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LQ──職場必懂的【大圈小圈】定位法則

LQ──職場必懂的【大圈小圈】定位法則

LQ──職場必懂的【大圈小圈】定位法則


缺乏LQ,就等著被世界淘汰
在人類眼睛的結構中,有一個部位是視神經集結之處,這裡沒有任何的視覺接受器,
所以當我們只用一隻眼睛看東西,無法左右相輔相成時,任何影像進入這個區域,我
們都看不見。這個點就叫做「盲點」(blind spot)。

有時候為了整合盲點所造成的視覺空缺,大腦會將眼前景象和過往經驗做結合,在我
們的記憶中,形成完整的畫面。

人的視覺有盲點,同樣的,在自我認知上也存在著極大的盲點,而最主要的原因,就
是「定位」不清楚。

而LQ(Locating Quotient)──定位商數,就是你能否為自己精準定位的法則。這
個商數在我們的一生中,比起大多數人所熟悉的IQ(智商)、EQ(情緒商數)顯
得更為重要。

LQ到底有多重要?竟能取決一個人是否被世界淘汰?

我曾經輔導過一位中階主管,他擔任主管職務多年,照這個經歷來看,應該是個能力
和手腕極佳的人才。可是他的部屬卻一致認為他是個很愛找麻煩的問題人物,所以部
屬常常聯合起來反抗他、挑戰他的權威。

就連他的上司也認為他常常處在狀況外,三不五時會給公司帶來困擾和損失,只是礙
於兩人相識多年的情誼,不忍心炒他魷魚。

後來,這位主管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工作狀態、升職情況、與人溝通方面有問題,才會
委託我們,希望我們給他一些專業指導。

經過一番懇談後,我們發現,他沒有辦法明確說出自己這個角色應該做的事,以及主
管對這個職位有何期許,他甚至不覺得自己必須和下屬討論任何專案上的問題,在他
認為,下屬本來就要自己解決所有困境。他之所以會不時找麻煩,完全是因為下屬沒
把事情做好。

這位主管雖然看到眼前的問題,卻對自己的處境完全沒有自知之明,甚至認為自己只
是時運不濟,受到小人陷害。

老實說,他的問題已經大到不能只用「盲點」兩個字來解釋,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遇到問題完全不思解決之道,而且會不斷找藉口,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其實,就人性來說,多數人都害怕面對自己的缺點,更不願意理性分析自己的缺點。
但事實上是,只有認清「你」是誰,有什麼優缺點、在別人眼中屬於哪種人,才能用
更宏觀的角度,來為自己規畫出一份人生藍圖。

當一個人完全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或是完全感受不到別人的異常反應時,真正
的問題就不可能解決。這也代表他們沒有足夠的LQ,缺乏定位的智慧。

定位清楚的你,才是真正的你

我們演講時,都會問台下聽眾一個問題:「你認為自己是個好員工嗎?」

通常,超過半數的人會驕傲的舉起手來;接著,其他本來沒有舉手的人,也會不落人
後的跟著舉起手。

我們會繼續問:「那麼,你認為老闆心目中,也覺得你是個好員工嗎?」

這時,舉手的那群人通常會默默把手放下,原先信心十足的表情瞬間消失。

自己認定的自己,和別人認定的自己,通常是有段差距的。你必須要聆聽他人的意見
,把自己認定的形象和他人認為的形象結合,才會是最具體,也最客觀的真實面貌。

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

吉姆是個園丁,有天他和朋友在酒吧喝酒、聊天的時候,突然拿起電話,打給鎮上擁
有最大花園的富豪史密斯先生。

電話接通後,吉姆清了清喉嚨:

「您好,請問是史密斯先生嗎?聽說您家有一座很大的花園,不知道您目前缺不缺園
丁?」

史密斯先生有點不耐煩的回答:

「不好意思,我們已經有一個園丁,沒缺人了。」

當史密斯先生準備掛斷電話的時候,吉姆馬上又問:

「是這樣嗎?可是我希望您能就我接下來的問題稍做思考。您認為他工作表現夠熱忱
嗎?他對花草有愛心嗎?他修剪花藝有創意嗎?他對灌溉有一套標準的作業流程嗎?
以上這些條件我都有,您確定不考慮嗎?」吉姆提出一連串問題,質疑現任園丁的專
業度。

史密斯先生聽完之後,側頭想了一會兒,然後微笑回答:

「這些項目他表現的都還不錯,我很滿意。如果他離職了,我會考慮你的。」

「好,那謝謝您,希望有機會可以到您府上服務。」

吉姆露出笑容掛上電話,一回過頭,他身邊的朋友全部目瞪口呆盯著他:

「吉姆,你有毛病啊!你現在不就是史密斯先生家的園丁嗎?」

吉姆在做什麼?他就是在進行對自己「定位」後的複檢,透過各種提問來了解自己的
工作表現,以及在雇主心中的形象。

因為他知道,光是自認為「自己是個好園丁」還不夠,必須要雇主也有同感,這個敘
述才成立。

就因為「定位」需要全面整合自己和旁人對「我」的意見,所以,即使已經有十多年
巡迴演講的經驗,我在每次演講結束時,還是會做問卷調查,確認聽眾的滿意度,是
否和現場的迴響成正比。

根據我們多年的觀察和統計,成功的人都有一個特質:他們自我認定及扮演角色的形
象,和他人認為的形象非常接近,很少發生自我肯定但別人卻不認可的情況。

這就是因為他們善於理解和掌握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會隨意否定別人眼中的自己,
虛心接受他人的想法,藉此不斷提升自己,擴大自己的眼界及心靈層次。

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一定有許多自己看不見的優缺點,如果我們不能從別人的反應
中找出自己的強項和弱點,並誠實面對,就很難有進步空間。

LQ決定你的競爭力

富蘭克林有一句名言:「放錯地方的珍寶,就是廢物。」

不久前有一篇調查報導說,在職場上表現不佳、遭遇挫折的人,有百分之八十認為自
己是鑽石,卻被人當成石頭。

我認為,這些人最主要的問題是自我定位不清和角色定位不清;換句話說,就是LQ
不足。

根據一份針對五百位企業主的調查發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二十一世紀,除了專業能
力之外,想要在各種場合上勝出,至少還要具備四種能力:

1. 自知之明的能力。
2. 自我定位和團隊配合的能力。
3. 國際移動的能力。
4. 人際關係的處理及影響能力。

在這四大競爭力中,排名第一、第二的就是「自知之明的能力」和「定位、配合的能
力」;兩者的結合,簡單來說,就是LQ。

一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的特長後,才有可能把優勢發揮到最大,並運用到職場團
隊上,加強自己角色扮演的能力。

但是現在一般人所做的卻是在社會的期許下,盲目投入高薪的工作,然後隨時面對能
力不足和失業的風險,卻又忍不住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沒有識貨的伯樂。

所以,如果你能增強自己的LQ,就能體會到下面的優勢,被當成石頭的機率也將相
對變小。接下來跟大家說明擁有LQ有哪些好處?

1. 不會自大

LQ高的人不會自大。自大的人多半是因為缺乏LQ,完全不了解自己,才會不知道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據說美國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 ,也曾經
因為自以為是的心態,不顧其他專家建議以致錯判美金走勢,導致公司損失重大,一
直到他承認判斷有誤,公司才停止耗損。

自大的人總是如此,即使面對錯誤也不會輕易承認,結果往往是等到事情無法收拾時
,才讓別人來收爛攤子。這在職場團隊的盲點來說就是「小兵自認是大將軍」。

2. 不會自卑

LQ高的人不會自卑。缺乏LQ的人無法客觀判別自己具備的能力,總認為別人比自
己更好,花許多時間在模仿別人。他們無法勇敢面對問題,習慣用能力不足當藉口逃
避,最後只會削弱自己的競爭力,陷入無能和自卑的惡性循環中。

3. 擁有明確的職場規畫

LQ高的人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優勢,不會在工作不順時就想換老闆,而是會按照自己
的特點逐項學習、補強,並好好的運用在自己的角色上。

相反的,LQ低的人,因為缺乏事前的自我定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很難找到自己
真正的興趣。

4. 個性圓融

LQ高的人,不但能用比較正確的態度面對自己,在面對別人時也較圓融,而且朋友
多。他們會透過和他人的互動來了解自己,並認真聽從勸誡,修正角色扮演的瑕疵,
不會因為別人說他兩句就生氣,較少和人發生衝突。

5. 比較快樂

LQ高的人因為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麼,並且知道該怎麼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所以有
充滿積極向前的動力,面對困難時不會怯懦、迷失。

6. 抗壓性較好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社會適應不良症候群」,說的就是那些不願意接觸人群
,只要面對別人的情緒反應就會產生壓力的人。

這就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人性,以及角色互動的變換,也拒絕了解他人以做好配合團隊
的演出。

相反的,LQ高的人,在和人互動中會時時刻刻調整適應,可以在不斷變動的環境中
,找到自己的定位,自然抗壓性高。

用定位三角形提高LQ值

LQ決定了競爭力,一個了解自己定位的人,才能夠把自己的力量發揮到最大。

基本上,LQ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上司眼中的你、同儕眼中的你,和你對自己的
看法。

這三大部分用圖表顯示,會形成一個自我定位三角形,透過上司眼中的自己、別人眼
中的自己、你對自己的看法,就會投射出一個最真實完整的自我。

這個定位三角形少了任何一個角都不行,否則就無法投射出正確的自我形象,也無法
提高LQ值。

想站在定位三角形中最好的位子上,也就是正中央,你必須具備以下三大條件:

1. 尋求他人指正的「勇氣」。
2. 內省覺察的「能力」。
3. 正確資訊的「來源」。

尋求他人指正的勇氣排第一,如果沒有尋找指正的勇氣,怎麼會有人願意提供正確的
資訊?更別提你自省覺察的能力了。

擁有這三大條件後,你需要的是「問」的習慣及技巧,也就是適時適地提出問題的智
慧,問對問題,將能大量節省你尋找解答的時間。

那麼,要如何知道上司眼中的你是什麼樣子?

你可以找機會問上司以下這五個問題:

1. 您需要我做什麼?
2. 您希望我提升什麼能力?
3. 您希望我不要犯哪些錯誤?
4. 您對我有哪些期待?
5. 哪些是您在乎的事?

問清楚上司期盼的你是什麼樣子後,才不會誤踩上司的地雷。很多人之所以會引火自
焚,就是因為不了解上司希望自己做哪些事、提升哪些專業能力、哪些地雷是絕對不
可以踩……如果不懂「配合力」,只是埋頭苦幹往往成效不高,不只沒有將自己該配
合的角色扮演好,也容易和上司之間產生誤會。

我們一般常遇到的狀況是:上司重視的是時間進度,員工卻專注在細節修飾上。那麼
不管做得再好,還是會招來上司的不滿。

學著隨時和上司對焦,確認自己和上司重視的事情是否有差距,做好正確的定位。問
這些問題需要勇氣,但是勇敢提問後,清楚定位與配合,就能減少自己和上司之間的
衝突,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表現。

解決職場上的角色定位後,接下來的是和同事、朋友間的關係定位。

想知道別人眼中的你是什麼樣子,你可以問朋友這兩個問題:

1. 你最喜歡我做哪些事?
2. 你最討厭我對你做哪些事?

這兩件事一列出來,不但可以明白對方的喜好,也可避免碰觸到他人反感的地方。

而面對同事時,則可以問以下這五個問題:

1. 你對哪些工作比較有熱情?
2. 哪種正面動機能激發你的努力?
3. 未來半年,你在團隊中最重要的工作項目是什麼?
4. 我們是否可以達成共識,建立鼓勵、支持的心態?
5. 有話當面說清楚、不傳話,可以嗎?

這些問題可以有效釐清同事的工作心態,以及對手中業務有什麼期待。更重要的是,
可以確認你和對方彼此的合作、利益關係,並進行調適。

不管是朋友或同事,常會因為處於平行的位子,而不好意思表達真實感受,或反過來
因為過於直接的言語,造成雙方誤會。

如果沒有事先定位好彼此的權責、關係,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兩人反目成仇。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了解自己,你常常可以問自己下列這七個問題:

1. 我的優點是什麼?
2. 我的缺點、盲點是什麼?
3. 我的競爭力是什麼?
4. 我靠什麼特質影響周圍的人?
5. 我清楚了解我的職場定位嗎?
6. 做什麼事會讓我覺得最有意義與價值?
7. 哪些事我可以長時間做、一點都不感覺累?

這些問題回答得愈快、愈具象,而且和你原本的自我認知差距愈小,就表示你離圖1-
1 的三角形中央愈近。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看不見的盲點,甚至會順應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把自己變成符合
社會期待的人,並喪失自己的特性和發展的潛能。

藉由定位三角形的三個詢問主題,將有助你了解自我的定位。誠實的面對答案,並藉
由其他人的觀點,搞清楚你是誰,然後,才能決定你會「成為誰」,並順利在社會中
生存。有一句話送給大家:「作夢之前,請先醒過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