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護國經
												
																											佛說護國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俱盧城,
 出遊化利漸漸至于睹羅聚落,與大苾芻眾安止其中。時,
 彼聚落有婆羅門大長者等,互相議曰:
 「此大沙門瞿曇!棄捨王位出家為道,
 果滿圓明名稱普聞,即是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
 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於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人及非人等界,
 以自行願成等正覺,流大悲心宣說正法,
 初善中善後善,文義深遠純一無雜,具足圓滿梵行之相。
 如是具足最尊最上,我等若見共獲善利,
 是故我等,當詣佛所瞻禮稱讚。」
 眾共議已同往佛會。到佛所已,有禮佛者,有但合掌者,
 有種種稱讚者,如是之眾禮讚既已,各坐一面。
 爾時,世尊為眾說法,令眾心悅發大道意。
 時彼婆羅門大長者等,聽受法已,
 咸皆忻悅發大道心,即從座起合掌向佛,
 種種稱讚禮佛而退。
 爾時,會中有大長者名曰護國,
 戀慕佛故不離法會,作如是念:「我所聞法,堪可依憑,
 必成正覺。我若在家,永處輪迴。佛難值遇,
 以信出家為求出離,是故我今離諸放逸發大精進,
 依佛出家淨修梵行,
 我當志願剃除鬚髮而被法服。」是時,護國長者作是念已,
 即從座起前詣佛所,頭面禮足合掌向佛,而白佛言:
 「我從世尊獲聞正法,厭輪迴苦,起信樂心,
 是故我今求佛出家。唯願世尊,攝受於我。」
  佛言護國:「汝信出家,父母聽不?」 護國答言:「不也。
 世尊!父母不聽。」 佛言護國:「父母不聽,不得出家。」
 護國復白佛言:「世尊!雖父母未聽,我當求請,
 堅令聽許。」 佛告護國:「如汝所願,今正是時。」
 爾時,護國長者稟承佛旨禮佛而退,
 還歸其舍白父母言:「父母慈念,願聽我言。
 我於佛會聞佛說法,其所聞法我悉了知,
 即起正信樂欲出家。唯願父母當聽許我。」
  是時父母告護國言:
 「汝樂出家當求何利?復有何得而求出家?汝若出家,勿為求[曷-曰]而活命耶?汝應當知,
 我今財賄珍寶無量,汝但在家捨財作福,
 當受富樂,何須出家?」如是父母善言誘勸。
 是時護國又復白言:「父母當念,我厭輪迴,
 棄捨世榮,志求出家,唯願聽許。」如是護國再三求請。
 是時父母又復告言:「汝所堅念志求出家,
 勿為求[曷-曰]而活命耶?我家庫藏金銀珍寶眾多無量,汝但在家捨財作福,當受富樂,
 何須出家?」如是父母二三誘勸。是時護國又復告言:
 「父母若不聽,我從今已往,誓不飲食,
 乃至命終。」發誓願已即絕飲食。 是時護國眾多知識,
 聞是事已,即時共詣護國長者父母之所,
 咸共白言:「長者主!我等皆聞,
 汝子護國愛樂出家,彼雖志求汝不聽許。我知汝子,
 然受富樂求道心堅;今不聽許,返受憂苦將趣命終,
 當令汝起愛別離苦。是故汝等,
 宜應聽許隨彼出家。」時長者主,見子知識志意求請,
 即聽出家。是時護國眾多知識,受其父旨,
 即詣護國而共告曰:「護國當知,今汝父母已聽出家。」
 是時護國受父母旨,歡喜踊躍,
 即詣父母拜辭而出,還至佛所。到佛所已,頭面禮足,
 合掌一面而白佛言:「世尊!今我父母已聽出家。
 願佛慈悲,垂哀攝受而為苾芻。」
 爾時,世尊告護國言:「善哉善哉!今正是時,
 為汝攝受。」是時護國鬚髮自落被袈裟衣,
 成苾芻相,修持梵行,除彼放逸離諸憂惱,
 心自調柔證法清淨,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是時尊者護國得漏盡已,
 於十夏中依止於佛。滿十夏已,著衣持缽前詣佛所,
 頭面禮足,合掌一面而白佛言:「世尊!
 我本生居睹羅聚落,棄捨諸親以信出家。我今思念,
 欲還本處親近眷屬,顒俟佛旨。」
 爾時,世尊知尊者護國心意所欲,
 又觀護國其心志固欲廣利益,況昔在家常離諸欲,
 如是觀已即告之曰:「尊者護國!今正是時,
 可從汝意。」
 爾時,尊者護國受佛旨已,歡喜踊躍,
 繞佛三匝,頭面禮足辭佛而退,
 還本生處經遊次第到本聚落。時經宿已,於其辰時著衣持缽,
 次第乞食至於本舍。見一女人在舍門外,
 持滿器食而欲棄擲,尊者見之告彼女人曰:
 「汝無慚愧,勿棄於食。豈如施我置於缽中,
 當獲利益。」是時女人聞尊者語,心生鄭重,
 即施其食置於缽中。尊者受已,詣大樹下敷座欲食。
 時前女人作如是念:「是我主子尊者護國。」
 是時女人作此念已,即詣長者主所白長者曰:
 「適在門外見長者子持缽乞食,
 詣大樹下敷座欲食。」時長者主聞是事已,心大歡喜,
 即問女人言:「如汝所說,是事實不?」女人答言:「是事實爾。」
 是時長者速出本舍往大樹下,既到彼已,
 實見護國在彼欲食,即告之曰:「我子護國!
 捨離本家客遊於外,如是經歷,
 復至聚落不入本舍,是義云何?」時彼護國即答父言:「我沙門法,
 儀式如是,入於他舍非我所宜。」時長者主,
 扶持護國還於本舍,既到家已敷座令坐。
 時護國母前詣子所,愛念心切再三慰問,
 告護國言:
 「我子云何堅意出家?汝所出家今有何利?復有何得?正為求[曷-曰]而活其命,
 是故汝今不復離家,捨財作福富受富樂。」
  是時慈母設諸方便,留戀於子不能別離,
 復以金銀種種珍寶積尊者前,告於子言:「我子當知,
 如是我有廣多財寶,今我與汝,何況父財而復無量,
 以是義故何得出家?汝今在家,
 捨財作福受諸富樂。」是時尊者白於母言:「慈母當念,
 是多金銀種種財寶諸過之本。」作此言已,
 車載擔負棄於河內,復白母言:「慈母當念,
 如是財寶由貪戀故,從此為因生諸過失而致患難,
 謂水火王賊惡子等難,生如是等種種壞苦,
 了此苦因不從其母。」 時護國母戀子不捨,
 復設方便作如是念:「子在家時所有妻室,
 當令莊嚴珠寶飾身,來護國所悅可子心。」作是念已,
 詣其妻所而告之言:「汝夫護國昔在家時,
 所有愛樂珍寶瓔珞莊嚴之具,
 汝今莊嚴往護國所悅可其意。」時護國妻受其命已,
 以眾寶具即時莊嚴,詣護國所,到彼白言:「長者子!
 汝意云何?所持梵行,莫為求天女不?」護國告言:
 「不也。大姊!我持梵行為求道果;如汝所說,
 是義不然。」時,護國妻聞呼姊聲,
 即變容色負慚而退。
 爾時,護國尊者作如是念:「食時欲至。」
 即白父言:「長者!有何飲膳施於我食?」是時,
 父母親持上味種種飲食供施尊者。
 是時尊者飯食已訖,洗缽收衣敷座而坐,
 乃為父母宣說正法,令起悅心而生道意,
 復以神通住虛空中,說伽陀曰:
 「觀此畫色像,  以眾寶莊嚴,
 愚迷所執著,  智者常遠離。
 貪欲如繩索,  能縛於世間,
 愚者所迷惑,  智者常遠離。」
 是時,尊者說伽陀已,從空而降,
 還大樹下安止而住。
 爾時,有王名曰俱盧,
 駕幸遊外將近睹羅聚落之側,侍臣奏曰:「大王!當知,
 此聚落中有長者子名曰護國,眷屬廣多財寶無量,
 棄捨出家。」王聞是事,即問聚落人曰:
 「卿等此處有長者子名曰護國,棄捨親屬而為出家,
 是事實不?」時聚落人即奏王曰:「大王!當知,是事實爾。
 護國尊者在臣聚落一大樹下常持梵行,
 我等人民親近供養。」王聞奏已,
 即往彼處聚落之中,詣大樹下尊者所止。
 是時尊者遙觀來命,見俱盧王奔詣我所,即從座起進步王前,
 白如是言:「大王!善來!此之境界王所統領,
 今請大王,往彼樹下就於我座。」時王答言:「護國!
 我意如然,欲往汝所就於汝座。」護國復言:
 「王意如是,故我請王。」是時彼王同與尊者,
 至大樹下就座而坐。
 爾時,大王告護國言:「有四種法,
 由是四法而求出家。其四法者:一知親屬,二知富貴,
 三知病,四知老,是為四法。
 「云何知親屬?謂若有人,眷屬廣大而忽散滅,
 此人作念:『我之眷屬朋友知識皆已散滅,
 唯己孤然,我當出家。』
 此人了知無親屬故而求出家。今汝護國!眷屬廣大亦非孤獨,
 不能了知何為出家?又復云何名知富貴?謂若有人,
 先有財寶是大富者,而後竭盡貧苦隨生,
 以貧窮故而作此念。今貧窮故而作此念:
 『今貧窮苦,我當出家。』
 此人了知以貧窮故而求出家。今汝護國!財富無量亦非貧窮,
 不能了知何為出家?又復云何名知病苦?謂若有人,
 久寢於疾無能救療,作如是念:
 『我此疾病深可痛苦,是故我今當求出家。』
 此人了知以病苦故而求出家。今汝護國!少病少惱亦無憂苦,
 不能了知何為出家?又復云何名知老朽?謂若有人耆年衰邁,作如是念:『我今老朽,
 於諸富樂不能復利,是故我今當求出家。』
 此人了知老朽不任而求出家。今汝護國!
 盛年少壯未受諸樂,不能了知何為出家?護國當了,
 如是四法乃可出家。我今復問護國,
 汝何見聞而為出家?」
 爾時,尊者答彼王言:「大王!當知,
 有四種法而求出家。何等為四?謂老病愛死。
 變壞非久名老,疾苦無療名病,無所厭足名愛,
 捨盡諸境名死。如是四法,我佛世尊善了善見,
 我亦從佛親見親聞,我因此故,發大信心而乃出家。」
 王言:「尊者!如前略說,我未能了,唯願尊者,
 為我廣說令我開解。」 是時尊者聞王言已,
 告彼王曰:「大王!甚善!如汝意願,我當為說。」 王言:
 「尊者!變壞非久為老,是義云何?」 尊者答言:「大王!
 於意云何?若人從年二十三十滿四十時,
 所有色相身力舉動進止,是人云何?」 王言:「尊者!
 人從二十滿四十時,具大色相,
 身力壯盛進止勇健,諸所施為自謂無等;若至耆年,
 朽邁無堪色相變易,身力劣弱進止衰敗。」
  尊者告言:「如王所說,是為老相變壞於世。大王!當知,
 此即我佛說第一法。又佛世尊,
 善了善知善說此法,我亦見聞,於此正法愛樂志求,
 信心出家。」 時彼王言:「護國尊者!
 我亦於此慶遇正法,愛樂志求。」
 又復,王言:「護國尊者!
 云何疾苦無療名為病相?」 尊者答言:「如人有大財寶及諸親眷,
 其數無量。於意云何?是人寢病受諸苦惱,
 彼之親屬及諸侍從,還有代其受苦惱不?」 王言:「不也。
 護國!人若寢疾,獨受諸苦,
 無有代者亦無救療。」 尊者告言:「如王所說,無代無救是為病相,
 此即我佛說第二法。又佛世尊,
 善了善知善說此法,我亦見聞,於此正法愛樂志求,
 信心出家。」 時彼王言:「護國尊者!
 我亦於此慶遇正法,愛樂志求。」
 王復問言:「尊者!云何無所厭足而名為愛?」
  尊者答言:「大王!於意云何?王是富者,
 國土城邑乃至東南西北,所有人民居王所統,
 皆是大富。」王言尊者:「如是如是!」 尊者復言:
 「大王所統國城聚落如是大富,設或有人泛海而來,
 白大王言:『我見某國,城邑廣大人民熾盛,
 金銀珍寶奇異諸物,象馬兵從,其數無量。』大王!
 聞此,於意云何?」 王言:「尊者!我聞是事,
 若不自往,即遣使討彼,載以珍寶諸物,益我庫藏。」
  時尊者言:「大王!此無厭足是名為愛,
 此即是佛說第三法。又佛世尊,善了善知善說此法,
 我亦見聞,於此正法愛樂志求,信心出家。」
  時彼王言:「護國尊者!我亦於此慶遇正法愛,
 樂志求。」
 王復問言:「尊者!云何捨離諸境而名為死?」
  尊者答言:「大王!
 於意云何?我見有大珍寶是大富者,彼人捨於此界而生他界,
 所有珍寶能持往不?」王言:「不也。」 尊者復言:「大王!
 於此世中捨諸愛境生於他世,是名為死,
 此即是佛說第四法。佛善了知善說此法,我亦見聞,
 於此正法愛樂志求,信心出家。」 王言:「尊者!
 我亦於此慶遇正法,愛樂志求。」
 爾時,尊者復告王言:「我於是義欲重宣說,
 汝應善聽。」王言:「甚善願樂欲聞。」 是時,
 尊者說伽陀曰:
 「我見世間人,  貪愛而積聚,
 因財故得難,  轉增於諸欲。
 王主領國邑,  廣闊極海邊,
 如是尚無厭,  而復伐他國。
 世間諸眾生,  由貪愛故滅,
 憂惱生悲泣,  嗚呼何速滅。
 如人聚財寶,  返為火所燒,
 眾生亦隨業,  所作而受報。
 財富不延命,  亦復不免老,
 貧富者皆滅,  尊幼悉無常。
 病不擇勇健,  亦不擇尊幼,
 皆由貪愛故,  是不免無常。
 譬如人竊盜,  返為自損傷,
 如是見世間,  自造諸惡因。
 如果熟自落,  老少壞亦然,
 歡悅意作業,  苦惱而受報。
 時世愚癡人,  作業不自覺,
 或生於他世,  因憎愛得苦。
 胎中若命盡,  何人能救護,
 設復親知友,  命盡何能救?
 欲能壞能縛,  生苦增諸怖,
 見世間幻法,  是故我出家。」
 爾時,俱盧大王聞尊者說伽陀已,
 歡喜信受而復白言:「護國尊者能善出離,是故,
 我今歸依尊者。」 護國告言:「大王!勿歸依於我,
 我所歸依是佛世尊及法、僧眾,王當歸依。」 王言:
 「如是如是!我今歸依佛、法、僧眾,
 盡形受持優婆塞戒。」 是時,大王作誓願已,禮奉尊者,
 還復王宮。
 佛說護國經終