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菲華年代!睡百年老宅、坐約會窗 街角155號遇到

菲華年代!睡百年老宅、坐約會窗 街角155號遇到

在踏進菲律賓老宅前,導遊便提及,曾有體質敏感的人進到裡頭特別有感覺;自己心想,真假?八字應該沒椰子殼那麼輕吧!跟著大夥的腳步尋著階梯走上二樓,怎突然有奇怪的感覺,是地震嗎?安慰自己應該是旅途太疲累,沒事吧…看到坐在搖椅上的娃娃,更顯得心中起了疙瘩,但除此之外,裡頭的收藏物也還是頗妙的!

一幢歷經120多年風雨的葉氏古宅(Yap Sandiego Ancestral House),從外觀便能清楚看出是棟木頭打造而成的老宅;古宅在17世紀就早已座落在宿霧的街角155號,裡頭擺設著多樣收藏品,從生活起居用品、拐杖、餐桌擺飾,到佈滿蕾斯的浪漫大床和嬰兒床,更有當時木製的流理台,洗手台和水管全都是用木頭和竹子所製成,是棟從裡「木」到外的古宅。



走在古宅的木頭地板,感受到房屋的歷史歲月痕跡與質地,而老木房內除了有各式木製古物,也因為房子主人的宗教信仰,藏有多樣天主教聖像收藏物。

雖老房是建造於1880年代,在2008年開始開放成為古屋博物館,提供遊客進入觀賞,甚至連葉氏家族的後代子孫也會在周休六日時,到古宅內睡上幾晚度假,感受假日悠閒入住鄉村風木屋的愜意時光,看著耀眼的陽光隨著街道一旁開啟的窗戶灑進室內,佈滿蕾絲、木雕、陶器等貴氣擺飾,找回當時華人在菲律賓的生活型態。


而位在葉氏古宅博物館不遠處則也有棟卡薩哥羅多博物館(Casa Gorordo Museum),靠近街道的門窗外裝著黑色西式鐵欄,和入口的鐵門閂風格相似;卡薩哥羅多博物館現是由吳姓華僑所管理,建築年代更是比葉氏古宅久遠,已有200多年歷史,內部擺設著磨米石、裁縫機、各式陶器、水晶燈等西班牙式家具。

博物館內擺飾著多樣保存良好的傢俱,其中也有不少天主教文物,顯示菲律賓深深地受宗教影響,早已和生活習習相關。

而在剛上樓的窗邊,擺放著張桌子和一對椅子,可說是「談情說愛雅座」,是當時住戶的約會專用椅,如果主人家女兒的男友來往,年輕男女在家聊天或是玩樂時,只能坐在窗邊感受父母親的「關心」,要喬什麼事情都要坐在專屬座位上,度過眾目睽睽的約會時光。

此外,雖然宿霧當地並沒有受到颱風海燕的嚴重摧殘,當地生活仍一如往常,但由於宿霧處在重要轉運點,因地處災區旁再加上內有國際機場,成為物資運送的重要中繼站。而由吳姓華僑所管理的卡薩哥羅多博物館廣場,現也暫時成為物資存放地,民眾將物資分裝成一份又一份,再透過海運傳送,讓每戶家庭都能接收到來自外界的幫助。


而華人在菲律賓的地位也不同凡響,雖純種華人雖僅占總人口2%,但根據統計,有1/4的菲律賓人身上具有華人血液,可說是世界最不排華的國家之一,包括菲律賓多任總統也具有華人血統,甚至連菲律賓國父黎剎(José Protasio Rizal Mercado y Alonso Realonda)的祖籍也是來自於中國的柯氏家族。

菲律賓華人遷徙歷史可追溯到明末清初,而200萬菲律賓人口中,華人帶來的經濟效應更是占總體7成,三大首富也更都是菲律賓華人。其中宿霧的比佛利山莊便是華人的豪宅區,由於宿霧是位在山腳下盆地的城市,西有高山,東又有馬克坦島(Mactan)擋住海風,所以每到5月份,天氣總悶熱得不像話,山區便成為涼快避暑勝地。


而如同台北豪宅區的比佛利山莊,是菲律賓受美國統治期間官員所居住的地帶,環境涼爽清幽;在菲律賓脫離美國統治後,華人便紛紛購買當地房屋居住,現山莊豪宅多數為華人所有,因此華人的宗教信仰也深植入山莊內。

乘車駛過山莊警衛室後不久,便能抵達比佛利山道教定光寶殿,供奉著九重天老祖,是菲律賓香火最鼎盛的宗教朝聖廟宇,甚至連住在馬尼拉的80歲高齡阿婆也會不辭辛勞到此朝聖,對宗教信仰的虔誠表露無遺,而行經山莊一路上也能看見多道寫著「解脫門」、「普賢寺」字樣等牌坊。

不過,要登上廟宇見上九重天老祖也是不怎麼簡單,要先走過九九八十一階樓梯,還要再轉七七四十九階階梯,才能抵達廟宇頂端。登上寶殿後,往山下一望,便能看見左邊山上蓋著一幢接著一幢的優雅華人居住的民宅建築區,但右邊卻連半棟房子的蹤影也沒有;原來比佛利山莊也是講究風水學,左邊猶如青龍,居民都想住到上頭,而右邊則像是白虎,卻沒有人敢在上頭大興土木,才使得兩邊建築數落差之大。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