其中沒有凹凸不平之處,因此肉類可以迅速地通過。食草動物的腸道則崎嶇不平,佈滿突起和皺褶,好似一條山間小道,以便植物性食物在緩慢通過的同時得以被最大程度地吸收。人類的腸道特性跟食草動物的差不多。

胃酸度告訴你:食肉動物的胃的酸度比食草動物強20倍。人類的胃酸度與食草動物相似。

唾液告訴你:食肉動物的唾液是酸性的。食草動物的唾液則是鹼性的,這有助於植物性食物的輔助消化。人類的唾液是鹼性的。

膳食纖維告訴你:食肉動物無需利用膳食纖維來促進腸道運動。食草動物則需要膳食纖維來説明食物在它們那又長又凹凸不平的腸道中移動,以免腸道被發酵的食物堵塞。人類和食草動物一樣需要膳食纖維。

膽固醇告訴你:膽固醇只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膽固醇對食肉動物的消化系統來說完全不是問題,諸如貓科動物可以隨意進食高膽固醇的食物,完全不會影響健康。人類則辦不到。人類無需從飲食中補充膽固醇,因為我們自身就能產生。

爪子和牙齒:食肉動物都有可以用於抓捕的利爪和尖牙,而沒有平坦的用於咀嚼的臼齒。食草動物沒有可以捕獵的爪子或尖牙,但具有可用於咀嚼的平坦臼齒。人類則兩者兼備,而更偏重於食草。

人應該吃什麼,怎麼吃,人體結構早就告訴我們了,光吃某一種食物,或者過多地攝取肉類,並不符合人的生理結構。

好多人為了減肥不吃主食,還有糖尿病患者不敢吃太多主食,拿輔助食品來補充,比如吃點心、餅乾或者其他零食,這樣行不行呢?

主食含糖比較高,這個糖不是人們平常吃的水果糖和白糖,它是澱粉類的物質“多糖”,多糖升高血糖的能力,要比白糖等簡單糖要弱得多。如果在吃主食的時候,注意好搭配與調整,那麼血糖的升高完全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可怕,還能補充正常的能量。

營養學會根據調查,給出了居民膳食指南。其中的營養原則如下:

食物多樣,穀類為主

除母乳外,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平衡膳食必須由多種食物組成,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要,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們廣泛食用多種食物。

谷類食物是傳統膳食的主體。提出以穀類為主,既是提醒人們保持膳食的良好傳統,也避免了發達國家那種以高能量食物為主的飲食習慣的弊端。另外,要注意粗細搭配,經常吃一些粗糧、雜糧等。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蔬菜和水果是胡蘿蔔素、維生素B2、維生素C和葉酸、礦物質(包括鈣、磷、鉀、鎂、鐵)、膳食纖維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來源。薯類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進食較多的蔬菜、水果和薯類,對保護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減少兒童發生眼病的危險,以及預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每天吃奶類、豆類或其製品

奶類除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含鈣量較高,而且進食後鈣的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居民膳食提供的鈣普遍偏少,平均只達到推薦供給量的一半左右。嬰幼兒患佝僂病的也較多,這和膳食鈣不足可能有一定的聯繫。研究表明,給兒童、青少年補鈣可以提高其骨密度,使其將來發生骨質疏鬆的年齡延後。給老年人補鈣也可能減緩其骨質丟失的速度,降低骨折的發生率。因此,應大力發展奶類的生產和消費。豆類是傳統食品,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維生素B1和煙酸等。為提高農村人口的蛋白質攝入量,同時防止城市人口消費肉類食品過多帶來的不利影響,應大力提倡豆類,特別是大豆及製品的生產和消費。

經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

魚、禽、蛋、瘦肉等動物性食物是優質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動物性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且賴氨酸含量較高,有利於補充植物性蛋白質中賴氨酸的不足。但值得注意的是,肥肉和葷油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往往引起肥胖,並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應當少吃。

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

進食量與體力活動是控制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食物為人體提供能量,體力活動消耗能量。如果進食量過多而活動量不足,多餘的能量就會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積存,即增加體重,久而久之則引起發胖。反之,若食量不足,勞動或運動量過大,則可由於能量不足引起消瘦,造成勞動能力下降。所以人們需要保持食量與能量消耗之間的平衡。

吃清淡少鹽的膳食

吃清淡膳食有利於健康,即不要太油膩,不要太鹹,不要過多地食用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熏食物。居民食鹽攝入量過多,平均值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2倍以上。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鈉的攝入量與高血壓發病呈正相關,因而食鹽不宜過多。

若飲酒,應限量

在節假日、喜慶和交際場合,人們往往飲酒,有些人則喜歡天天飲酒。高度酒含能量高,卻不含其他營養素。無節制地飲酒,會使食欲下降,食物攝入減少,以致發生各種營養素缺乏,嚴重時還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過量飲酒會增加患高血壓、中風等危險。飲酒過多可導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對個人健康和社會安定都是有害的。應嚴禁酗酒,若飲酒可少量飲用低度酒。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