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職場勸說術你會幾樣?

職場勸說術你會幾樣?

1.張遼的同感式勸說

  《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中,曹操攻打下邳,關羽和劉備失散,被曹軍圍困。曹操惜才,派張遼勸降關羽。張遼單騎上山先敘舊情,表示自己是“感念舊日情誼”,以誠待人,話語委婉得體,由此先消除了關羽的抵觸情緒。然后,張遼又告知關羽下邳百姓的安危,以情感人,拉近彼此距離,軟化了關羽的強硬氣勢。

  而當關羽決定以死對抗時,張遼斷然警告:“你若戰死,將有三個罪過!如果你一意孤行鋌而走險戰死沙場,那不是有負當年桃園結義、誓同生死的盟誓嗎?此罪一。劉備托付家眷與你,你若戰死,則愧對重托,此罪二。你武藝超群,兼通經史,不協助劉備匡扶漢室,卻死逞匹夫之勇,此罪三。”張遼此話,從關羽重情義的心理出發,字字珠璣句句在理,錘錘擊中關羽的“軟肋”。

  之后又勸慰關羽暫時投降曹操,一可以保劉備家眷,二不違背桃園盟約,三可留有用之身。張遼對關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令關羽心甘情願地跟隨張遼去見曹操,留在曹營。后來又為曹操斬顏良,誅文醜,為曹軍打敗袁紹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心理學上,張遼的勸說是典型的同感式勸說(empathic persuasion)。它要求勸說者在溝通中盡量做到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以將自己的內心感受與對方協調起來,達到彼此感情與認識上的最大理解。在這當中,同感不同于同情,后者是對于對方的憐憫,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恩賜似的反應;而前者則是客位似的,完全從對方角度看問題的反應,因而是平等的,共鳴似的反應。總之,同感式勸說力求強化溝通雙方的思想共鳴,這也正是張遼成功說服關羽的關鍵。

  有趣的是,《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寫道,關羽敗走麥城,身首異處之后,靈魂並未飄散,蕩蕩悠悠到了玉泉山。時值三更天,山上的老僧普凈還在庵中默坐。忽然聽見有人大喊:“還我頭來!”普凈擡頭一看,卻是關羽之魂。無頭關羽見是曾經救過自己的老僧,就連忙施禮:“承蒙相救,銘感不忘,關某今天遇禍而亡,請示師父慈悲開示,指點迷途。”普凈點頭說:“昔是今非,一切休論。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天將軍被呂蒙所殺,大喊‘還我頭來’,然而將軍生前,誅顏良,殺文醜,過五關,斬六醬,那些人的頭,又叫誰去還呢?”普凈以關羽斬殺他人的前事,來動容關羽,使之感同身受,關羽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這,也是同感式勸說的突出運用。

  2.費詩的勉勵式勸說

  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中,老將黃忠斬殺魏國名將夏侯淵,官拜后將軍,關羽聞之嫉妒心大熾,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居然不允許授勛給黃忠。事實上,黃忠從未得罪過關羽,僅僅是因為關羽覺得“黃忠不配與他同列”,就毫無顧忌地蔑視侮辱黃忠,這再次表露了關羽不識大體、驕傲自大的自負心理。對此,謀士費詩以蕭何、曹參之于劉邦來比喻關羽之于劉備的關系,將黃忠喻為陳平、韓信等人。這既寬慰了關羽,又敲打他要注意君臣之道,最后總結說:“且王與君侯,譬如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費詩在此鮮指出了關羽與劉備的特殊情分,更尊稱關羽為君侯,然后話鋒一轉,指出關羽不受封對自己無所謂,但會令劉備為難,最終招致關羽后悔。如此一番勸解,不僅充分滿足了關羽的自尊和虛榮,也替關羽想得周到,令其甘心受封前將軍,與黃忠這個老兵同列。

  在心理學上,費詩的勸說是典型的勉勵式勸說(inspiring persuasion)。它也肯定對方的自信為基礎,運用委婉合理的語言,令對方改變先前不合理得想法與態度。換言之,勉勵式勸說先以肯定的方式對被勸者進行安撫,以軟化對方的態度,然后再指出其不足,以在維護對方的顏面的前提下,勸解對方改變想法。在上述事例中,費詩充分了解關羽的不容他人超過自己的自負心理,在回信中沒有直接加以批評,而是以勉勵的口氣加以勸說,令關羽在充分滿足了其自尊心和榮譽感的前提下,不再提羞與老兵黃忠為伍之事。

  無獨有偶,在《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中,關羽聽說馬超歸附封官,關羽立刻寫信問諸葛亮:“馬超的才能可以和誰相比?”並揚言要不顧荊州之防御而回漢中與馬超比武。接到關羽的來信,諸葛亮立即給關羽回信,信是這麽寫的:“孟起(馬超字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關羽)之絕倫逸群也。”諸葛亮如此一番比較和肯定,令關羽十分開心,回信曰:“省書大悅,以示賓客”,由此信心大增,更加堅定了固守荊州的決心。這與費詩的勉勵式勸說有同工異曲之妙!

  3.孔明的激將式勸說

  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中,曹操揮師南下,孫權商議與劉備聯軍抗曹之事。此事作為東吳大都督的周瑜,心中雖早有主張,卻在眾人面前卻諱莫如深。諸葛亮洞察其心,欲逼周瑜明確表態,並對周瑜實施激將法:一激說曹操極善用兵,天下莫敢當,現在天下無人矣——把周瑜排斥在英雄行列之外;二將說周瑜降曹,可以保妻子、全寶貴——把周瑜視為貪圖富貴的小人;三激詐不知二喬與周瑜的關系,勸周瑜花千金買二喬送與曹操即可退兵。對此,周瑜果然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曹賊,並表明心跡:“吾自離鄱陽湖,便有北伐之心,雖刀斧如頭,不易其志”!諸葛亮的激將法調動起了周瑜的抗曹決心,使之明確揚言要與曹操勢不兩立,決一雌雄,以此出色完成了出使江東的重要使命。

  在心理學上,激將式勸說(goading persuasion)以激勵對方的行為動機與自我成效感為目標,通過各種巧妙手段來調動對方的情感投入,以實現激發對方的積極性與干勁兒的目的。激將式勸說可有下列幾種方法:

  (1)先貶后揚法,以此來挑起對方的好勝心;

  (2)故意找茬法,以此來惹怒對方而激發斗志;

  (3)佯裝不知法,以此來誘使對方立表決心;

  (4)佯裝不信法,以此來誘使對方吐露真言。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堪稱是激將式勸說的大師,極善撥弄對手的弱點來激發起斗志。

  如,在《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中,馬超率兵攻打葭萌關時,諸葛亮在遣兵調將時對劉備說:“只有張飛、趙云二位將軍,方可對敵馬超。”此時趙云領兵在外回不來,只有張飛可用。當張飛聽說馬超前來攻關,主動請求出戰。諸葛亮卻佯裝沒有聽見,對劉備說:“馬超智勇雙全,只有云長方能對敵。”張飛立即以長板坡拒水斷橋的事例予以反駁,諸葛亮卻推說那不過是運氣好,而“馬超英勇無比,絕非等閑之輩,就是云長來也未必戰勝他”。如此一來一回,張飛被激的當下立下了軍令狀。這不僅激發他的斗志和勇氣,也增強了張飛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並掃除了輕敵思想。結果張飛與馬超在葭關下酣戰了一晝夜,雖然未分勝負,卻打掉了馬超的銳氣,為諸葛亮后來說服他歸順劉備做了很好的鋪墊。

  4.賈詡的暗喻式勸說

  《三國演義》第六十八回記載,在立誰為世子的問題上,曹操一度十分苦惱。他既欣賞曹植的才華,又矛盾于長幼有序的立嫡傳統,所以左右為難。為此,曹操曾密詢過不少人的意義,其答案都令曹操不滿意。一天曹操支開左右,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卻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默然不語,賈詡說:“下屬正好在琢磨事情,因而沒有回答。”曹操問所想何事,賈詡答:“在琢磨袁紹父子和劉表父子啊。”曹操大笑而悟,于該年就立曹丕為太子。

  在心理學上,賈詡的勸說是典型的暗喻式勸說(metaphorical persuasion)。它是一種間接的勸說方式,以避免雙方的直面沖突和對抗為前提,通過暗喻他人他事來達到溝通的目的。換言之,這種勸說術的巧妙在于不直指回答問題,而是通過以類似事物或者史實來給對方思考的余地和空間,最終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在上述事例中,賈詡沒有說曹丕一句好話,也沒有說曹植一句壞話,更沒有舉什麽大道理來說服曹操該怎麽做,而是簡單地例舉袁紹、劉表當初廢長立嫡所招致的禍害來點撥曹操,令曹操幡然醒悟。

  其實,諸葛亮也是位暗喻式勸說的高手。

  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中,劉備駐守荊州,荊州刺史劉表家中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劉表有兩個兒子,前妻生的兒子名叫劉琦,后妻生的兒子叫劉琮。劉表聽信后妻之言,愛劉琮而不愛劉琦。劉琦怕遭到后娘及劉琮的陷害,多次去找諸葛亮,以求保全性命之方,但諸葛亮總是支支吾吾地搪塞過去。

  一次,劉琦約諸葛亮到他家去賞花,又領他上到小樓喝酒。宴飲之間,劉琦令人搬掉樓梯,對諸葛亮說:“今天我們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您所說的話,只進入我一人的耳中,你總可以說了吧!”不得已,諸葛亮給劉琦講了晉獻公兩個兒子申生和重耳的事,之后對劉琦說:“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劉琦馬上領會了諸葛亮的意圖,暗地謀劃外出之策。正巧荊州江夏太守黃祖死,劉琦便求任江夏太守,得到劉表的批準,離開了襄陽。這為后來劉琮降曹,劉琦保全性命奠定了基礎。

  職場小貼士:靈活多變的職場勸說術

  職場中的主管,無論大小,都會有沖動固執、一意孤行的時候。由此,勸說他們及時制止自己的不利行為而兼顧大局,這是每一個下屬面臨的艱巨任務。這當中,最大的挑戰莫過于是既巧妙化解對方的固執,又令他們自覺不丟臉。如上所述,職場的勸說方式可謂五花八門,有效的勸說不僅需要勸者巧舌如簧,還需要掌握好對方的心理。結合上面的四種勸說方法,下面提幾條注意事項。

  1.勸說因情而定

  勸說時,要充分了解事態的發展,局勢的變化,以此做到言之有理,計出有因。如果被勸者的心態不利于當時的溝通,則需要注意講話的口吻,做到同感共情,委婉而勸,既明確指出決策可能導致的失誤,又令對方感到被尊重,被理解,並享有最后的話語權。俗話說,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其實良藥不苦口,是因為當事人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忠言不逆耳,是因為勸說者注意了溝通模式。凡事只要把握好講話的時機與分寸,就會立于不敗之地。

  2.勸說因人而異

  勸說時,還要充分注意個人的性格差異,喜好特點,以此來調整勸說的模式。例如,有的人高傲自負,聽不進別人的勸告卻受不起別人的挑逗,對此類人最好用激將式勸說,以挫折對方的自尊來激發其責任心和行動力。有的人謹慎小心,防備心重,對此類人則需要最好采取勉勵式勸說,先以情動之,后曉之以理,通過肯定對方的自尊,來博取對方的信賴。因而在勸說前,要細致考慮清除對方的人格特質,再決定采用哪種勸說的策略。在這當中,切忌以一種勸說方法對所有的人。

  3.勸說因職而變

  勸說時,也要充分注意職務的上下差異,職權范圍,以此增強溝通的合宜性。例如,面對職場中上、下級的勸說,就應多采用勉勵式勸說及激勵式勸說,以激勵下屬的工作熱情與斗志,令他不斷地挑戰自我;面對職場中下、上級的勸說,則應多采用同感式勸說及暗喻式勸說,以在不刺激上司的前提下,令他不斷自我反省,深入覺察;面對職場平級的勸說,則應靈活多變,因人而異。其實,無論哪一種勸說,都不能過于強硬和脅迫,而要表現理智與節制。此所謂點到為止,多一句就是廢話,少一句就是含混。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