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手上路 
						  
																		
						
									 | 
				
					
						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14-7-20 14:43 																					 只看該作者
																		 
					
						
							陳肇隆:無肝可換 是大問題
												
																											陳肇隆:無肝可換 是大問題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五年前,一位美國女畫家和女兒飛來台灣,就為了女兒要捐肝給她做換肝手術。問她為何遠渡重洋?「孩子上網查詢,台灣換肝存活率比美國高。」 
 
簡單一句話,道出台灣換肝技術在世界上有多知名;但也凸顯出國內肝病嚴重與器官捐贈不足。  
 
台灣成人活體換肝五年存活率九成,遠勝美國的七成七、歐洲的五成八、日本的六成九。 
 
  
高雄長庚醫院院長陳肇隆。 
記者王騰毅/攝影 
 
陳肇隆昨在聯合報與中央研究院主辦的「健康高峰論壇」演講時表示,東方國家屍體捐贈器官風氣不如歐美,因此造就我國活體肝臟移植技術的發展,但「儘管技術好,無肝可換才是最大問題。」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台灣在一九八四年七月開始大規模施打B型肝炎疫苗,這項政策推手之一、中研院院士陳定信昨天表示,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未來可望退出國人十大死因。 
 
當年這項措施也是全球首創,憑藉的正是陳定信等人證實台灣肝病元兇是B型肝炎病毒。時隔卅年,聯合報與中研院邀人稱「肝帝」的陳定信闡述「肝炎鬥士的肝病診治秘訣」。 
 
  
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定信。 
記者王騰毅/攝影 
 
陳定信估計,台灣全面施打B肝疫苗後,至少減少一百萬人變成慢性肝炎帶原者,廿五萬人免受肝硬化甚至肝癌之苦。 
 
慢性肝病與肝硬化仍是國人第九大死因,但因這些年累積的防治成效,陳定信樂觀估計,這項疾病未來可望踼出十大死因。「預防肝癌,就是治療肝炎。」他建議,尚未感染的民眾,要接種B肝疫苗;已罹患慢性肝炎,要積極治療,定期檢查。  
 
【2014/07/20 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